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 楊灝
摘? 要: 本文從“高校記憶”的視角出發,闡明“高校記憶”與檔案的關系,在“高校記憶”中如何發揮檔案的價值作用,進而提出實施路徑,建構“高校記憶”,在大學文化建設中提升檔案的文化育人價值。
關鍵詞:高校記憶;檔案;大學文化;育人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ege memory and Arch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memory', and find ways for college memory to play role in Archives. Then it will put forward implementing approaches to develop 'college memory' and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Archive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cul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College memory; Archives; College culture; Education
“高校記憶”源于“記憶”概念。20世紀20年代,社會記憶理論的先驅、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及其后繼者認為,記憶是一種社會現象。[1]他率先提出社會的“集體記憶”觀點,興起了“記憶”研究,并逐漸向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領域轉向和延展。德國著名學者揚·阿斯曼從1970年起組織有關記憶問題的跨學科研究,開創“文化記憶”理論,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2]阿斯曼搭建了基于文化和社會記憶演進的闡釋框架,社會學層面記憶與社會文化的淵源由此而來。加拿大的檔案學者特里·庫克提出,“記憶就像歷史一樣根植在檔案之中”。[3]1996年在我國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檔案大會中,國際檔案理事會前主席讓·皮埃爾·瓦洛在大會上指出,“檔案這種金子就是人類記憶、文化和文明的金子。檔案館是‘記憶的保存場所,我們正在‘為當代的歷史建立一個活記憶”[4]。此次大會之后,國內檔案界也逐漸興起檔案記憶觀,“檔案記憶”觀點在檔案學術界的研究開始活躍。
1 “高校記憶”與檔案的關系
檔案是構建和展現記憶的主要載體。筆者認為,“高校記憶”是高校在興建、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形式珍貴的有形和無形記錄。具體地講,有形的記錄可以是校園內的大樓、大樹、景觀、雕像等固化物;無形的記錄可以是大師、教職工、學生、校友等人頭腦中的記錄。
高校檔案館是構建“高校記憶”的主體,檔案是“高校記憶”不可代替的構成要素。通過“高校記憶”促進大學文化建設,大學文化又喚起師生、校友、公眾的“高校記憶”,“高校記憶”又以檔案的形式進行有效展示。
2 “高校記憶”中檔案如何發揮價值作用
2.1 “高校記憶”中檔案的價值定位。高校檔案在學校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高校記憶”所應承擔的價值。檔案記錄著高校辦學過程中的思想和經驗及教訓,發揮著銘記歷史、承前啟后、指導現在、探知未來的獨特作用。
2.2 檔案對于構建“高校記憶”的必要性
2.2.1 增強全校師生的凝聚力。高校檔案中蘊含著一所高校的淵源、精神、傳統。利用最原始、最真實的檔案,向師生講述學校歷史,能夠激起師生的文化認同,增強干事創業的凝聚力。
2.2.2 檔案館藏資源的獨特性。館藏中無論是文書檔案,還是教學檔案、科技檔案、基建檔案都是“高校記憶”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構建“高校記憶”的獨特要素。
2.2.3 拓展檔案業務工作。檔案的原始記錄性為“高校記憶”提供依據的同時,作為大學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為拓展檔案業務提供了平臺。
3 搭建“高校記憶”的實施路徑,發揮檔案的文化育人作用
3.1 形成積極主動的建檔意識。在高校,檔案部門作為對全校檔案最終的管理部門,要增強學校各部門主動建檔意識,形成“該歸則歸、不要漏歸”的工作格局。按照教育部27號令《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的檔案歸檔范圍,將有參考價值和便于利用的材料歸為檔案,同時還要將全校各個時期的工作進行梳理成為檔案,為日后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形成“高校記憶”。
在工作中,需要以學生和教職工的檔案意識培養為出發點,在師生中開展校史檔案網絡知識競賽,增強師生的校史檔案文化認同感。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中開設校史文化課、畢業生就業教育中開講檔案故事等途徑,提高大學生的檔案意識;通過定期舉辦檔案業務培訓,提高教職工的建檔意識,推進檔案文化育人?!案咝S洃洝苯柚咝n案中珍貴的資料、圖片、實物等,傳遞前輩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形成歷史與現實的有效連接,實現記憶的延續。
3.2 加強學校重大活動檔案的管理。重大活動檔案在“高校記憶”形成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重要性。為做好重大活動檔案管理工作,需建立健全檔案管理部門參與重大活動的工作機制,建立重大活動事前告知制度,通過“前端控制”“中端介入”的方式,全程參與重大活動檔案的管理[5],幫助立卷部門把關重大活動檔案的建立,從源頭上確保重大活動檔案的齊全與完整。同時,對于由于主客觀原因沒有歸檔的重大活動檔案材料,檔案管理部門要主動收集,與立卷部門達成一致,規范檔案工作。筆者所在高校出臺了重大活動檔案管理辦法,保證重大活動檔案的真實、完整。
3.3 深度挖掘館藏資源。高校檔案館要挖掘學校不同時期的檔案,特別是實物檔案,可以通過館藏的人物檔案、專題檔案,多角度挖掘館藏檔案史料的文化價值,舉辦特色館藏資源展覽,提升師生的記憶情懷,也是檔案館參與“高校記憶”的體現。筆者所在高校作為北京“八大學院”之一,通過在檔案館微信公眾號開設館藏文化故事欄目,采訪“八大學院”時期的老校友、老教師、老領導,對已封存的記憶進行挖掘、整合、研究、再利用,進一步提升檔案開發的主動性、科學性,豐富“高校記憶”的表現形式,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形成“檔案—校史—文化”協同創新的良性循環。
3.4 開展高??谑鰴n案的研究??谑鰴n案是“高校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對“高校記憶”的有效補充。[6]高校開展口述檔案的資源建設,對搶救和保護“高校記憶”,豐富檔案工作內涵、積累和開拓檔案資源,提升高校檔案服務水平以及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發揮檔案文化育人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口述檔案與館藏文書檔案可以相互補充與印證,填補檔案史料的空白,擴大視野,從而豐富校史內容。筆者所在高校,以學校110周年校慶為契機,啟動了“我礦記憶·口述校史”的尋訪活動,圍繞學科主線,通過學院和離退休人員管理處推薦人選的方式,篩選出30位老教師、老同志、老領導,分批分期對其進行口述訪談,從而打通“高校記憶”中的人物線索,為建立人物檔案搭建基礎,充實內容,最大限度地實現檔案資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亞秋.哈布瓦赫集體記憶理論中的社會觀[J].學術研究,2016(01):77-84.
[2]王蜜.文化記憶:興起邏輯、基本維度和媒介制約[J].國外理論動態,2016(06):8-17.
[3]徐擁軍.檔案記憶觀的理論基礎[J].檔案學研究,2017(06):4-12.
[4]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第十三屆國際檔案大會文件報告集[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7.
[5]李興利.重大活動與專項工作檔案的整理[J].檔案管理,2010(01):28-31.
(作者單位:朱彤,中國礦業大學檔案館副館長;楊灝,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講師 來稿日期: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