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松

摘 要:構建物理模型是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有效方式,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應重視高中物理模型教學,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方法和自然規律有效結合,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構建相應的物理模型,有效解決物理問題,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模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6-0024-02
引 言
物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的學科,事物之間有著非常復雜的關系,這使學科研究更加復雜,同時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抽象內容構建相應的物理模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1]。物理模型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學生理解能力不足,知識歸納和總結能力較弱,對抽象知識理解不夠透徹。教師應注重物理模型構建,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模型的構建方式,還要讓學生靈活利用物理模型,解決實際的物理問題。
一、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學策略
1.注重學習動機培養,優化模型教學
建模能力是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影響著建模實踐活動的質量。高中物理模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知識內容和物理技能的培養,關注學生非認知能力的發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對物理模型的興趣,了解學生的個體需求,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2]。在物理模型興趣培養中,教師可以從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個層面入手,保證物理建模教學的有效開展。直接興趣主要是學生對物理建?;顒颖旧碛兄容^大興趣,教師通過建模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對物理模型和建模活動缺乏興趣,教師可以借助模型學習或模型活動,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另外,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學生和課堂的距離,為學生提供獨立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物理模型,豐富學生的建模體驗,幫助學生掌握物理模型構建方式,理解物理模型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會更關注學生的模型學習,并優化建?;顒拥募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進而提高物理模型教學效果。
2.革新課堂教學觀念,培養模型思維
高中物理模型教學中,教師在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模型知識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模型思維的培養。高中物理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模型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模型思維,提高學生物理模型構建和應用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模型思維,教師需要做好物理模型的分析,探究物理模型之間的關系,掌握模型構建方式,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課堂活動設計,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
在物理模型構建中,教師需要注重建模方法,不斷豐富學生的建模經驗。高中物理模型教學中,模型構建的方式比較多,教師可以借助建模方法構建物理模型,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從而有效解決物理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模型示范,引導學生分析和總結,幫助學生掌握物理模型構建方法,進而提高模型教學質量。在學生掌握模型構建方式后,教師可以借助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物理模型,使學生樹立建模思維,提高建模能力。
3.創新課堂活動方式,提高實踐能力
高中物理模型教學中,教師借助正確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3]。教師應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建模意識,形成建模能力。
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其學習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優化模型教學設計。同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建模能力的檢測,設計相應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應優化習題選擇,充分發揮習題的作用,結合模型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模型思維的培養。教師應帶領學生從題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完成物理模型構建,培養學生的物理模型構建能力。相同的物理模型可以衍生出很多習題,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和特點,實現物理模型的應用和創新,提升學生物理模型應用能力。
二、核心素養下物理模型的具體構建
1.物理對象模型構建
在具體模型構建中,學生將對象模型化,緊抓對象主要因素,反映研究對象的本質。物理對象模型構建主要包含力學、熱學及電學等知識。比如,理想氣體的氣體模型構建中是科學抽象的實際氣體,從微觀角度來看有兩個特點,理想氣體忽略不計分子大小,只有質量而沒有分子大小,分子和分子之間、分子和器壁之間只存在彈性碰撞,沒有其他作用力。如圖1所示,容器中含有一定量的氫氣,在絕熱密閉情況下,將活塞稍微下移,對氣體進行壓縮,下列陳述中正確的是( )。
①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沒有變化。
②氣體溫度一定升高。
③氣體壓強增加。
④氣體內能增加。
在解答這道題時,學生將氫氣進行理想化模型構建,根據理想氣體模型對其進行分析,分子之間沒有引力和斥力,理想氣體和普通氣體性質存在不同,分子之間沒有作用力,相應的分子勢能也不存在,分子動能總和就是氣體內能。在對氣體壓縮時,就是對氣體做功,絕熱就意味著沒有熱傳遞,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氣體內能增加。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分子總數沒有發生變化,氣體溫度上升。在壓縮狀態下,氣體體積減小,分子平均動能增加,分子密集程度增加,隨之帶來的便是氣體壓強增加。在核心素養下,物理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學知識,還要讓學生根據事實掌握抽象概念,加深學生對理想化模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