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知識探索,有助于學生綜合發展。對此,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把握當前課堂教學現狀,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應用各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發展奠定基礎,文章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自主探究能力;培養
一、 前言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對于科學教學,應該以探究為關鍵,探究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法。小學科學更是培養、啟發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關鍵平臺,對此在實踐中,小學科學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引導學生養成好的探究習慣,促使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體會到科學的樂趣,讓學生可以真正地成為小學科學課程學習的主人。
二、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現狀
(一)學生課堂參與度低
當前,義務教育中科普教育屬于其中一部分,但是在小學教學中依舊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且小學科學課程不受家長、學校和教師的重視,長時間下去小學生依舊不會重視這一學科,這樣直接影響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小學中,科學課程同美術和音樂一樣被稱之為“副科”。在安排課程的時候,教學次數較少,同時還會被其他學科的教師霸占,嚴重的學校直接將這門學科取消,換成其他學科的教學。這樣會讓學生不再期待科學課程,并完全喪失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消極被動地參與課堂活動,這種現象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嚴重阻礙作用。
(二)學生缺乏自主思考
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將他們很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理論同實踐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它們二者不可分離。所以,教師在小學科學這門學科教學中不僅需要指引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應該指引學生將他們很好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讓學生通過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學科課堂中沒有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生缺乏一定的主動探索意識及態度,嚴重限制學生的想象力,不能很到位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科學課堂上不能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問題進行探究,并且判斷能力不夠科學,發言討論的時候不夠積極主動,學生對教師和教材較為依賴。學生對問題充滿疑惑的時候,不會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生搬硬套分析問題方法,這樣就會思路模糊和角度單一,最終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素質。
(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差
長期以來,我國實施應試教育策略,縱使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但是素質教育策略依舊沒有全面普及,這樣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加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趯W校對于理論知識的考查較為重視,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動手操作也是為了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好地掌握。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但是對于自身的動手練習不夠重視。同時,教師在設計實驗的時候,因為小學涉及的一些實驗相對較難,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教師為確保學生的安全,就會選擇演示實驗給學生看,不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長時間的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喪失對實驗課的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研究科學的精神,嚴重阻礙學生從理論向實際操作轉變。一部分學校因為有限的實驗條件,所以不能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動手操作機會,這樣就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導致學生的操作能力較為低下。另外一部分學校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教師在上科學課的時候主要是強調理論知識,這樣會使得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機會顯著減少。實際上,因為小學生依舊處于童年階段,他們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若沒有得到有效地鍛煉,那么就不能很好地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
三、 小學科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熱情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采取適宜的手段,優化課堂導入環節,通過良好的課堂導入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可以從心理上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期待感。在實際中,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優化課堂導入。
1. 實驗導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驗是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在實驗中更加直觀地感受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問題,能加深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認知。如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質》中,教師可以采取實驗導入的方式,將冰糖塊放在裝滿水的杯子中,用筷子攪動一會后,讓學生觀察冰糖塊的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就會發現冰糖塊會在水中慢慢變小,最后消失不見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會產生很強烈的好奇心理,也會積極地參與到知識探索中。
2. 多媒體導入,多媒體教育技術具備形象、開放、趣味等特點,將其應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導入環節,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視頻、聲音、圖文功能,將形象地科學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帶給小學生強烈地感官沖擊,促使學生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學習知識,便于學生自主探究。
3. 設置懸念導入,小學科學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設置相應地懸念,促使學生可以對知識產生興趣,讓學生能主動地進行知識思考、探究。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磁鐵有磁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活動:教師將一些小鐵絲放在地上,讓學生看看誰可以最快將這些小鐵絲撿起來,然后教師給學生表演一個神奇的魔術,教師把磁鐵藏在手中的紙片下,然后紙片朝著地上的小鐵絲輕輕一揮,學生就會看到小鐵絲被吸在紙片上,看到這樣的情景,學生會感覺很奇怪,學生的好奇心會顯著提高,也會更加自主地進行探索,想破解教師展示的魔術奧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興趣為學生最好的教師,小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扮演“激勵者”這一角色,在科學課堂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創建形式多樣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質疑問題,對學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起到一定程度的激發作用,進而有效地導入新課。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浮力》這一課程的時候,可先通過“小魔術”導入新課學習,先將標有1號和2號的透明水杯裝入一定量的水,之后再給學生展示一枚新鮮雞蛋,讓他們自己預測,雞蛋在1號和2號水杯中是沉還是浮。在學生預測后教師將雞蛋投入到1號水杯,雞蛋沉到杯底。之后教師將雞蛋取出并擦拭干凈投入到2號水杯,雞蛋漂浮在水杯中。對此學生會感覺很奇怪,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猜測一下1號水杯和2號水杯中分別裝的是什么,學生通過觀看,都會覺得是水,這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1號水杯中裝的是水,2號水杯中裝的是鹽水。通過這樣的活動設置,學生就會意識到鹽水可以讓水杯中的雞蛋浮起來,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認知,同時這樣的情景設置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
(三)開展實驗,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驗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結合教學情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及空間,讓學生可以開展探究實驗,在實驗中驗證自己的想法,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上述中的課例《浮力》中,教師可以在學生發現“在水中加入鹽可以讓沉在水底的雞蛋浮起來”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到底要加入多少鹽,才能讓雞蛋從水里浮起來”這樣的探究性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對小學生來說,實驗是自主探究的關鍵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勤思考、動手,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嘗試設計實驗,在實驗操作中改善自己設計的方案,從而獲得好的效果。如在《浮力》中,學生在思考“到底要加入多少鹽,才能讓雞蛋從水里浮起來”時,會主動的進行實驗活動,并且會在實驗過程中認真地數往水杯里加的鹽數量,當一勺一勺的鹽加入水中,雞蛋浮起來以后,學生會表現得很開心,也會很有成就感,這樣學生探究出來的結果遠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要好很多。同時在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適宜的指導,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思路,如果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差,教師還需要指引其更加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促使學生能真正地在實驗中享受到喜悅,強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比較低、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差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科學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對此,在實踐中,小學科學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發展需求,靈活地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采取現代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小學科學自主探究熱情,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實現提升。
參考文獻:
[1]谷靈華.淺談小學科學課堂中自主探究式學習[J].教育,2016(26):318.
[2]劉康福.小學科學課自主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儷人:教師,2016(9):42.
[3]湯文斌.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9(6):36-37.
[4]劉政權.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8(12):102-103.
[5]周宏.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5):214.
[6]劉婷婷.淺談如何在小學科學課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8):159.
[7]謝奎.略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科學咨詢,2016(35):151-152.
[8]于蘭雙.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神州,2018(7):132.
作者簡介:張艷娜,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長春高新第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