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花 李博 曹譯丹


摘? ?要:慢行交通系統作為逐漸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在軌道交通建設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昆明這樣一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城市里,軌道交通的建設為不斷提升塑造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慢行空間作為軌道交通客流集散的重要途徑,慢行系統的合理化建設程度直接體現著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高度重視慢行系統建設,有序開展相關規劃設計工作,積極推進昆明軌道交通慢行系統的改善,輔助并引導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構建,完善城市交通空間的整合,是當前軌道交通建設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慢行? 接駁? 換乘? 便捷? 空間? 配套
隨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慢行交通系統作為逐漸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走進大眾的視野,甚至作為一個單項工程被列入重點研究范圍內。伴隨慢行出行方式的多樣化,需要充分合理化精細化的慢行系統接駁設計來引導實現客流的有效疏散。如何將不斷擴張的軌道交通線網與其他市政道路交通之間有機接駁,讓城市交通系統更加合理化,依然是當下需要研究探討的一大課題。本文通過對昆明市已投入運營的站點進行考察調研,對已經實施的慢行系統接駁進行剖析完善,分析總結目前存在的問題,逐步探討慢行接駁銜接規劃設計的要點,因地制宜的對未來的布局提出部署策略。
1? 慢行系統接駁是各類交通聯系的重要載體
慢行系統既是一種獨立的存在,也是其他交通方式的重要補充。構建軌道交通慢行接駁系統不能僅限于軌道交通本身考慮,更不能僅限于已運營或即將建設的路線考慮,而是需要結合線網規劃,借助公交系統、非機動車系統、步行系統等其他交通方式,并輔以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資源的綜合配置,形成便捷、順暢的交通網絡,提高市民通過慢行出行的可達性。就昆明來說,目前運行的路線尚未成網,軌道交通的輻射面積不夠寬廣,車站周邊慢行接駁設施比較有限,服務范圍受限,通過慢行系統接駁的合理規劃建設,結合其他公共交通共同合理引導構建市民出行的完整路徑,使其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補充,真正實現其交通聯系的載體作用(見圖1)。
2? 慢行系統接駁為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交通本身就是以便利來尊重人性與生活真諦的,不斷擴大的城市規模、繁忙快速的生活節奏及突飛猛進的城市化進程,無一不在促使著軌道交通的高強度建設,使得城市空間的聯系得以更加緊密。藉由軌道交通建設衍生出來的慢行系統工程,既是城市建設的歸宿,也是科學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支撐。慢行系統作為交通工程的一項重要附屬工程,貫穿于城市公共空間的每個角落,是無可替代的交通方式,是交通體系中一個不可忽視且又比較特別的存在。從優化昆明的城市空間結構、提升交通網絡結構角度看,慢行系統接駁作為城市綜合交通系統銜接組成的一個必要環節,是交通工程不可或缺重要組成部分。
3? 基于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延伸出來的慢行系統接駁建設
就昆明這座城市而言,早期的軌道交通規劃設計過于強調交通功能而忽視了銜接空間的相關性能,慢行空間場所不連續,沿線公共空間缺乏活力,因此,借助目前昆明軌道交通大力建設的契機,將原有零碎化的空間建成安全舒適的慢行交通網絡,在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營造環境優美、舒適便利、高度人性化的交通環境,讓城市交通更人性化,讓城市生活更富有詩意,才能真正為慢行系統的接駁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性保障。積極推進軌道交通慢行系統接駁的規劃,完善慢行系統接駁的建設,成規模有效應的使之形成交通網絡,應從多方面著手加以重視與保障。
(1)軌道交通慢行系統的建設不能局限于自身環境的打造,應與周圍環境取得聯系。
昆明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軌道交通慢行系統接駁中,最常用的為面通過消防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結合、站前廣場停車場(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出入口廣場非機動車停車場的設置完善非機動車系統;或者通過鋪裝(廣場鋪裝+盲道磚)設置,將站前廣場、出入口廣場與市政道路人行道的合理銜接完善步行系統。此外,高架站、地面站的慢行系統主要由消防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結合的慢行車道、站前廣場的機動車停車場和非機動車停車場以及過街通道、天橋與市政道路的銜接組成(見圖2)。
慢行系統工程建設是軌道交通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貫徹民生工程的重要舉措,在軌道交通線路規劃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交通的接駁連通作用,以進一步為保證乘客過街及轉換交通工具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做出合理的規劃,才能自由的從慢行或軌道切換到二者有機結合的換乘模式,進而引導市民出行結構的合理化。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小廣場、自行車停車場、景觀綠化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將不同空間賦予相同的功能與主題貫穿整條線路,進一步使其與周邊環境串聯起來,打造出以出行通達為主,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一站一景”趣味性慢行系統,不僅創造出市民出行的便利環境,同時也為整座城市增添了新的風景線。實現了通行的同時,市容市貌也得到同步提升[2]。
(2)完善配套管理方案,采取對應策略,規范慢行交通秩序,提升整體環境品質。
從城市規劃發展大局看,對昆明這樣一個處于高速發展中的城市來說,建設尺度宜人、舒適便捷的慢行系統勢在必行。慢行系統不僅對城市交通格局的優化、重塑起到調節作用,還帶動與之相聯系的公共資源的再配置。因此,要想切實解決短距離、慢生活的出行接駁,除了軌道交通和慢行空間之間的連接,還應與其他市政交通緊密銜接、互補配合,充分調動一切資源做好與各方的良好銜接,實現軌道交通與周邊環境的同步交流[4]。
慢行系統強調對人的關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軌道交通建設中只有高度重視慢行系統建設,有序開展相關規劃設計工作,在用地規劃階段從宏觀層面上合理布置用地結構,從整體到局部、從大手筆大尺度到精細化地營造空間,讓居住、商業、公共服務設施控制在適宜慢行出行的距離內,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追求精致,實現交通空間生活化,將軌道交通沿線塑造成安全、暢達、有活力、現代化、人性化的高品質的公共空間,帶動周邊發展的同時讓軌道交通的整體品質得到提升[3]。
在昆明軌道交通規劃建設中,結合城市現狀,根據市民出行需求,以連接功能為主,注重步行、停車、租賃等各類資源的串聯,通過優化道路斷面、增設必要的過街天橋或過街地道、完善各類指示標志,增設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和租賃點并改進其管理體制,對各類可利用的資源做出整體安排和統籌規劃,將各類集散地進行有效連接,組織完善城市不同交通功能的分工,合理構建慢行路徑,規劃出不同的慢行廊道,引導慢行系統的自然落成,提升軌道交通周邊慢行系統的建設品質,切實解決市民的實際出行需求,使其成為軌道交通交通系統的重要接駁方式,從而提升市政交通系統的可達性,讓慢行交通一體化成為可能,才能為慢行系統的網絡化建設奠定根本[1]。
4? 結語
結合昆明市軌道交通慢行系統接駁設計實際,通過系統規劃和布局慢行交通系統,連接完善城市交通環網,提出多層次多功能慢行交通網絡的構建的必要性,加強軌道交通與市政交通的內外聯系,讓出行方式多樣化和慢行設施的高密度布置來進一步提高軌道交通的服務性能,進而塑造出軌道交通與周邊環境的良好的可達性,積極推進昆明軌道交通慢行系統的改善,輔助并引導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構建,完善城市交通空間的整合,讓交通為城市服務的同時更讓城市增添色彩,是時代賦予昆明這座春城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 陳竹.淺析城市慢行系統設計要點[J].城市建筑,市政·交通,2014(2):251.
[2] 熊文.陳小鴻.城市慢行交通規劃與芻議[J].城市交通,2010(1):44-52.
[3] 林棟.關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1).
[4] 安娜.廊坊市慢行系統規劃設計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