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不斷普及,各階段學生在教學體驗上有較大的變化,尤其是體現在比較抽象的數學學科上。盡管如此,小學數學課堂仍存在師生互動性不高、教師的“滿堂灌”教學現象普遍。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著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努力攻克現有的課堂弊端,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文章首先簡述采用以情動人的情感方法,再分析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氣氛,接著說明了采用誘導啟發的教學方法,最后闡述了構建平易近人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和諧氛圍
一、 引言
近年來,新課標課程改革在教育部的不斷推動下,教師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教學方法,摒棄了原有固化的教學方法,開始從教學手段上予以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身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更具活力,減少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抵觸,不僅能使學生在數學學科上得到較好的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帶來的課堂效果給小學數學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一些數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仍不可忽視,比如學生的主動性不高,課堂參與性較低,學生普遍缺乏合作探究的意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授課教師對新課改的解讀不深,沒有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為學生創設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二、 采用以情動人的情感方法
在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有非常明確的規定:“教師應當是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活動情況,有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的過程,對現有的教材進行解讀和再加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增強學生的學習情感對加強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幫助作用,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大有裨益。新課標課程改革呼吁教師,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親近學生、關注學生的過程當中,要采用適當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例如,從課堂的課程設計到課堂開展及課后總結,教師都要飽含十分的熱情參與到整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尤其是在課堂上,教師從眼神、表情、動作以及語言上,都必須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信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本著親近的態度、和藹的神態以及充滿熱情的語言去感染學生進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外界和他人的評價,所以,在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時及時對學生予以真誠的鼓勵和表揚,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然而,對于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困難和失誤,數學教師也要以正確、正面的心態來解決,而不是片面的指責和否定,指責和否定必然會挫敗學生的自信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充滿鼓勵的話語和親切的微笑,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指導,學生便會做出積極的反應,如,反思自己的錯誤原因,積極對老師做出反省行為等。
例如,在學習分數中的應用題時,教師往往需要創設較為生動的數學條件來設置題干,教師有感情地朗讀題干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在面對難度較大的題目時,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予以指導,切忌指責和批評,用和善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分析,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保持對數學的熱情與興趣。
三、 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氣氛
新課標改革要求在小學數學的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感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學習的合力。這就要求老師在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保持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之外,尤其要注重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氣氛。由于自由、民主的教學氣氛能夠有力地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數學教師應當把握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組織的過程當中,打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氣氛。
教師在課堂活動進行當中,必須與學生經常性的產生交流和互動。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環節當中,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氛圍。如果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環節十分和諧融洽的話,學生的學習負擔會顯著降低,學生不再覺得學習是一種壓力,而是一種知識探索的過程。由于學習的氛圍是自由、民主、和諧、融洽的,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學生對數學教學課程和相關教學活動也會產生十分濃厚的興趣,因而,學習動機的功利性也會下降。學生不再會為了應付作業和應付老師或家長而學習,而是為了充實自我,滿足自己的求知欲而學習。學習動機的改變可以使學習效果大幅提升。可見,自由、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對小學數學課堂效果的作用之大。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秉承民主、自由的精神,允許學生大膽、自由地提出質疑,使學生敢于表達學生自己的觀點,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善于思考,更要鼓勵學生善于表達。師生的和諧交流可以消除學生對學習和老師的畏懼心理。當學生的疑問與需求得到了回答與肯定,勢必會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教師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就能使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更為輕松和諧。教師的聆聽能有利的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通過課堂中交流討論、輪流發言等環節,提高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
四、 采用誘導啟發的教學方法
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善于誘導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探索新知,這種方式比固化的“滿堂灌式”教學方法效果更好。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能解決數學問題,教師應當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教師不應該打斷學生的思路和否定學生的想法,而要保護學生的思維發散性。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在備課環節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認知和興趣點,教師可以設置教學前提讓學生通過對原來學習過的知識,如平行四方形面積的計算以及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來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通過讓學生自主操作兩個三角形的重合,來誘導學生發現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在面積變化上的關系。當學生發現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之后,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變換角的大小,如采用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矩形或正方形。再通過學生已學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動手和觀察、發現、討論中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結論,或通過有趣的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如此一來,在數學課堂當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還在思維創造、探索實踐、交流合作等方面上均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可見,教師恰當的引導與啟發,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 構建平易近人的教學情境
生活是學習素材的來源,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新課程改革強調了數學學科與學生現實生活當中的聯系,要求教師要使學生感受現實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數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習數學的最根本目的也是在解決生活當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實際教學與現實生活當中的真實情況聯系起來。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和知識儲備十分有限,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來減少小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負擔。學生通過教師講解的生活案例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當中應當考慮到生活與數學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具體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舉例某些實際生活中的事例,最好是在學生身邊發生的真實事情,讓學生獲得某種熟悉感,明白數學知識并不高深,而是存在于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以此來增強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意義上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小學數學課程當中《密鋪》這一課時,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明白“密鋪”的定義,即面積大小及形狀完全相同的某種圖形的大量拼接,并且在圖形之中不留空隙、不發生重疊,一定數量的圖形在重疊后所形成的一定面積的平面圖形。“密鋪”的定義若用文字干澀的講述,必然使學生難以理解,且記憶不深。這時,如果教師能恰當地引用生活的案例,例如,讓學生觀察學生家中地面的瓷磚,就能使學生更加容易且深刻地理解“密鋪”的定義。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家中觀察地面瓷磚,也可以帶學生在學校范圍內尋找涉及“密鋪”的建筑,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的帶領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能促進師生和諧氣氛的建立,營造了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數學,體會數學的種種樂趣。
再例如,在學習《統計人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較為簡單的任務,如讓學生統計班級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分組情況,從不同情境中統計不同情況下男生女生在人數上的差異。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相關的數學知識,還可以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同時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開展和知識的應用。
六、 結束語
課堂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陣地,發揮好課堂效果,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當嚴格按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保護學生的思維發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的正確引導能使學生的學習激情大大提升,反之則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反應。因此,必須通過教師的情感、教學氛圍、教學方法和教學情境的創設,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章勤.淺談如何創造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和諧學習氛圍[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6(25):36.
[2]費良慧.淺談如何營造愉悅和諧的小學數學課堂[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6):6-7.
[3]韋新蘭.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氛圍的營造[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5(31):230-231.
[4]楊培風.淺析如何營造和諧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J].魅力中國,2018(22):162.
[5]焦軍芳.淺談如何營造愉悅和諧的小學數學課堂[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5):6-7.
[6]馬治錄.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J].學周刊,2019,400(16):75.
作者簡介:陳紅梅,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城關鎮延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