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可以在重難點突破的教學設計上,進行對學生的追問。追問作為一種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手段,能夠很有成效的推動小學生關于數學問題的思考,活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師在追問技巧方面的創新與探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開發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智慧以及學習的潛力,有助于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對追問這種技巧的研究與學習,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以及效率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追問技巧;教學方法
一、 引言
數學上的追問便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方面追根探底的一種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師與學生在小學數學問題方面的交流與對話中的一種特殊處理方式。小學數學課上的追問作為一種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問技巧,可以推動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探究思考,以及探索性思維的活躍。在具體數學知識點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就一定要重視在數學教學上追問技巧的運用,通過追問,推動學生盡可能多地鍛煉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意識。根據大量一線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數據,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追問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追問的數學知識內涵以及個人技巧,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 關于小學數學教師追問行為的分析
(一)從追問實際出發分類
小學數學課堂上的追問行為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所回應之后,針對學生進行對問題的回應進行再次提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的追問,也可以從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回應進行分類。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回應可以分為兩重標準,第一重標準是依據小學生回應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水平以及認知水平;第二重分類是依據學生的回答問題的答案是否符合小學數學教師的預期,通俗來講就是小學生回答數學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
(二)從追問的問題出發
小學數學教師期望學生能夠從例題中主動發現一些數學規律,或者希望學生能夠從簡單定理中推演發現較為復雜的、抽象程度更高的數學定理,又或者是希望學生在進行問題解決之后與教師或者是同學分享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再有就是,小學數學教師在簡單的數學例題解決之后,又追加與例題相似難度更高的數學例題。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適當降低數學問題的難度,對學生進行一些適當的提示,亦即那些數學教師追問的數學問題的水平有所降低。又或者是,小學數學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回憶出,總結出抽象程度與概括程度較高的數學規律,數學教師會緊接著提出抽象程度與概括程度較低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回憶與歸納。
三、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追問”的探討
(一)要基于數學教學的內容進行有價值的提問
小學數學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并且寶貴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哪些問題是可以問、哪些問題是值得問,并且要確保自己在數學課堂上的追問是有價值的,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以及數學思維的成長是有積極意義的。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數學問題的追問起到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作為最終目標,而且追問的數學問題的難度要切合小學生的能力以及水平,這樣才能使對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追問發揮出其應有的自身價值。
以河北省河間市一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的混合運算追問為例。該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的“混合運算”一節,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同級運算順序的過程中什么是數學的綜合算式以及數學的“脫式運算”,該小學數學教師十分重視追問問題的價值性體現。在講到數學的“脫式計算”時,在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了一個極為簡單的診所人口流動問題。即一個小診所上午來了42個人,中午有人就診完畢走了19個人,下午又因流行性感冒來就診28個人,那么下午的診所有多少人?在該小學數學教師學生讀題之后,就向學生進行追問:“同學們,在讀題的時候獲取了這個診所的哪些信息?”在學生進行相關的診所信息回答之后,該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嘗試性的解題。學生陸續寫出了“42-19+28”這一式子之后,該小學數學教師在黑板上同樣寫下了這一式子并且向學生初步介紹了脫式運算的書寫格式。在這之后,該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在脫式運算中應當注意的點予以了提問,并向學生追問脫式運算與之前學過的數學計算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有效地拓展了在數學方面的思維與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把握時機進行跟蹤性的數學問題追問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跟蹤性追問是指,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一個問題提問之后,再向小學生追問幾個與之前提問的數學問題相似度較高的數學問題,借此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相關問題的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深度探究能力。但應當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跟蹤性的數學問題追問時不能夠一連串的拋出問題,這樣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厭煩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對學生數學問題的跟蹤性追問時一定要把握好追問的時機,再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問題追問,從而能夠順利推動學生進行對數學問題的深度思考,讓學生在回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數學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
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的跟蹤追問為例。該小學數學教師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中的“小數的初步認識”一節。該小學數學教師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之中會經常接觸到小數,因此決定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關于小數學習的跟蹤性追問,借這個機會讓學生更加有效地了解小數的有關知識并且教會學生運用小數表示相關物品的價格或者是長度、重量等單位。在具體的小數教學過程當中,該小學數學教師先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了一些百貨大樓在售商品中的價格,并且向學生進行關于價格的詢問:“有沒有人能夠讀出這些在售商品的價格?”在邀請了幾位想要表現自己的學生進行回答之后,該教師又將這些在售商品的價格寫到黑板之上并且追問剛剛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否知道這些在售商品價格數字的意義,從而將學生帶入了對數學小數的探討之中。在學生能夠明白小數的基本讀法以及表達的含義之后,該教師又向學生進一步追問在進行小數理解時有未發現任何規律,從而讓學生在重復理解小數的過程中總結了小數的讀法以及用法的規律。
(三)找到數學思維的切入點與學習的難點
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數學有著鮮明的學科特色,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依據。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具體的數學問題提問可以推動學生得到正確解題思維過程,在對學生進行追問的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數學能力得到提升,這便是小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一般的過程。小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參與,體現在小學生能否在數學教學課堂上積極思考教師拋出的數學提問并且能夠大膽質疑教師的提問。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運用追問策略得當,會大大激發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性思維,并且讓學生在發現與領悟相關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的相關知識。
以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的數學思維切入追問為例。該教師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一節。該小學數學教師運用課堂上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出一些被信封遮住一個角的三角形,讓學生猜測這些被信封遮住一個角的三角形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在學生進行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之后,該教師匯總學生關于三角形問題的思考結果,然后提出追問的問題:“首先,為什么被信封遮住的三角形可能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者是鈍角三角形呢?其次,如果被信封遮住的那個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銳角,那么同學們又會有怎樣的關于這個三角形的判斷呢?最后,如果這些三角形露出的都是一個角,又如何判斷這是什么類型的三角形呢?”這些問題都是結合小學生關于三角形的數學思維而設計的,在教學過程中該教師把握了學生關于數學思維的關鍵點進行了追問,從而突破了關于三角形分類的教學難點。
四、 關于對小學數學問題追問無效的完善性反思
小學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無效性的追問,針對這些無效性追問小學數學教師絕對不能夠視而不見,而是要反思為什么會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出現這些無效性追問。并且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深度反思自己關于數學問題追問教學設計基礎之上,進行針對性的完善,不斷提高自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追問問題的水平和技巧。實際上,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無效性數學問題追問的反思是一個全面認知自我并且完善在教學設計方面的缺陷的過程。數學問題的追問對數學問題的內容以及追問的時機的把握,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問題無效性追問的反思能夠促進學生逐步形成一種追問數學問題的習慣,這對小學生更好掌握數學問題追問技巧,付諸實踐,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出現無效性數學問題的追問,大多數由于小學數學教師沒能夠把握好這個數學問題的時機,由此導致追問的數學問題一度無效,使得學生對一部分數學問題的思索與認知模糊不清。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數學課堂上的數學問題追問的過程,進行深刻的反思。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追問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追問數學問題的數量與質量,不能讓過多的數學問題追問,打亂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思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重視對數學問題提問技巧的研究,以不斷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五、 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培養、數學興趣激發以及數學基礎奠定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數學基礎養成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追問,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追問中養成勤于思考數學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要重視對自身教學能力的反思,不斷提升自身在數學課堂上追問問題的提升,進而推動學生在數學學習與探究方面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麗燕.追問,讓小學數學課堂更精彩[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2):251-252.
[2]丁變紅.小學數學教學中追問時機的把握[J].甘肅教育,2020(1):175.
[3]林小麗.淺談數學課堂“追問”的有效性[J].基礎教育論壇,2019(32):35-37.
[4]夏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追問須適宜[J].教學與管理,2018(5):33-34.
作者簡介:邵作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