張鵬鵬

摘 要:“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背景;“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1)企業調研,定位人才培養目標;(2)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體系;(3)教學內容對接工作任務,確定核心課程;(4)校企融合,共同建設實訓基地。
關鍵詞:六模塊、六對接;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1 引言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一文當中,明確提出要統籌推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建設戰略,迫切需要職業教育跟上形勢,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模式一、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背景。
2 “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背景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一文當中,明確提出要統籌推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發展理念。我院也制定了《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十三五”建設規劃》,為我院未來的五年提出了宏偉的建設目標。在經濟與產業結構迅速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過程中,對技術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將日益趨向多元化,為適應區域的經濟發展,推動職業教育和勞動就業兩個方面的發展與融合;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一條有效的途徑;它真正的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緊密的貼合企業的用工要求。
3 “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
“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設計思路。
六模塊:將高職教育三年培養期劃分成崗位認知、基礎知識、社會實踐、專業技能、綜合應用、頂崗實習六個模塊。其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綜合應用三個模塊主要在校內進行,發揮學校教育優勢,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知識、方法、思路;崗位認知、社會實踐、頂崗實習三個模塊主要在企業行業進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使學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
六對接:將學校培養學習過程和企業崗位工作過程相對接,即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課程內容對接工作任務;學習情境對接工作過程;行動領域對接學習領域;學習規范對接工作行為;學習評價對接工作考核。
4 “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4.1 企業調研,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深入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緊緊圍繞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崗位工作任務為主導,立足崗位需求和學生職業發展長遠需要,通過行業企業調研,遵循職業能力形成規律,結合職業資格與企業共同制訂“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方案。
4.2 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體系
依據“六模塊、六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入企業實地調研,分析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群;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崗位工作任務;根據崗位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確定課程標準,提煉出相應的課程體系。高職教育三年培養期共分為崗位認知、基礎知識、社會實踐、專業技能、綜合應用、頂崗實習六個模塊,構建“雙三元”模塊化課程體系。其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綜合應用三個模塊主要在校內進行;崗位認知、社會實踐、頂崗實習三個模塊主要在企業行業進行,具體而言課程體系結構分布如下:
①公共基礎課:入學教育及軍事訓練、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民族團結常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毛概、鄧論、三個代)(民族團結常識)、大學英語、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體育就業指導(創新創業)、 形勢與政策(創新創業)。
②專業基礎課: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機械制圖、C語言程序設計、安全用電、專業英語。
③專業技能課:電機與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制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④專業方向課:自動生產線方向:變頻技術態技術、機械傳動技術、自動化設備安裝與調試、自動生產線組裝與調試綜合實訓。
⑤選修課:自動控制原理、三維制圖(SolidWorks)、電力電子技術。
⑥畢業設計:畢業體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答辯、畢業實習。
4.3 教學內容對接工作任務,確定核心課程
以企業調研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對接職業技能標準,借鑒相關院校核心課程建設經驗,校企共同建設《電機與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技術》2門核心課程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課件、教學設計、試題庫、實訓實習項目等。邀請兄弟院校專家和合作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技術人員意見,提取典型工作任務,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1門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自動化生產線》實訓指導書。根據課程考核標準、考核方式和課程評價體系,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德育成果;保證課程建設科學、先進、實用。
4.4 校企融合,共建實訓基地
校企共同聯合,以學校實訓基地為介質,社會和學校資源相結合,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深度融合,引入企業作業標準,在現有實訓室的基礎上按照“更實用、更貼近企業生產”的建設要求,完善其實訓功能,增加臺套數,建成具有先進性、適應性、真實性、開放性實訓室。改善實訓條件,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素質與生產實際對接建成滿足專業教學需求,使教學、科研、生產、培訓結合起來,教學環境和職業環境相結合,為技能鑒定提供優質服務,滿足技能鑒定學生考證需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5 存在的問題
5.1 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創新與運行有待加強
電氣自動化骨干專業在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開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上來說還是有所欠缺,要真正形成長效機制,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形成政、校、企三方的聯動效應,以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
5.2 “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還需持續深入實踐
“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但畢竟該模式的形成還為時尚短,在平臺建設、延伸培訓以及學生的系統培養等方面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進行探索實踐,以進一步完善該模式。
5.3 課程改革與建設工作還需要持續推進
在實施“六模塊、六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后,通過工學結合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發生較大變化,對課程的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對專業基礎理論課,如何將“學練一體化”的動態循環專業課程框架導入,還需要繼續研究和改進,這將是一項長期工作。
參考文獻:
[1]何海龍.淺談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J],科技世界,2019.10.
[2]薛嵐 成建生 于建明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2018.10.20.
[3]田浩鵬.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經貿實踐,201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