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備受關注。英語教育工作者對英語教學實踐展開積極地探索與發現。項目學習是源自于歐美國家的一種教學方式,隨著教育實踐的不斷創新,漸漸地被我國教育者所采用。在素質教育環境下,項目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突出地位,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有著不可缺少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項目化教學改革;措施探討
一、 前言
英語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展能力、知識建構、文化認同的重任。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更是關鍵時期,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英語思維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是英語課堂的一種創新。它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老師的引導作用,把教學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釋放個性、發表見解。在師生溝通中,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思維的形成。文章就推進小學英語項目化教學改革措施展開討論。
二、 何為項目學習
項目教學法源自于歐美地區的合作教育,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它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項目交給學生,他們獨立收集相關信息、設計項目方案、進行項目實施以及項目自我評價。項目教學法不再是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己設計教學過程,獨立收集教學信息,提高學生教學過程的參與性,培養學生在參與教學中提高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論水平,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開闊視野。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根據授課內容,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搜索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信息,并主動探索課程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老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立足學習項目自主探究知識、掌握英語學習內容。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發表見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三、 項目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改革的原則
(一)以學生為主體
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下,要求我國各個學科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發展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項目教學同是如此,應該真正地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程度、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為目標,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二)互動式原則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英語中的使用,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真正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下,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三)任務遞進原則
小學英語學習是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思維培養的關鍵時期。英語學習是一門語言學習,強調的是語言的輸入輸出的過程,是學生聽、讀、說、寫能力的養成過程。因此,在項目的設計中,必須講究層層遞進,任務遞進的原則,實現從簡單到困難,從而促進學生在任務的解決中不斷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四)學以致用原則
在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的任務是真正地實現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將英語知識用于社會實踐。因此,在項目教學中應該講究學以致用的原則,促進學生不斷的語言積累,真正實現應用能力的提升。
四、 小學英語項目化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小學英語項目化教學改革強調與核心素養相結合,實現學生體驗項目學習的同時,實現核心素養的塑造。《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有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多考慮孩子在日常交流中會產生的各種真實需求:認知需求,生活需求、娛樂需求、交流需求等。我們應把這些真實的需求融入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去,而不是簡單機械的技能培養和語言操練。重視學生的真實需求,會幫助他們找到英語這門學科本身的魅力,能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而項目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有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將所學話題有效地與日常生活場景和解決的問題相結合,設計相關的項目活動,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切實地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利用項目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英語學習是一門語言學習。小學英語課堂承擔著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組織語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任務。促使學生通過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記憶,提升自身語言能力。并掌握外國語言文字表達技巧和文字運用規則,提高語言能力和運用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們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建立英語學習項目,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自己搜集查詢相關單詞的讀音、漢語意思,促進學生把握英語的基本含義。在此過程中獲取材料經驗,以便在恰當的語境中合理科學地利用英語,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小老師”的身份,針對項目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課堂項目演繹和實施,促進學生在內容實施的過程中,自我修正與提高,真正提升英語語感,獲得英語語言能力。
例如:在“How are you”的學習中將此篇文章中的陌生單詞與整篇閱讀材料的漢語翻譯作為學習項目主體,讓學生自己通過查閱字典和工具書,完成項目的初步學習,從而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在課堂上承擔小老師的角色,把自己了解到的相關項目知識,在課堂上展示出來,與大家進行分享,促進學生在豐富的英語語言材料中獲得語感,并通過交際與大家交流,通過“— How are you ? — I'm fine,thanks.”這樣的對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利用項目學習,塑造學生思維品質
任何一項學習都是以學生的思維為支撐的。在項目學習中,同是如此。老師應該重視在項目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等等。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實現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積累,不斷豐富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并通過相關資料的查詢解決英語問題,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提高總結歸納能力。需要英語教師把學習項目分配給學生,通過圖書查閱和網絡搜索,找出與項目內容相關的內容,通過比較和歸納掌握英語文字的規律并完成具體的項目任務。通過組織語言確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把自己的認識講述出來,促進學習內容更加深刻,從而提高學生自身思維的獨創性與個性化,真正實現學生在英語項目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塑造。
例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學習中,將知識的生活化作為項目主體,引導學生進行項目的學習。首先通過本篇閱讀材料的講解,使得學生學習到如何表達自己常用的交通工具,從而結合自身情況并真正找到英語學習和生活的聯系。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一句型。因為每一名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和組織語言的,從而實現每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這對于提高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和個性化有重要意義。實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新素養有重要意義。
(三)利用項目學習,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
任何一門語言都是其文化的代表,而小學英語學習是學生接受外國文化熏陶的過程。在小學英語的學習中,必然會接觸到中外文化的碰撞。在項目學習中培養學生通過外國語言學習理解外國文化的內涵,并感知中外文化的差異,感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并通過語言的學習感知世界文化多樣性,從而把振興中華文化立為己任,樹立文化責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In the kitchen”的學習中,把中外飲食文化作為學習項目主體。在此單元單詞短語以及重點句子學習完之后,奠定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中外飲食文化的差異,真正地感受到世界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尊重外國飲食文化差異,真正實現學生文化品格的塑造和形成。
(四)利用項目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勢下,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實施項目學習,必須重視小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Chinese festivals”的學習中,將Chinese festival作為項目主體。在課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老師留有的項目任務即將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哪一月份、名稱、習俗、主要食物習俗進行整理。在英語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自己的項目任務內容進行展示。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并一起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對項目內容進行交流合作,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能力。
五、 結語
項目學習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的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項目學習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應用措施,需要英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參與項目內容的學習和探究,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霍玉秀.基于“項目式學習”模式的英語教學法實證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10).
[2]彭飛娥,林麗斌,張紅梅.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創新研究[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9(3).
[3]范從娟.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以“The Chinese Idioms”主題實踐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11).
[4]崔靜梅.項目學習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究[J].遼寧教育,2019(9).
[5]葛曉芳.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法中的應用[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
作者簡介:耿周霖,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