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能力作為新時代社會高速發展的推進器,被人們認為是一項能夠改變生活環境的基本技能。在教育領域中作為教師都希望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文章通過提高學生積極性及動手能力、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從思維能力到創新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方法和途徑這四個部分分享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方法。
關鍵詞:創新能力;數學教學;提高
現如今社會各界通常把創新比作一種社會發展的利器,無論各行各業都在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因此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教師作為培養新生代力量的偉大職業有必要肩負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責任,數學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基于數學學科的特性來培養中學學生創新能力可行性較高。接下來,文章通過總結自己多年在一線教學的經驗,從四個部分分享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方法。
一、 提升學生積極性以及動手實踐能力
(一)創新能力提升的基礎條件
眾所周知,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無論作為學生還是老師,不積極動手去做題怎么能夠發現題目的精髓?又何談提升創新能力?在多年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作為老師在教研活動中經常提到的問題就是關于學生的積極性問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經歷從知識獲取到實際應用的整個流程,掌握現有知識后才能談創新,我認為這是作為創新能力提升的基礎條件。
(二)從“新手”的角度與學生一起思考
針對學生積極性以及缺乏動手實踐能力的問題,如今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尋找機會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例如對于每一節課提到的例題都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分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表對例題的看法以及解答,我認為這樣相比于老師直接把解題步驟一步一步地寫在黑板上,學生在書桌上拿著本子使勁地抄筆記的模式更有效,相當于給學生一個自主思考的過程,更能認清自己哪方面懂哪方面不懂,在解題時懂得要關注哪些點;又或者許多學生在面對難題時會主動退縮,甚至連題目都不愿意讀,這種情況我通常會不斷鼓勵其將題目做到有意識的拆分,一點一滴的引導,從一個“新手”的角度去陪著他們一起思考,這道題應該先從哪方面入手,有的難題拆分后就變為若干個簡單題組合而成,解完題目后再帶著學生回頭來看,讓他們明白一定要動手實踐,不能一看到題目還沒有思考就退縮,因為每個難題都是在簡單的題上不斷演變,考的知識點逐漸增加,我們要通過拆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出題人在命題時的不斷創新,站在出題人的角度進行分析使得也能學生的興趣大大提升。
二、 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
(一)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一步
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總結,我發現教師的教學方式逐步走向傳統化定型,如今教學生的許多方法和早年自己作為學生時被老師教的方式很相似,存在嚴重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問題和教學思想陳舊的問題,我常常思考是否能從教學方法出發做出一些創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我認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一步,只有我們從教學方式上改變了,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才能真正地得到改變。
(二)數學教學方式創新方法
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將數學教學方式創新的一些小方法總結如下:第一,教師要積極學習新的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可以在課堂中穿插更多新的元素,比如將一些著名數學家的典故加入數學教學中,常舉例的有數學家高斯在8歲讀小學時,全班同學被數學老師要求計算從1加到100的和,所有同學都在一個個慢慢加,而高斯利用首尾相加的方法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答案,這個故事不僅能提起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作為創新的例子。第二,將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活動引入數學因素,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環境深刻理解背后的數學道理,比如講到中心對稱圖形或者旋轉對稱圖形時,可以讓學生舉例家里的中心對稱圖形家具、電器之類的。第三,鼓勵學生多提問,學生有問題說明有進行深入的思考,作為教師很愿意為學生進行解答,甚至有的學生能問出我們沒有思考過的好問題,對未來的教學工作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 從思維能力到創新思維
(一)創新思維作為創新能力的載體
常說的思維能力包括敏銳性、流暢性、變通性以及獨創性,思維能力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通常說沒有足夠強的思維能力就更不用提創新思維,因為數學學科靈活的特性就極其容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要學會透過數學思想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分析問題,多總結經驗以及命題規律,在解題過程中提高創新思維的水平。創新思維是包括了邏輯、形象和直覺思維為一體的高層次思維方式,所以說創新思維作為創新能力的載體。
(二)敏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來源于多觀察事物,觀察后通過思考便能發現一些不解的問題。通常說一個人能經常提出許多問題,那么他的創新思維能力層次一定很高。在實際的中學數學教學中,我認為學生能多提問是探索知識和發現問題的第一步。只有提出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得到成長,如果沒有足夠的問題被提出,很可能只是片面地解決了部分問題,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進步。如果學生能提出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配合上我們的引導,學生能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得新的數學知識更好的被接受,甚至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逐步發展為創新性學習。
(三)打破常規,突破思維定式
有許多思維能力較高的人也常常會形成了思維定式,對當前形勢的判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通常表現為書本定式、經驗定式以及權威定式。書本定式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書本知識學習多了,遇到新的問題都想著用書本固定的方法解決,在教學中,經常有學生在做練習時需要翻開書本之前的例子參考,這樣如果習題換一種與例題不同的表達方式將會導致學生遲遲不能反應過來。經驗定式主要指人們在處理問題時,把以往的經驗絕對化,一成不變地使用老方法來處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給學生布置許多作業,形成題海戰術,但是作為老師一定要仔細篩選每道題,不能讓每一道題的解法都很相近,一方面會大大影響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如果題目變動較大,學生按照原先的方法就不“靈”了,而且難以走出原方法的束縛。權威定式主要體現在一些人迷信和崇拜權威人士傳遞的思想,在數學教學中,主要擔心的是教錯學生,有的時候確實一不小心就容易筆誤或者口誤,如果在課堂上學生沒有及時提醒,很可能出現此類問題。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馬上提出問題,我們能夠及時修正。
(四)從不同角度出發探索數學世界
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有占比很大的學生只求解而不求多解,這樣雖然在考試的時候能拿到分數,但是對創新能力的打壓卻是很嚴重的。我在上課的時候常常舉一個小問題測試學生的反應,問題如下,樹上有3只鳥,用槍射中一只鳥后,樹上還剩幾只鳥,這時候班上通常會先回答還剩2只,如果此時我不發表評論,過一會兒就會出現多種答案,說明學生開始變換了角度,開始多維度思考了,但是如果我表示答案正確,接下來很大可能就沒有其他答案出現了,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這雖然是個很小的問題,但是足以看出學生都是先從比較正常的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受到了肯定的回復,不會再付出過多的思考,轉化到數學題上也是這個道理,當一題有多種做法時,學生往往選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答案正確后往往不愿意深入探索新的方法。面對這種問題,我在課堂中會極力表揚提出新方法的同學,而且在做很多題目時,時常問一問是否有其他解法,引導學生開始新的思考。
四、 培養學生的創新方法和途徑
(一)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經過多年教學發現我們容易忽略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特別是關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我們提倡學生常常提出問題,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學生不懂就問,可以看出來幾乎沒有經過自己思考,甚至有的問題還是自己題目看錯,這很明顯與我們的目標相違背,相當于老師直接幫助學生做題,成了學生的參考答案,對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起不到作用。因此,首先我們要對上課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如第一部分提到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把下節課將要學習知識的提綱列出,讓學生自己回家預習。其次就是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學習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學能力,成為一種優秀的習慣。
(二)和學生一起經歷創新的過程
雖然我們在課堂上一直跟學生強調創新,但往往許多學生并不懂得在學習過程中創新具體指的是什么,從我的角度來看,告訴學生什么是創新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一起體驗創新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通過直接講解各種已經成熟的理論給學生,或許我們可以從該理論的發現角度去講解,比如在講勾股定理時,可以通過畫多個直角三角形,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各個邊長的長度,比如常見的邊長為(3,4,5)、(6,8,10)、(5,12,13)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自己猜想他們三邊之間的關系,再給出證明,這個時候就可以順勢把構造法也教給學生,當天還可以布置有關收集構造法證明的其他方法的作業。雖然只是讓學生猜想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但是帶著學生一起經歷創新的過程能讓學生對創新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對日后的學習幫助頗深。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需求從知識型人才變為創新型人才的當下,學生的創新能力變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成為老師們關注點,尤其作為數學老師更有義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文章分享本人多年探索出的教學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教師以及學生。
參考文獻:
[1]尤善培.開發教材資源優化教學設計:從著名數學家高斯的故事談起[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0(2):1-3.
[2]馬維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J].學周刊,2020(15):17-18.
[3]游英.數學開放式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分析試卷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49):81+116.
作者簡介:
游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建甌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