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田田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一輪初中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學習任務也明顯不同,在新課程理念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價值觀。本文從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展開探討,為現階段對新課程改革理念推進做出努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探討
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和落實,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世紀人才做出諸多貢獻。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改進當前基礎教育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現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順應素質教育發展要求的舉措。初中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發展而建立的,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也是每個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1 新課程理念下開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首先要分析學生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重在強調需要學生記憶的歷史事件、歷史轉折時間等等,大量需要記憶和背誦的知識難以引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在由傳統的課程環境向新課程環境轉化的過程中,將師生課堂地位加以轉變,教師首先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潮流,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作為新課改下教師應具備的教學理念,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不再以成績為準。學生也要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在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不管白貓黑貓,逮著老鼠是好貓”,不再以背誦為主,而是重在理解,采用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歷史知識。
比如,當教師講到“辛亥革命”一課時,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讓學生背誦辛亥革命事件的時間、意義等,而是要讓學生理解這一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學會正確評價辛亥革命,了解孫中山早期活動的進步性等。按照新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不再以考試成績為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關于“辛亥革命”的問題。在新課程理念下,通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分析,使課堂成為學生主體,引導學生參高效完整的學習過程。
2 研讀課標、剖析、挖掘歷史課本資源,將課標要求和課本內容有機結合
在新課程改革中,《歷史課程標準》前言明確指出:“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所以,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需要對課本進行深入剖析,挖掘更多歷史課本資源,將課標要求和課本內容有機結合,幫助學生認知古今大事,通曉中國發展歷程。(1)在挖掘歷史課本資源時,可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歷史課本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歷史學習與實際生活經歷相結合,感受到歷史知識學習的樂趣,親身體驗到歷史就在身邊,抱著這種歷史參與的態度學習歷史知識,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知識分析能力。(2)重視將教材知識與身邊生活相結合,利用特定的歷史事實來啟發學生情感;轉化角色,以參與者的身份進行歷史知識的講授,保證了課堂學習和教學效率,取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工業革命”這一歷史事件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現在的“五一”、“十一”假期人們選擇交通工具的現象加以理解,汽車、火車、飛機、高鐵都代表著不同時期工業革命的產物,讓學生感覺到教材所學的知識其實并不遙遠,任何一件歷史事件都可能會影響到現在的生活,利用知識遷移引起他們的共鳴,產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
3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善于創造能提升教學效率的方法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黑板+粉筆+課本”的組織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新課程改革以來,需要改革歷史教學方法,教師要認識到歷史事件、人物以及著名言論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表達,設計教學活動,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圍,讓學生在合理的教學情境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討、研究等認知活動突顯出來,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利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等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引導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有助于學生富有個性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歷史思維能力等各種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歷史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增加歷史活動課,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好的在歷史課堂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比如當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完某個歷史人物時,就可以圍繞這一歷史人物寫一個小品文或者故事,按照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演繹出來,通過各種歷史實物、情境的再現,化非情感信息為情感信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計劃、有目的、系統地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首先,教師要開展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人物的歷史資料;然后,按照不同歷史維度,引導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最后,選出最具有歷史特色的小論文作為情景劇的劇本,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問題,使平淡無奇的問題富有新意,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讓初中歷史學科學習方式的改變開辟新的思路、新的途徑。
結論
新課程改革發展到現在,越來越要求歷史教師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歷史新課改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注意結合課堂自主學習、課堂討論,不斷探究適合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模式,按照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教學實踐中能夠注意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著力構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歷史教學方法。通過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使歷史教學方式散發出新的活力,為歷史新課程改革開辟新的思路、新的途徑,從而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王清明.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求知導刊,2019(38):47-48.
[2]張磊.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146.
[3]王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農家參謀,2019(08):246.
[4]李鳳香.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