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學乃國之根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重要地位。而語文教學中的寫作能力、寫作水平是一個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想要學生們的習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絕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而是通過日積月累的語文素養和辛勤練習做到的。因此,我們提出“隨文練筆”這種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文章對如何認識、實施隨文練筆進行分析,并對提升小學生寫作水平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能力;隨文練筆
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學習生涯中起基底作用,就如建起一棟高樓一般,為使大樓更穩固、更雄偉,它必須有個穩固的地基,才能使高樓屹立不倒。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小學生因語文素養較低、語文基礎知識較弱,習作教學自然而然成了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工程。為了應對習作教學的問題,我們有了“隨文練筆”的概念,所謂隨文練筆是將長篇的寫作文章做出改變,賦予寫作題材靈活性、寫作字數隨意性、寫作內容真實性。大大減少了學生們對寫作的厭煩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隨文練筆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幫助學生理解人物高度和情景設計,幫助學生在腦中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和對文章環境的充分理解。隨著隨文練筆教學優勢的突顯、體系的完善,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要求和方法。
一、 將隨文練筆與語文教學充分融合
(一)細致教學、理解透徹,讓隨文練筆更有意義
隨文練筆是基于課本講述下對學生能力進行提升,要使隨文練筆的意義發揮更為徹底,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本,引導學生抒發情感。但學生的情感和感受應該是自然而然的抒發出來,而不是讓學生寫下干癟的、空洞的詞語去無病呻吟、故作高深。小學生通常年齡偏小、理解能力較差、語文素養較為低下,常常不能完全理解名人巨家的作品。對課文中人物、情境都理解不到位,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充分的講解課文的內涵和講述情境映射的含義。使學生充分對語文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和思考,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感受,促進寫作靈感的迸發,幫助學生熟悉寫作技巧。最后,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合理設置隨文練筆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讓學生充分學習到文章中的寫作方法和文章中蘊涵的深刻哲理。例如,我們在講述語文課文《豐碑》時,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來播放有關短片和圖片,讓學生們深切感受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特點,體會到文中的環境艱辛和條件艱苦。引導學生仔細品味一字一句。從對人物的外貌描寫的細節,讓學生學習到人物描寫方法。這樣通過背景、人物,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進行了解、對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具體,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情感,使學生真情流露。更可以將文章中細節提煉出來,如文中描寫老戰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身上”,一句話簡潔明了卻讓人內心萬分難受。只因這句中細節十分到位“單薄”“破舊”“緊緊”無一不體現出天氣的惡劣、老人家的饑寒,在教學時可將此類的句子單獨提出,叫學生們體味。在設置隨文題目時,可以設置多種題目,偏重可以仿寫環境、寫出對老軍人的評價、對這支隊伍的看法,讓學生有多種選擇余地,提高寫作興趣,也可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要求。也可利用文中使用最多的寫作手法,對學生寫作時進行要求,要求學生練筆寫作時進行利用。這樣不僅練習了學生寫作技巧,也講課文內容進行了升華,使學生們更完整、完善的接收了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二)合理設置題目?使隨文練筆效果更有效
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內容越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越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接受知識。小學生因年齡較小,所以學習經驗和實踐不足,寫作能力較弱、理性思維發展較不全面、較不完善。而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的“模仿性”,充分發揮小學生的理性情感,使學生學習更輕松、接受能力更快。因此,我們在隨文練筆驅動下的習作教學更應該貼合實際,從而達到教學事半功倍的顯著效果。所以,教師們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情境設置的更科學、題目設置的更合理,將每次寫作任務進行明確。避免過分發揮隨文練筆的隨意性,導致學生在寫作時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有效利用隨文練筆積極性增強學生在學習時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如,我們應該有側重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講《爺爺和小樹》《背影》《父親和鳥》這一類文章時,引導學生寫下關于與父母、親情的隨文,側重要求學生運用人物描寫技巧。在講《地球爺爺的手》《荷葉圓圓》這一類文章時,引導學生寫下關于環境、風景的文章,重點要求學生運用環境描寫技巧。這樣設置題目能減輕學生寫作難度,只需在隨筆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思考,加以寫作技巧潤色,實現語文寫作技巧和語文思維有效遷移,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將隨筆練習和語文課堂有機結合,發揮出教學的最大效果。
二、 分塊教學?增強寫作能力
(一)修辭練筆?增強文章生動性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漢語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語文教學內容不僅多而且難度大,不同的語句顛倒一下,內容都會變化,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隨文練筆教學下應該分布、分塊進行。讓學生清楚明確地了解到語文語句的結構、寫作的修辭手法、符號的運用手法,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的語文思維。教師應在布置隨文練筆前利用課文中的語句,講清語句組成、符號的使用和段落的設置,讓學生系統的在腦中形成對作文的體統映象。而后教師應該明白“隨文”和“練筆”的真正內涵:“隨文”是指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體味文章的修辭技巧、情境設置的巧妙,體味到文章的精彩引起學生的語文興趣。“練筆”則是指根據當天課堂的重點,領導學生學習相應的重點、加強相應的情感。讓學生在隨文練筆中不斷模仿、品味、思考文章的過人之處,最終學會寫作方法。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修辭方法是教學重點,運用合適的修辭可以為文章潤色、增添亮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應向學生講述常見的修辭手法“擬人、排比、類比、比喻……等等”,讓學生清楚寫作技巧、寫作常規。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注重課文中的修辭手法,將它們標記出來,在上課時由學生先行挑揀并舉出主、謂、賓,舉出修飾詞,讓學生在分析課文的同時學習寫作技巧。在學生學習中遇到排比句、比喻句時,我們應該合理設置課堂氣氛,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環境、美麗的詞藻中。進而提出修辭練筆的要求,可以讓學生簡寫一段,但必須有三句以上的美句的文段。例如,我們在將小學四年級課文《夜鶯的歌聲》時,可摘取文中“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的彎著腰。”這句話,這句話不僅文筆優美,也應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生動美麗。我們就可以此為例,讓學生來仿寫一處場景,讓學生提高參與度,提升寫作水平。讓學生更加系統的學習寫作手法,更為精確的明白如何進行隨文練筆,有效率的提高學生的隨文練筆水平。
(二)結構練筆?使文章合理進行
雖說,學生學會了修辭手法、學會了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難點,但并不代表學生徹底通過隨文練筆學會了語文寫作。語文寫作除了學會為文章潤色,使文章更具風格外,更應該注意文章的結構,使文章有邏輯、有主線的進行。而小學生年紀小,小學更是他們步入人生管理的第一課,不少小學生還是家中的寶貝、眾人手上的珍寶。所以也有部分小學生邏輯性較差,寫文章如同寫一篇“流水賬”。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優美的語句,也會使文章混亂不堪,作文毫無趣味可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應該放棄、煩悶,應該格外去研究方法,幫助學生去樹立一個文章結構的框架。如我們在講課時就可選取總分總結構的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總分結構的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利用這兩片文章讓學生感受文章結構的不同。可以讓學生總結出觀點進行討論,并指出“總”的原因,“分”的原因,調出相應結構的文章讓學生加深映象。而教師也可以在課上給出題目,領導學生一起感受結構的魅力。可以給出山水圖像,教師和學生一起寫出作文大綱,引導學生對作文結構的清楚明了。最后在課下,留出練筆的題目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家鄉或是喜歡的地方進行聯系。通過這樣的隨筆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寫作水平上更能走上一大步。
三、 創新教學模式?使隨文練筆教學融入語文課堂
在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當下時代,課標內容和要求不斷在改進和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不斷創新,做到高標準教學,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有效率的進行。新課標要求課堂應由學生主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己的語文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順應教學要求,創新教學模式,使隨文練筆驅動與學生自主學習有機結合。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前期將寫作手法相同、學習步調一致的學生為一組。讓學生可以在隨文練筆時,相互討論,找到共同點一起交流進步。后期可以重新分組,將擁有不同寫作特點的學生放置一組,讓學生在后期練習時學習不同的寫作技巧,充分吸收不同知識、取長補短,使學生習作技巧更為完善、健全。如我們可以將擅長使用擬人句、比喻句寫出風景文章的學生分為一組,將用排比句、陳述句寫出文章的學生分一組。在隨文練筆時,同類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優勢,將自己學習到的習作相互討論、充分交流,將學生優勢擴大、將學生學習技巧進行鞏固。后期,教師可以將小組進行拆分,將習作習慣不同、寫作層次不同的學生進行新的分組。讓學生學習到不同習作技巧,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幫助,促進學生班級學習氛圍、培養班級凝聚力。
最后,老師在布置隨文練筆時也應把握著原則,確認學生在練習寫作時的適度性。保證小學生在寫作時符合條件,避免小學生在練習時因為題目太難而有了挫敗感,從而對作文練習產生恐懼。而作為老師我們也應該不吝嗇我們的夸贊和表揚,對學生出色的地方進行表揚、展示,充分肯定學生的價值和才能。讓學生擁有充分自豪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發展學生寫作熱情。
四、 結語
總而言之,隨文練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激發學生在語文習作方面形成主動性,促進學生寫作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幫助學生寫出優美詞藻和精彩的文章。但提高習作水平是一個長期工程,教師們一定要循循善誘、慢慢教導,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綜上,是筆者對隨文練筆下習作練習的看法和建議,希望對語文習作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斌.基于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培養的研究[J].學周刊,2020(16):69-70.
[2]宋寶英.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淺析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16):119-120.
作者簡介:
尚秀亭,甘肅省慶陽市,慶陽市東方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