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于各階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在日常教學中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發展,以及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而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都能體現,甚至日常教學本身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但往往收效甚微,只有經過老師的針對性引導和有效的指導才能夠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良好發展,讓核心素養教育的目標能夠順利踐行。文章主要針對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育;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在學習數學之后需要具有的積極性的能力水平,主要被分為直觀想象和數學運算以及數據分析等。核心素養的提高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明顯的幫助,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識,也能使絕大多數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也可以說核心素養是學生綜合性能力培養目標的集結。而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所必備的,也是實現數學教學內容轉化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需要充分踐行生本理念,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 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積極作用
(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可以說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數學時具有的綜合能力,因此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需要將生本理念作為主要導向,將學生作為中心,將培養學生、提高學生作為主要目標,才能夠讓教學變得更加偏向學生,而非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偏向老師。除此之外,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教育改革的一種體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意味著充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便是不同于傳統教育模式的現代教育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育模式下的許多問題,改善教學氛圍和學生的學習態度。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學習水平
實際上,核心素養培養的主旨便是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確保其知識的理解效率和應用能力,以及對于學習的態度得到改善。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都會將教材作為教學的位移內容,而教材就好比一個菜園子,當菜全部被吃光了之后若不出去尋找新的“菜地”,那么必然會餓肚子,所以這種方式存在非常嚴重的局限性,制約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思維的發展,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養成固態思維,而數學這門學科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思維靈活性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和靈活轉變解題思路,若形成了固態思維則常常在學習與解題中遭遇“瓶頸”。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則能夠突破教材內容的限制,實現數學教學依托教材內容,但不限于教材,能夠通過不斷的探索來深度挖掘知識,從而獲取更加多樣化的知識內容,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三)培養學生素養能夠充分落實新課改新要求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對教學理念進行積極轉變,讓課堂教學順應時代發展、學生發展而完成改革。同時還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各方面發展,如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心理的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與態度。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下數學教育必須要落實的內容,教師也需要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充分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的發展方向。
三、 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策略
(一)通過問題式教學法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合理的問題是學生展開分析和探索的良好動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并收獲成就感與自信心。而問題本身便是多種多樣,同一個知識點可以利用多種提問方法來提出不同問題,從而起到不同的引導效果,也可以根據同一個知識點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來滿足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使得教學變得更具針對性。而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時,若想確保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具有足夠的引導性,則需要從兩點上著手實施:第一,通過教師本人提出問題。課堂教學中老師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常明顯的引導性,但在教師提問時問題的設計上也需要確保具有足夠的適用性。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內容與目標來科學設計,既要保證問題具有足夠的趣味性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又不至于難度設定不合理使學生出現畏難心理打擊自信心,因此問題的設計需要層次化,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設計不同問題,如優等生可以設計相對較難的問題,針對后進生可以設計相對簡單的概念性問題或循序漸進式的問題,先從簡單的開始一步步解決,一步步闖關,能夠實現不同學生的統籌兼顧。第二,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往往也是其學習需求的直觀表現,但傳統教學模式常常會將學生提問當作上課不認真聽講的表現,進而對其批評,導致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打擊甚至不敢再提問。而在現代教育理念下需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可以收集不同學生的學習問題,一方面,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則可以找出學生的共性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講授幾道共性問題,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提升,而對于相對“小眾”的問題也可以適時講解,或在課下進行針對性指導,盡量兼顧所有學生的問題。在引導學生提問時,還可以通過三段式教學法來引出問題,三段式教學法便是將課堂教學分成閱讀、理解、練習三個階段,而學生在這三個階段中都可能產生問題,特別是在理解階段,由于不同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常常會有許多理解不通暢的點,老師需要針對這些理解問題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在聯系階段中產生的問題,則需要找出學生的學習盲區,并通過收集學生的共性問題來進行針對性講解,以及調整教學方案。
(二)通過小組合作式學習加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組合作教學法也能起到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獲得使命感與成就感,認真對待數學學習和數學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劃分多個學習小組,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劃分,更加方便教學內容的層次化設計。而在合作教學的開展上,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內容來探索生活,教師為各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課下或課間以小組為單位去尋找生活中關于某個知識點的事物或元素。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數學實踐活動,如在某個街邊統計來往車輛、計算某個建筑的面積、舉行小組短跑計算每一名學生的奔跑速度等。通過這種合作實踐教學模式,能夠以教學內容為基點來引導學生從合作活動中獲得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更加樂于參與,獲得的提升也更加深刻有效,更能在小組共同努力達成目標后獲得相互協作的成就感,對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也有一定推助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涵蓋的內容多種多樣,但思維的靈活性與獨立性也是學生需要具備的特質,但由于傳統教學理念或其他種種原因,學生往往只能“隨波逐流”,最明顯的便是在老師提問解題方法時學生個個十分踴躍,當有一名學生回答完畢后變得鴉雀無聲。這主要便是由于教師過于強調標準答案,使得學生在得到標準答案后便覺得已經足夠了,并在利用其他方法沒能得到正確答案時立刻否定,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而在解題時也只會直接套用日常教學中的解題方法,無法“另辟蹊徑”利用更加靈活的思路解答。實際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基本的便是打破固態思維的局限,讓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利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掌握靈活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思維靈活性,才能讓學生去掌握數學,而不是被數學“局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另一種方向分析,并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學生的靈活思考問題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并指導學生以學生的思路來尋求正確答案,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質疑,在感覺教師講述的內容出現沒能理解,或認為錯誤的都可以進行質疑,即便學生的質疑是錯的,也要鼓勵這種精神和行為。可以通過錯題教學故意為學生露出“破綻”,讓學生發現并指出,從而敢于思考,敢于質疑。
(四)改進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教學評價體系過于片面,只能看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判標準。實際上,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明顯,但最主要的影響是評價方式和基準,對于成績并不太理想的學生,老師需要給予的是在指出學習方法或解題方法錯誤的同時進行鼓勵,而非批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并不能只停留在“選拔”上,而應該照顧到所有學生,對于學習較為優秀的學生固然值得贊賞,但對于發揮不太理想的學生也要基于鼓勵和動力,只有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樹立自信心,才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在評價內容上,教師需要將學生的綜合表現作為評價標準,成績只能作為其中的一個因素,更多的則要看學生課堂學習和數學活動中的表現。
四、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了新的教學方向,而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意義,再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之后再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同時也需要踐行生本理念,才能確保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姜志敏.基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教學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5):127-128.
[2]王尚志.如何在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中國教師,2016(9):33-38.
[3]黃超育.探究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培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7(12):59+62.
[4]張豪.論培養數學學科素養的有效途徑[J].數學教學研究,2017,36(11):14-16.
作者簡介:連振宣,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糜灘鎮下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