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煒江 韓朋 汝秀梅
[摘 要] 文章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為基礎,從實踐的角度探究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演化和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闡述了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堅持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相統一的具體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 新媒體視域;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07-0076-02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用“八個相統一”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其中“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對教育工作者起到了重要的啟迪作用。信息化時代,作為國家思想政治理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的高校思政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教學APP等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創新學生喜歡接受、便于接受、師生交融的新模式,使新思想深入人心,使思政課教學效果落到實處。
一 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演化
1 傳統教學中的“主宰”角色
在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思政課教師更多扮演的是“主宰”的角色。“一張嘴、一支筆、一塊黑板和三尺講臺”便是傳統教學者的主要教學條件。授課過程主要表現為,教師在講臺上進行內容講解并手寫板書,學生端坐于座位上聽講并記錄。主要特征是:“傳授——接受”。老師作為權威信息的掌握者,往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主宰”的狀態。“我的課堂,我做主”是當時許多教師心里的真實寫照。學生不是主動學習的主體,而是被動接受的客體。傳統教學的優勢在于可以培養出理論功底深厚、邏輯思維嚴謹、語言表達流暢的教學基本功很強的教師,但這種教師主宰式的教學模式,在展示教師能力和水平的同時卻弱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作用。
2 多媒體教學中的“傳導”功能
在多媒體教學模式中,高校思政課教師更多承擔的是“傳導”的功能。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教學課件是多媒體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借助教學課件可以使抽象的、深邃的理性知識化為形象、直觀的感性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運用教學課件可以省去板書的大量時間,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同時,圖片、視頻的插入和鏈接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學習的印象。但是,教學課件的制作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便如此有的課件仍會華而不實。課件本來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可有的教師卻完全依賴教學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直點按鼠標或只是念課件上的文字,而不去細致地講解,教師成了知識的傳導者而不是授業解惑者。
3 新媒體教學中的“導向”職責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擔負的是“導向”的職責。思政理論課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政課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表現在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導,也表現在對學生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思想素質的引導和社會生活實踐的指導。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激烈,作為一種不容忽視的“文化軟實力”,意識形態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思政課教師的導向作用更為重要。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課堂這一有利的陣地搶奪意識形態的主導權,積極關注并篩選網絡信息,對年輕人關注的網絡熱點進行客觀的、及時的分析,引導學生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理性地看待各種問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宣傳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 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1 國家主人翁意識強烈是思政課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體現的前提
學校的教學是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只有使知識真正地為學生掌握,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和技能,他才能成為真正的合格的人才。高校思政課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于,它既是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的主要途徑,又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理論教育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的主要場所,學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政策的傳播者和落實者。大學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將自己看作國家的主人,從主觀上想去了解國家的發展和變化,想去學習扎實的理論知識,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對學習的目標明確。學生有了這樣的主人翁意識,才能為其在思政課中的學習主體地位提供基礎前提。
2 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是思政課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核心
教學是為了受教育者可以掌握所教授的內容,學生的接受度是衡量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教師的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加大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在講解知識內容時,不要“一言堂”“滿堂灌”,要在精講、講重點的基礎上給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和體系,然后學生通過學習活動來消化重點內容和對內容進行理解與延伸。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活動設計可以是自我學習與檢驗,也可以是小組學習與檢驗。活動內容可以是當堂授課內容,也可以是適時發生的熱點問題,甚至可以讓學生根據講授的內容進行自我思考和交流。當然,教師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給學生學習時間和自由時間時,不應是放任自流的狀態,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點撥、引導作用,使教學過程“形散而神不散”。
3 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是思政課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條件
課堂既是教師講授知識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從認知角度,師生是平等的社會成員,都要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提高自己。教師既要做學生的導師,更要做學生的朋友,讓教學在程度、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師生是學習的伙伴,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是自上而下地單純給予,而是與學生相互交流一起去探索。思政課注重思維的訓練和邏輯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和解答一些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并不斷地鼓勵他們,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尊重學生的自我表達。讓不同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來。在親切友好、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創造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有利條件。
三 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1 教師在課前引導學生準備學習資料,提高學生學習的思辨性
當今,科技的進步與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快捷、豐富,又帶有極強的開放性,各種思想、觀念、生活態度等意識形態領域的網絡信息讓學生目不暇接,復雜的信息為學生帶來了一系列的困惑和迷茫,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關注正確的輿情信息,提高學生的思考和辨別能力。要深入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學生提供與國家發展進步息息相關的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在課前可以對學生關注的熱門話題、焦點問題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適當的了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引導著學生參與了教學的設計,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了體現。
2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增強學生主體性的很重要一點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去了解、思考、總結所學習的內容,讓思想政治理論入腦、入心。當前比較熱門的“對分課堂”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首先,通過教師的精講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總體性的把握,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可以分以下幾步:一是本次授課中的印象深刻內容;二是向小組成員提出問題并得到成員的回答;三是各組選派一名成員匯報討論情況。這一活動設計,既有學生獨自學習的過程,又有集體合作、互相討論的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同時,一系列移動教學APP的出現也可以對教學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避免了高校思政課人數多、課時少,師生難以全面互動的弊端。移動教學APP可以使師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進行隨時交流和溝通。教師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并得到反饋。手機不再是簡單的“玩具”,而是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引導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檢驗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一堂優秀的思政課在將知識傳授出去以后還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要讓理論知識化為指導學生的行動指南。為此,思政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可以自評,也可以互評。可以以小組的形式由學生自行設計試題、問題來進行自我檢驗和互相檢驗。或者也可以運用移動教學APP形成由課堂出勤(簽到項)、課堂參與情況(搶答項)、作業完成情況(上傳論文、調查報告、自制課件與短視頻等)、測試等各類考核項相統一的客觀的多元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每一項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達到師生間的同步。學生在手機上可以看到同學們上傳的作業,老師的評價等,既進行了自我評判,又可以對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進行一定的了解,達到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目的。
總之,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要努力掌握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尋求更好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雙重作用,堅持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相統一,使高校思政課充滿生機和活力,使思政課的教學效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8(01).
[2]黃愛華.信息化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變革[J].中國大學教育,2014(9):45-49.
[3]龍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如何有效傳播正能量[J].紅旗文稿,2015(17):19-22.
[4]江南,周俠.藍墨云班課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69-71.
(責任編輯: 姜海晶)*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四進”專題教學改革研究專項項目“運用‘藍墨云班課進行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SJGSY2017027)和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新媒體視域下習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時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18KSB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