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要:大學公共英語致力于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屬于高校所設定的定向類教育學科,其核心在于不斷錘煉學生的英語水平,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提供能力支撐,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育要求。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都處在一個較弱的狀態。文章從大學公共英語課培養目標和重要性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短板之處,提出了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學公共英語;應用能力;培養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帶來,推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政治、經濟交往越來越頻繁。在全球化趨勢背景下,國內企業和國人開始走出國門。作為國家交往交流重要工具,英語的重要性顯著提升。因此,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英語教學水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國之棟梁,民族之冀,具備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不管是對他們未來的工作和交流都是至關重要的。國家教育部為了全面提升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將培養大學生群體英語應用能力這一目標根植到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公共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不容樂觀,為此,我們要認識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培養目標和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一、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培養目標和重要性分析
2017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所出臺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社會交往、工作中合理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學生語言,全面提升其綜合文化素養,真正的適應國家交流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由于應試化教育體制的弊端,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都缺乏知識應用能力。為讓這一教學現狀得以改善,現階段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培養。所以將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根植到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目標中[1]。具體包含了英語交流能力和應用閱讀能力,以期更好地為學生今后的繼續深造和就業增添新技能。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具體如下:第一,當前我們正處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學生而言要想在畢業后獲得理想的工作,就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作為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能力,在大學公共英語中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可以夯實今后學生的就業擇業的基礎;第二,隨著持續深入推進的改革開放政策,在新常態下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作為世界交流工具,在大學公共課中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可以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儲備現代英語人才,不斷增強我國對外交流,為我國經濟的穩健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忽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
現階段有部分大學將讓學生掌握一門專業技能,畢業后順利就業作為自己的教育職責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一來,就造成教師和學生漠視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應用能力的培養。還有部分教師片面的認為,讓學生掌握好專業知識才是最關鍵的,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是口號,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而言,英語應用能力無法發揮好大的作用。另外還要部分教師平面的認為,學生又不是英語專業的,投入大量的精力、時間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方面,還不如將時間用在專業知識的學習或是鞏固上,夯實今后就業的基礎[2]。加之很多學生不重視大學公共英語,導致提升自身英語應用能力的意識淡薄,對學生而言,大學生公共公共英語就是一門可以獲得學科的科目,只要開始通過及格即可。
(二)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差
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雖然學生步入了大學校門,但是總的來說絕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都不牢固、扎實,對單詞和基本語法的掌握都不牢固,也無法有效應用相關知識點,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技巧,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管是學習還是作業都是敷衍了事。
(三)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
隨著我國高校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在新常態下大學生公共英語教學業面臨著創新和改革,然而由于班級設置、教學任務、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現階段絕大多數教師在延續傳統固化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傳授英語知識,導致學生被動的理解或是記性知識,學生在課堂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制約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
(四)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在當前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將教學重點放置英語語法結構和詞匯的上面,導致整個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死氣沉沉,缺乏活力。加之教師的模式化教學模式貫穿在整個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自然整個教學效率低下,不盡人意。眾所周知,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當前大學公共英語教材種類繁多,故而,高校在選擇教材上面一定要謹慎。
(五)學生缺乏英語應用平臺
當前很大一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都過于重視課堂教學,導致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存在脫節現象,沒有一個應用英語知識的平臺。從學校層面來說,沒有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實踐活動,如此一來,學生就缺乏一個英語應用平臺,無法在實踐中提升自身英語應用能力。
三、新常態下大學公共英語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一)堅持與時俱進 更新教學理念
縱觀當前,很大一部分教師在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還在延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是主導者,教學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一方面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將教學重心,放在對學生英語語法和英語詞匯的講解上面,通過這種模式,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從而在期末的時候更好地應付考試。“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只能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以抹殺,同時在很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對此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將傳統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堅持以生為本,在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最大化地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自身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抓住教學主線,將課堂回歸給學生,促使他們進行英語表達和交流。通過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他們英語表達的機會,促使其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重抓基礎學習 制定高效教學方案
為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高校要通過各種舉措,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同時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針對性地為學生制定高效的學習方案,比如,部分特長生或是體育生較統招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也有待提升,因此,教師再為這部分學生制定學習方案的時候,一定偏向于簡單性或是基礎性知識內容。相應地再為統招生制定英語教學方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英語知識的系統性,首先要幫助學生復習英語系統知識,之后在開展專業性英語教學。對于教師而言,在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分層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英語水平,另一方面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順利有序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平臺,提前講課堂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看,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劃好重難點,通過這樣科學劃分提前讓學生預習,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再更加學生的學習結果,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將課堂教學時間用在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上面,還可以將課堂回歸給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堅持以生為本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為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教師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在課堂教學中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地位,將主導權還給學生。針對于此,教師在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重,要堅持以學生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將交互式、啟發式教學模式,更好地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加工者和構建者,成為課堂的主體,擺脫過去被動學習的局面。另外教師在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還要積極引入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或是差異性,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他們配合完成學習任務,對于學生來說,在探究合作學習中,可以不斷提升紫色的應用能力,構建英語知識。此外,教師再課堂教學中,還要通過各種途徑,積極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思考,再交流和溝通中,不斷促使自身口語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為學生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均衡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合教學實際 探索有效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不同專業的學生具有不同特征,教師在課堂教學要結合實際,根據現有的學生狀況、教學條件,不斷探索英語教學模式,促使英語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由于個體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具有較大的差異,為了因材施教,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分層具體的包含了學習的實際情況、班級、專業等,之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通過這種方式,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們還要注重對學生自助能力的培養。所謂自主學習能力主要就是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對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英語情景教學,練習自己的口語,促使自身英語英語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提升。為了學生愿意說,開口說、大膽說,教師還要開展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促使學生大膽自主的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3]。
(五)擴展課外課堂 靈活應用英語知識
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都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倘若只是單純的依靠課堂教學,是無法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針對于此,學校要擴展英語第二課堂,從而更好地為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構建良好平臺。第一,學校要鼓勵學生英語社團和團委組織各種有趣的校園活動,如,“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沙龍”、或是“英語演講比賽”等,通過這樣的舉措,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英語交流或是應用英語平臺,從而促使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師還要積極參與到公共英語學習中,通過評委的方式,點評學生的精彩表演,通過贊揚和肯定,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用英語”、和“說英語”的信心,更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習英語,應用英語。第三,學校要定期舉辦“英語文化節”,通過這種模式,積極鼓勵學生使用英語與人交流溝通,更好地將英語英語到日常生活中,通過不斷地交流或是溝通,提高自身英語應用能力。
結束語
英語一門國際交際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當前的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堅持“應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專業的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探索就有可行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開口說、愿意說,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更好地讓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進入良性循壞。
參考文獻:
[1]王延雪.高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培養[J].海外英語(上),2017(12):80
[2]劉翠鳳.運用項目教學模式提高大學公共英語課教學效果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6,7(23):102-103.
[3]韋覽恩.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開放教育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探究[J].中外交流,201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