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已經逐漸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的價值。微課既可應用于課堂教學,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現階段,微課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較多,只有少部分教師將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進行融合,因此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時易于出現問題,進而會直接影響家校共育的效果。文章將系統分析小學數學微課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優勢,研究深度融合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深度融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教學;家校共育;深度融合
一、 引言
學習習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于重視課堂教學活動,而忽視了家校共育環節。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若沒有家長有效的約束與教育,在家學習效果極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微課與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使每位家長都能夠成為優秀的教育者,確保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已經將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但未能利用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需要加強對此方面的融合研究,充分發揮出微課與家校共育融合的優勢。
二、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優勢
(一)微課耗時少,內容精短
微課具有精短的特點,家長利用微課輔助指導孩子時,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教學重難點梳理清楚,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同時還能夠避免家長出現疲憊心理。在復習階段,微課可以濃縮整節課的精華,不僅能夠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內容,還能夠幫家長梳理知識重難點,確保指導的針對性;在預習階段,微課能夠抓住預習的要點,避免過多的內容而導致學生出現抵觸學習心理。
(二)主題明確,針對性強
小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數學知識掌握情況也各不相同。微課則具有主題明確,針對性強的特點,能夠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傳統的小學數學家校共育,家長基本難以了解到學生的薄弱環節,即便教師對家長進行針對指導,也會直接影響家長的輔導效果。微課主要以單獨的重難點為主題,內容明確,不僅能夠指導家長開展針對性的教育,還能夠確保學生薄弱環節的發展,可以有效避免學困生的出現。
(三)靈活便捷,交互性強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過程中,影響家校共育效果最關鍵的因素在于交互性。班級內有許多學生,在進行家校共育時,教師無法針對所有家長開展一對一指導。微課則具有靈活便捷的特點,家長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微課進行輔導。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對家長進行教育指導,以此提高家長教育效果,確保學生能夠在家高質量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三、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教育深度融合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理念問題
每位小學數學教師都有著獨特的教學方式,雖然微課已經廣泛應用于課堂,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存在觀念問題,導致無法與家校共育實現深度融合。有些教師認為微課只是在課堂上使用,在課后只需完成紙質作業,若想進一步鞏固知識,在課后效果比課堂上會好很多。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的角色應隨之發生轉變,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引導者,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微課的作用與教師相似,對學困生沒有發揮出家校共育作用,沒有良好的媒介進行指導。現階段,即便有些教師已經將微課與家校共育進行融合,但僅僅限于課后復習階段,在課前預習及針對性指導方面仍存在較大的缺口,無法發揮出微課教學在家校共育融合中的作用,難以實現真正的深度融合。
(二)微課形式問題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的,與家校共育進行深度融合時同樣如此。微課在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活動中應存在多種形式,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進行高效課前預習等方面。但是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不愿意花費過多精力,設計豐富多彩的微課內容,有些甚至直接在網上進行下載,便傳給家長。此方式不僅無法有效實現家校共育,甚至還會引起家長與學生的反感,進而直接影響共育效果。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所設計的微課內容主要與教材有關,內容過于固化且缺乏創新性,若家長與學習長期利用此類微課進行指導與學習,那么必然會產生厭煩與抵觸心理,既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還會影響家長指導的有效性。
(三)使用反饋問題
小學數學微課與家校共育進行深度融合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將微課傳至家長后不聞不問,家長也不知如何進行學習反饋。小學數學微課與家校共育進行深度融合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但因為存在使用反饋問題,導致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學生學習效率低,有些家長甚至不會使用微課對孩子進行指導。教師與家長缺乏有效的溝通,家長難以反饋是阻礙家校共育的關鍵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設計良好的反饋機制,與家長進行良好的交流與溝通,確保充分發揮出微課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
四、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確保微課的適用性
若想實現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模式下的微課應用觀念,將微課轉為新的教育形式,融入至家校共育活動中。微課不僅有利于常規課堂教學,對于家校共育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認真學習微課與家校共育融合策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開展,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需求及家長的指導能力,精心設計微課確保適用性。微課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發展,還能夠使家長與孩子之間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在設計微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堅持精短、實用及開放性原則,將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同時導入具有趣味化的內容。例如:在設計“雞兔同籠”微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設計三種難度的微課,引導家長進行分層指導,這樣既可避免統一的問題過難而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實現全體學生共同發展的家校共育目標。又如:在設計連加問題微課時,因為微課的內容有限,教師在微課內容中引導家長與學生對數字進行改變并練習,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傳統課后作業形式,還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面對這樣的微課,家長也能夠隨時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對難度進行調整。小學數學微課不僅能夠應用于課后復習階段,還能進行課前預習指導,教師在設計時也需要轉變觀念,使學生在家高效完成課前預習,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在設計此模塊時,可融入游戲內容,避免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抵觸的負面心理情緒。例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前,小學數學教師可設計游戲指導類微課,引導家長與學生共同進行平移與旋轉游戲,這樣不僅能夠初步了解平移與旋轉的概念,還能夠增強親子感情。
(二)準備配套微課資源庫,豐富微課形式
小學數學作為主課,教師每周會具有大量的課時,若沒有準備充分配套的微課資源,通過臨時制作微課,不僅會使教師身心疲憊,同時還會影響微課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效果。微課資源庫可由學校數學教師共同準備,由專人負責策劃與組織,確保微課資源的完整性,這樣既可以減輕每位小學數學教師的負擔,通過相互研討與制備,還能夠增強教師的微課應用經驗,豐富微課形式。當具備配套的微課資源庫時,小學數學教師則可以快速根據每位學生的需求,精準發送合適的微課內容,以此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除此之外,微課資源庫需要及時進行更新,確保微課內容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例如:當解決完雞兔同籠問題后,教師可設計此問題“有100個饅頭需要分給100個和尚,大和尚每個人要吃3個饅頭,小和尚3個人吃1個饅頭,請問大和尚與小和尚分別有多少個?”通過問題轉換的方式,豐富微課內容,讓家長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對孩子進行指導。類似的問題有許多,教師可將此類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通過微課練習的方式,改變課后學習形式,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反思常態化,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并非教師與學生的事情,需要由家長進行串聯才可以實現真正的深度融合。小學數學教師應經常反思微課與家校共育之間的關系及深度融合效果,及時采取針對性的策略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了解家長與學生的心聲,提高教師、家長與學生三方參與度。例如:當深度融合開展至某階段后,小學數學教師可采用隨機咨詢的方式,與家長進行電話聯系,詢問微課應用效果及學生掌握情況。對于家長的反饋,教師應耐心傾聽并幫助解決家長所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家長會或網絡會議的形式,給予家長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學會如何使用微課輔導孩子教學。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檢驗學生在家內的掌握情況,詢問學生微課應用感受并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具有許多優勢,但在實際融合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微課的研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確保微課的適用性,通過微課資源庫豐富微課形式,使反思常態化,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景賀淑.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探究[J].學周刊,2020(15):79-80.
[2]曾思華,丘詩盈,唐繁茂,陳思宇,黃甫全.AI全科教師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設計開發研究:以《三角形的內角和》為例[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39(6):21-30.
[3]張淑梅.借助微課,翻轉課堂:微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0(11):133-134.
[4]姜憲英.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策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146.
[5]陳亞梅.讓微課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運用微課視頻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J].數學教學通訊,2020(1):41-42.
作者簡介:
虎班代,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卓尼縣喀爾欽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