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的教育教學不再像傳統教學模式那樣,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就小學階段的教育而言,這一時期是學生行為習慣培養與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方法尤為重要。文章則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就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重要性;存在問題;培養策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的教學不再是專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應當注重素質教育理念在其中的應用,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每一位學生,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
一、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這便與傳統形式下教師單純地對學生教學有所不同。因為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外,還對其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思考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方案,才能真正對學生的能力、思維、知識等全方面進行提高。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便不是單純的一個方面,而是從聽、說、讀、寫等多角度入手。
(二)有利于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傳統形式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以及在面對相關習題時如何確保學生做具體練習題時的準確率。但是,在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往往不再將目光單方面地集中在對學生知識傳授與學生是否接受這一領域,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的英語學習背景,對具體的外國文化有所引入。那么,這便直接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同時,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自然顯著提升。
(三)有利于學生口語運用表達能力的提升
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小學階段對學生實施英語教學,其實際的意義并不是為了學生能夠做對多少題,而是為了學生將來的實際應用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而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則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應用能力。這樣一來,便有利于學生口語應用表達能力的提升。
就以上三點而言,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十分必要。
二、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過度要求學生死記硬背
受應試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無法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理念,過度地看重學生的成績,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對相關的單詞、句子、課文等進行死記硬背,錯誤理解了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意義。
(二)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
教師對學生英語教學方向的錯誤把握,直接造成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無法真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所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積極性不高,無法及時積極響應教師。這便成為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之一。
(三)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不強
部分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過分地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卻忽略了學生對英語內容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脫節,無法真正體現小學英語教學的真正意義。
三、 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實施策略
(一)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其年齡因素所致,周遭的學習環境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真正實現其有效性,那么,首先必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適宜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在這一前提下,學生學習的心情自然有所不同。教師則可以利用此來結合教學內容,有效發揮教學氛圍的積極性,進而促進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只有學生真正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其自身才能端正對英語學習的態度,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創建情境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較為活潑,無法長時間對同一事物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尤其對于英語這一課程而言。英語與語文學習有所不同,對學生本身而言具有挑戰性,甚至由于其學科自身的難度,無法使學生真正產生對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學生將英語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有所應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建一定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具體課堂學習情境當中能夠積極思考,結合自身所學內容靈活應用。這樣一來,即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又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那么,在具體的學習情境當中,學生的應用能力自然便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例如,例如:在“Let's make a home library.”的教學中,本節課旨在學生運用所學語言提出建議,并說明能做的事情,使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真正意義,并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如下的教學情境:
T:Who can make a sentence?
S1:These are all books about dictionaries.
T:Step 2,arrange the books.
S2:These are all books about animals.This is shelf A. Let's put them on Shelf A.
通過創設這樣的情境,學生結合自身現有的語言基礎,他們會相互對話。對話過程中,便于學生快速掌握本節課的句型。當然,在這一情境中還會涉及其他句型,對此,教師要適當地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為學生進行榜樣示范,給予適當提示,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在教學情境中,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等多種方式實現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能從中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三)有效開展合作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對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習英語知識儲備量有限,但是,教師在對學生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突出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而教師實現這一教學目的的途徑之一便是鼓勵并引導學生有效開展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具體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相互之間的基礎水平各不相同,但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卻能夠取長補短,不斷學習他人的優點,在學習方法、基礎知識掌握等不同方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也就有所提高。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四)課堂教學結合文化背景,提高學生文化綜合素質
正如上文我們所提到的,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語言,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既然英語是一種文化,其自身必然就會有一定的特點。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對學生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背景,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
這有利于學生文化綜合素質的提升。要知道,一旦學生的文化意識與文化素養得以提升,這便促進了學生整體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外國文化背景,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所在。在此基礎上,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實質便能夠更加透徹地了解,這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飲食文化背景是當前學生最常接觸的中外的不同之處,對“noodles”面條這一詞匯進行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印象深刻,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為學生介紹中國在吃面條時使用筷子,而國外人們則通過叉子食用。通過對此進行簡要介紹,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學生對于這一單詞的記憶也就會更加長久。
(五)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應用能力
英語學習的實質并不在于學生記憶了多少詞匯,背會了多少句子或者文章,而是學生在將來的實際應用中能夠流暢地表達出來,能夠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訓練,鼓勵學生去多說,去大聲說,從而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應用能力。
例如,時態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之一,分為一般過去時、過去完成時、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等。對六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時態教學時,教師則可以在教授學生具體句型的基礎上加強口語訓練。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以現在進行時為例進行合作練習。那么,其中的問題便以“What are ?you doing?”的形式展開,回答則以“I am(動詞+ing)”的形式進行回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同樣其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教師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提升學生的表達應用能力,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 結語
小學階段的學生猶如一張白紙,教師對其的引導教育決定著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應當立足于學生自身的實際特點,結合教學內容,不斷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外國文化背景,使學生自身文化素質與文化意識有所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用積極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主動性,真正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英.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
[2]褚鵬晶.探究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策略[J].科技資訊,2015(3).
作者簡介:王紅梅,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下雙鎮沙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