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銳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美術教學已經成為美育中一個極為關鍵的要素,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進行小學美術教學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因此,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成長,我們要不停地去進行相關的創新與研究,借助美術教學最大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擁有良好的教學理念,使用完善的教學模式,同時還應該開展“第二課堂”,有利于充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關鍵詞:小學美術;核心素養;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3-01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81
學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要找到屬于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促進學生愛學習、愛創新,還要重視改變自身相應的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本文就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究,并根據小學美術的教學特點與教學模式,從理論的層面對相關教學模式與方式進行相應的探討與分析,希望能夠有利于充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成長,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建議。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根據相關的文獻與理論來看,核心素養的學術意義,具體來說就是在一段學習時間里,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有利于其自身發展,滿足社會相應的需求能力以及品質。其概念中所說到的“品質”以及“能力”,并不是簡單的技能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而是在各個科目的學習中,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解決辦法的品質。
二、培養核心素養的意義分析
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個體綜合能力的成長與發展,增強自身的修養,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該使自己越來越適應實際的具體情況,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從而有利于促進自身實現全面的成長。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美術學習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不可或缺,美術素養關系著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實踐能力等。所以,對小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是不能被忽視的。但是,現階段一些學校的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所產生的效果并不是很完善,效率也不太高。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討與分析。
三、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特點與要求的分析
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事業正處于飛速成長的過程中,但是社會上還存在著少數不關注小學教育的現象,一些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小學美術是當代學生必須要好好學習的一個基礎學科,也是學生在社會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一個基本要素。
另外,美術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重視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講,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闡述與指導,逐步引導學生根據具體實際的問題,展開一定的探究和分析,進而引導學生充分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具體來說,小學的美術教學擁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以及創造性。
基于對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意義的分析與理解,小學美術教學應該加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成長,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就目前的狀況來說,核心素養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關系著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學生的圖像識別能力、審美與欣賞能力、創造與實踐能力以及文化、歷史、情感的理解能力等。其中,基礎性的素養中含有圖像識別能力以及美術表達能力,而衍生出來的素養則關系到審美欣賞能力、創新實踐能力以及歷史、情感、文化的理解能力等。
四、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美術教學研究分析
(一)完善美術課程的教學模式
在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之中,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適應現階段的教育改革,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理念,保障學生擁有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各個學科的教學模式研發與教學政策的落實都需要圍繞學生這一重要主體進行展開,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增強其美術素養。
同時,教育工作者要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挑戰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新式的教學工具。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去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推動創新式教育的不斷發展,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不斷地實現全方位的成長,從而最大化地保障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一些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系列的圖片或者視頻,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知識與美術創作模式。學生經過自己親身體驗,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到美術的創作,從而有利于實現小學美術的教學計劃與目標。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該以現階段的教學思想來對學生進行指導,盡量避免采用傳統的生硬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鑒,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啟發以及促進,同時推動學生積累相應的美術知識。最大化地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欣賞能力,充分、高效地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實效性與品質,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科學習的興趣,保障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始終保持著濃烈的興趣與好奇感。因而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參與各類的美術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進行引入,引導學生講述平常生活學習中所見到的事物以及人物,開展一系列的繪畫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將自己所遇到的或者自己很喜歡的事物或者人物畫出來,并講解與闡述自己所創作的畫作。教師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創新,讓學生對畫作的內部以及外部進行想象,讓他們進行一定的改變,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其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開展“第二課堂”
在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關注課本中美術知識點的講解與闡述,還應該進行豐富的、多樣化的具體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吃透、理解透,讓學生將其與具體實際中的作品相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記憶課堂所講述的知識點。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課后空余的時間讓學生多去觀看一些美術展覽,通過真實、細致地接觸美術作品,讓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讓學生將其具體的實際生活與相應的美術作品相聯結,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在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擁有良好的教學理念,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使用完善的教學模式,同時還應該開展“第二課堂”。教育工作者還應該對一些美術作品的內涵與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理解與探索,包括探索其相應的歷史故事、創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其所蘊涵著的人物情感等,這樣會更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與知識面,不斷推動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充分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審美創新能力
在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成長,讓所有學生能有一定的進步,除了要不停地去進行相關的創新與研究,還需要有基礎的教學評價系統,這是尤為重要的。
在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以核心素養為主,將其看作評價的主要目的,這樣才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找出美術學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高效地引導學生在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中尋找到自己所忽視的問題,從而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不斷地思考,有利于充分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具體來說,在進行美術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應該不斷地改進、完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過分重視學生標準答案的狀況,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基于此,教學評價體系的設立,有利于更好地、高效地完善評價原則與規定,從而有利于打破學生的固有思維,推動學生在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之中,積極地進行實踐與創造,有利于最大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在美術學科的教學評價上,教師要用積極向上的評語評價學生所創作的作品,多給予其鼓勵與贊美,讓學生在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激發出其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自信心與積極性,最大化地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科學習的興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改進、優化其自身的理念,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適應教育的不斷變革,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地改變、完善其教學模式,舉辦各種各樣的交流、合作活動。同時還應該充分挖掘、分析、探討美術作品的意義,這樣可以較大程度地提升教學的品質以及效率,最大化地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欣賞能力,充分、高效地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實效性與品質。所以,為了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為了所有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開展學習,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開展相關的創新與研究,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敏瑤.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培養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淺談[J].才智,2019(33).
[2]沈燁華.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課程的建設——以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青花特色課程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
[3]郝彩霞.談核心素養視域下鄉土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J].才智,2019(32).
[4]王鶴.基于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3).
[5]張小琴.感受、欣賞、創造——小學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18(10).
[6]張小琴.感受、欣賞、創造——小學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