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提升知識儲備、語言邏輯的主要途徑。而小學生所處的年紀決定了他們大多數無法有效地自主學習,如何使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進行學習,實現有效學習是教學課堂的主要目的。本文就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對策建議,供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保證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措施
語文是基礎知識,貫穿于人類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終身生活、學習的好伙伴與不可或缺的工具。語文教師不僅是傳授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塑造性格,樹立信仰,培養能力。社會提倡學生“減負”,教育提倡“松綁”,對身處教育一線教師而言,要減輕學生負擔,還要確保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充滿挑戰的難題。基于現實背景下,教育行業提出“教學有效性”課題,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還要引導學生會學,更要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對教師而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既是一項難關,還是一門學問,值得大家深思。在此筆者就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學習規律以及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針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以下研究:
一、 語文教學有效性概述
(一)教學有效性的概念
教師在有限時間內開展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進步與發展,為教學有效性。它強調的不是教師的教學進度,也不是學生有沒有完成學習任務,而是學生通過學習有沒有收獲,以及收獲多少。若是學生沒有收獲,教師講得再辛苦,也是沒有效益;若是學生付出努力,而沒有得到相匹配的收獲,那教學活動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總而言之,根據教學活動規律,采用適宜的方法和手段,投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則教學活動就是有效的。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對于小學生而言,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紀,尚未培養出正確的認識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教學時間超過一定時間,他們便失去耐心,學習質量降低。因此,教學有效性就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非常重要。首先,在課堂中通過縮短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又保證學生能在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同時,在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時間,和學生互動,開展和學習相關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魅力,引起學習興趣,促進教學;其次,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課堂學習氛圍不足
小學生正處于人格完善、心理成熟的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足夠的自制力,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并不能夠確保專注地投入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簡單粗暴管理學生的教學形式只能讓學生機械地學習基本知識,并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
(二)應試教育思維明顯
雖然已經全面鋪開素質教育改革,但是受當前社會環境的影響,應試教育思維依然根深蒂固,特別是處在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它們的教育資源稀缺,經濟發展落后,學生只能用成績換取更多的機遇。這也就導致了教師、父母均存在較深應試教育心理,并直接反映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視不足
語文課程作為基礎教育中至關重要的基礎學科,覆蓋面廣泛,天文時空,人文地理,包羅萬象。語文是人際交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足夠的語文知識、表達能力以及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同時它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長期以來,語文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伴隨國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低齡化趨勢愈加明顯,許多父母會額外給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以及其他學科課外輔導。此類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影響學生開展語文基礎學科學習,出現頭重腳輕、舍本逐末問題。
三、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優化教學模式
受條件限制,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是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完成,講解內容局限于教材,使得教學活動枯燥,無趣、單調,降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間接降低學習質量。隨著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學生對信息化設備產生濃厚的好奇心理。利用現代媒體授課,使得教學模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別是集文字、聲音、色彩、視頻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活躍課堂氣氛,牢牢抓住學生注意力。通過新鮮元素與多樣化形式促進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保障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成效。
(二)改進語文教育理念
教師應當更新現代化語文教育理念,在“適應學生未來發展需要”課程理念上的不斷發展、延伸、完善,主動拓展現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大膽開展課堂教學形式改革。例如,施行“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推論及思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程氛圍,加深知識的理解程度,轉變學習思維,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維度。
(三)重視學習效果檢測與學生反饋
教師應該將學生視為課堂主體,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與學習效果。在語文課程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應增加學習效果檢測環節,汲取學生的建議,思考學生的反饋。講解完一篇課文,并不意味著完成了語文教學有效性,應鼓勵學生講述學習感受,所思所惑,旨在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啟迪人生。通過檢測教學效果,為教師改進與優化教學環節提供參考依據,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結語
課堂教學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培養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尤為重要。提升教學有效性,既是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障,這仍需我們在此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不斷鉆研、進取與創新。
參考文獻:
[1]黃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9(4):42-43.
[2]溫澤成.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3):83.
[3]田愛軍.打造小學教學有效性的技巧[J].學周刊,2020(6):85.
作者簡介:
馮新南,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勝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