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雄 彭麗
摘? ?要:國學經典中涵蓋的深厚哲理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小學作為德育的主陣地,如何以國學經典為突破口,實現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完美統一,開辟德育發展的新天地,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以校園文化、教師學習、課堂教學、家長講堂這四條途徑為切入點,讓師生和家長在諸多實踐與特定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關鍵詞:小學德育;國學經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0)16-0047-03
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根基,其中涵蓋的深厚哲理對中小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以國學經典為突破口,實現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完美統一,開辟德育發展的新天地,這是學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永遠值得每一所學校和每一位教師研究的課題。
我們學校的做法是: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由課題組制定詳實具體的操作方案,從四條途徑入手,即校園文化、教師學習、課堂教學、家長講堂,讓師生和家長在諸多實踐與特定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
一、創設以國學經典為載體的校園文化,以文化環境影響人
我們學校建校已經四十多年,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小學。在文化立校理念下,校園環境的設計宗旨是:讓儒雅內涵的校園文化環境浸染愛的教育氛圍,讓溫馨的國學傳統文化環境滋養師生的心靈。從學校大門口兩側的墻面文化開始,到教學樓內外的走廊墻上,一共設計了七大版塊:德育長廊、愛學生、愛文化、愛父母、愛老師、愛家鄉、愛祖國。版面設計都是以古色古香的畫軸形式展開,主題為國學文化故事的介紹,并附有配合故事內容的層次較淺的一些背景圖畫和各種造型的圖片。
“德育長廊”通過八個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分別體現了愛心、友愛、誠信、節儉四個主題,教育學生在生活上、在學習上都要做到勤儉節約、以誠待人、互相幫助、知錯就改。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把“愛父母、愛老師”的教育版塊放在了一、二年級?!皭鄹改浮劾蠋煛币彩峭ㄟ^“親嘗湯藥”“百里負米”“滴親溺器”“恣蚊飽血”“張良拜師”“唐太宗教子拜師”“吳道子拜師學畫”“黃庭堅禮待蘇軾”八個中國古代名人經久流傳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從小要懂得感恩,要關心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愛家鄉、愛祖國”兩個版塊我們把它放在了中高年級,內容安排了“沙河名勝”“沙河民俗”“沙河風光”“沙河工業”“寧死不屈文天祥”“戚繼光蕩平倭寇”“林則徐虎門銷煙”“戰斗英雄楊春增”的圖片和故事介紹,旨在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長大以后要建設家鄉、報效祖國。“愛文化”安排的內容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文化藝術“琴、棋、書、畫”和民族樂器“嗩吶、古箏、二胡、笛”等民族文化圖片,意在告訴學生,我們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學生從小要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做全面發展的人才?!皭蹖W生”版塊放在了辦公樓上,內容安排的孔子、葉圣陶、陶行知等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典型格言,而背景則為 “梅、蘭、竹、菊”圖,象征著人民教師高尚的人格和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在每個班級對應的走廊,各班根據自己的主題布置主題墻。一樓走廊是以“愛”為主題;二樓是以“禮”為主題;三樓是以“勤”為主題;注重突出校園傳統禮儀與文化的氛圍,營造溫馨優美的環境,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將傳統文化教育內化于心。
二、夯實課題組老師的國學知識底蘊,以率先垂范引領人
在學校弘揚中華優秀國學經典教育,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熏陶,關鍵在教師。因為只有教師內化于心,才能行諸于外,才能在學生面前率先垂范,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課題確立以后,我們在第一時間就啟動了教師學習國學經典計劃,確定《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道德經》作為學生的必讀篇目,統一學習進度,采用個人學習與組內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各課題組教師努力學習傳統國學經典著作,遇到不懂的問題就通過網上查閱或虛心向別人求教,以此來逐步厚實自己的文化底蘊。在學習中,我們始終堅持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期間我們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走訪很多學生,通過召開國學經典研討會,各抒己見,達成共識,統一思想,這就為我們接下來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構建國學經典文化課堂,以國學素養塑造人
國學經典集合了古代圣賢的思想與智慧,是我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文化潮流的見證。讓學生多閱讀一些國學經典,不僅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的國學素養,還能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更能使學生從小學會做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課堂是小學生成長的重要基地。我們從國學經典誦讀教材中挖掘古代先賢的智慧,從古典文化中提煉德育的精髓,自編校本教材《小古文,大趣味》《文明禮儀伴我成長》《我們的節日》《學會感恩懂得愛》四本校本教材,以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以語文教師為主,其他教師配合,利用周會課、校本課、閱讀課、“晨讀午寫”等時間讓學生學習校本課程,循序漸進地學習與滲透國學經典精髓。
《小古文 大趣味》通過多個古代德育故事,滲透古風古訓,讓學生懂誠信、講友善、愛祖國、敬師長;在《文明禮儀伴我成長中》有形象禮儀、同學禮儀、行走禮儀、尊師禮儀、升旗禮儀等,成為學生的導行讀本; 在《我們的節日》中,介紹了中國最重要的七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旨在讓學生了解節日起源、發展和節日文化,從而更加熱愛我們這個古老、文明的民族;《學會感恩懂得愛》旨在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過程,關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豐富的個性體驗。讓學生從小懂得“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和“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道理,宣揚感恩之美,了解中華民族從來就是“崇尚仁義、知恩圖報”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