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忠
摘? ?要: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學生習作的思想、情感及所有的素材均來自于他們身邊的現實生活。本文從捕捉素材、積累素材、巧用素材三個維度,闡述了小學習作素材的處置方法。
關鍵詞: 作文教學;素材;維度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語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頭,作文是生活的結晶,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悉心體味生活,用自己的筆記錄生活百態,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一、捕捉素材——“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個學生的生活如果是豐富多樣的,見多識廣,視野開闊,其感受就會比其他同學深刻,作文下起筆來就會左右逢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布置作文,就有許多同學愁眉不展,不知道寫什么。讓他們寫寫自己的生活,寫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就認為有啥好寫的。其實語文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寫作更是可以“嬉笑怒罵皆入文”。捕捉生活素材,是開啟學生寫作的第一源泉。
1.獲取校園生活的素材
學校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樂園。學生在校生活是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有課堂學習、有體育運動、有文娛活動、同學趣事等。校園一尊塑像,一片花圃,一次升旗儀式,一個活動場面,一張畫,一首歌,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事物與寫作之間的聯系,指導學生學會捕捉、生成。給學生留下觀察的機會,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觀察,有體驗,因而可以有感而發,有話可寫。
2.獲取家庭生活的素材
學生的家庭生活是第二個素材的倉儲。學生回到家里,有衣食住行,有鄰里交往,有親戚禮尚往來,有家務瑣事等;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悲歡哀怒都有記錄描述的價值。我們的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和分析人情世故的能力。生活是觀察的目標,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沒有認真仔細的觀察行為,學生就會覺得寫作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可能言之有物,更不可能把習作寫具體真實。
3.獲取大自然生態的素材
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風花雪月,山河湖海,風雨雷電,天地萬物,皆有靈性。大千世界的美麗多彩,無一不是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觀察與描述的豐富資源。“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師要做的就是開啟學生心的窗欞,引導他們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體驗自然,獲取大自然的素材。
二、積累素材——“吹盡黃沙始到金”
捕捉素材是積累的基礎,而積累素材又是寫作的前提。生活經驗再多,獲取的直接素材再豐富是一回事,知道如何將它們表述出來又是一回事。閱讀是從別人的文章或作品中獲取間接的生活經驗。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個體生活閱歷的不足,拓寬視野,豐富見識,更重要的是從閱讀中學習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方法,對客觀世界的表達方式,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詞匯,豐富素材,為語言表述奠定基礎。
1.利用教材課文積累素材
現行部編版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文質兼美,是學生習作極佳的范文。一篇文章的精彩,首先表現在優美的語言和生動的辭藻,這些習作的素材要靠平時的積累。教師要充分發揮這些優秀課文作用,把積累素材貫穿于日復一日的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隨堂積累優美詞句。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后面都設計了一個“語文園地”安排了“詞句段運用”練習和“日積月累”。前者是對課文詞句的練習,形式多樣。側重于詞語句段的理解和運用的,后者是讓學生接觸各種語言現象,感悟語言,積累語言。
2.利用課外閱讀積累素材
由于年齡的原因,小學生語言積累都明顯不足。而語言的積累僅僅靠教材里有限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創造閱讀條件,在課內學好課文之余,還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瀏覽報紙雜志,努力擴大閱讀面、知識面,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積極推薦神話寓言、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科幻作品以及中外經典名作的編寫普及本等。
3.“不動筆墨不讀書”
閱讀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眼到、心到、筆到的好習慣,做好讀書摘記。可以讓每個學生備好一個摘記本,把看到的好詞好句精彩片段隨手摘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積沙成塔。幫助學生完成習作語言材料的積累,提高認識事物,表達事物的能力,開啟寫作素材的第二源泉。
三、巧用素材——“裁紅剪翠費精神”
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知道“寫什么”,活用、巧用素材才是“怎么寫”。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素材,思考如何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借鑒運用范文,達到模仿目的。
1.仿詞摹句。模仿是一種便捷、有效的訓練方法。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語言的精彩的地方,學習作者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遣詞造句。如可以模仿《鳥的天堂》擬人、比喻、排比句式,讓學生寫月季花、寫寵物。
2.片段仿寫。每篇課文都有精彩的段落,練筆時片段仿寫,可使詞語鮮活起來,描寫的內容豐盈圓潤,栩栩如生。如《珍珠鳥》中有一段對小鳥外形細致生動的描寫。教師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描寫方法,讓學生仿照描寫一些小動物。
3.謀段布篇。有些課文的某些段落的結構具有特色。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描寫魚群的一段先總寫“魚成群結隊”再用“有的……有的……有的……”分寫,最后用“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總結。可以讓學生模仿這種“總、分、總”的結構寫“球場上”“雨中傘”等。這種段落擴展開來就成了一篇獨立的短文。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寫作方法,更要讓他們學會觀察生活的方法。“風聲雨聲天下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學生學會使用多種感官感受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寫作素材、積累素材,巧用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第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