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西艷
【摘 ?要】目前對于高職學生的婚戀觀雖然總體上來說仍然是健康的,但由于各種思想觀念的相互影響,學生的婚戀觀是模糊的、多元的、復雜的,我們因此非常需要深入地研究探討成因,了解高職學生的婚戀觀發展現狀,從而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進一步地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幫助學生走出婚戀觀的認識誤區。
【關鍵詞】高職學生;婚戀觀教育;探析
引言
盡管當代高職學生的婚戀觀在本質上是健康的,但由于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發育并未完全成熟,在對戀愛婚姻與家庭的基本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上還是存在著不少的缺陷和問題,對他們的學業及其未來的家庭都會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影響,直接關系到他們未來婚姻家庭的和諧以及社會的穩定。
1.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的現狀
1.1戀愛生活公開化
當代高職學生生活在比較開放的網絡化信息環境下,受到國外婚戀觀的嚴重影響,戀愛的表達方式也越來越開放。對于他們戀愛的具體問題和他們在進行戀愛的過程中的自我認識更有開放性,也加強了主動性。他們追求思想和個性的自由解放,選擇自己理解和喜歡的戀愛方式,對于戀愛的觀念和表達方式也逐步開放。
1.2戀愛動機復雜化
當前許多學生選擇談戀愛的動機并不單純,甚至有些盲目地追求自己的個性化。部分學生對自己戀愛目標不明確,只為尋求精神寄托;同時還有部分的學生盲目從眾;部分學生僅僅是在為以后再選擇談戀愛作準備;只有少部分的學生選擇談戀愛是以結為夫妻或雙締結婚姻、組建和諧家庭關系等作為目的。
1.3擇偶標準物質化
面對近年來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嚴峻的就業市場形勢以及生活中受到的社會上各種功利思想的嚴重沖擊影響,部分高職學生在追求自己的愛情時也逐漸地變得急功近利。這主要表現在他們把追求物質、金錢、權勢等作為追求愛情能否拷量的一個關鍵和首要條件。部分高職學生在追求愛情中將對方究竟能否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富裕的生活作為考慮最多的因素。
1.4對待失戀非理性化
由于高職學生各自的心理成長階段和心理成長環境的條件都具有很大的自然差異性,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也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和不均衡性,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很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在高職學生追求新的事業和家庭以及愛情的過程和人生道路上往往會遭遇坎坷,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由于缺乏及時的心理調查發現、指導和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一些高職學生在失戀后會喪失理智,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1.5婚姻觀念的淡漠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婚戀價值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部分高職學生將自己的戀愛和道德或者婚姻割裂或者分開區別對待,不愿承認或履行戀愛的道德和家庭的責任,不愿承受家庭和婚姻的一切法律限制和道德束縛。他們追求的愛情僅僅是為了戀愛而不是為了結婚,逃避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和家庭責任,這樣可能會嚴重影響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
2.高職學生婚戀觀教育現狀
2.1從學生接受婚戀教育觀念看
學校尚未完全樹立真正的以人為本的婚戀素質教育觀,從而容易導致對學生的正確婚戀觀教育問題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在大學階段的婚戀觀教育正是培養和形成正確愛情觀的一個關鍵時期,高校教師應本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地發揮其育人的功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培養和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然而,很多學校對學生婚戀觀的教育并未完全引起足夠重視。在對學生婚戀教育的深入研究上、婚戀教育課程的選擇和設置上、宏觀婚戀教育的制度和教學體系的建設上、微觀婚戀教育的途徑和教學方法的積極探索上,都難以滿足高職學生對婚戀教育的實際需要。
2.2從學校婚戀教育形式和內容看
高職院校婚戀觀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普遍呈現出無序性和具有滯后性的教育缺陷。當前高職院校婚戀觀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缺乏系統性,呈現出隨意性;不規范的婚戀教育形式嚴重割裂了婚戀教育的內容完整性;高職院校現有的傳統婚戀教育的內容還不能完全與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發展、未來的成長以及婚姻家庭幸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來。
2.3從采取的婚戀教育方法看
高職院校婚戀觀的教育方式往往呈現出單調性和落后性,僅強調道德的準則,而往往忽略了對人性的關懷。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目前學生婚戀觀教育的內容和途徑單調,學生婚戀觀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科學,婚戀教育的原則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
3.當代大學生婚戀觀問題的成因
3.1學校缺少系統的婚戀觀教育
高職院校一直是開展和加強學生婚戀觀教育的主陣地,高校的學生婚戀觀教育的主要出發點和工作的重心幾乎始終都在于如何培養和引導學生正確的婚戀觀,但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婚戀觀教育卻一直持模糊態度,所以高職學生很少真正地接受到系統的婚戀觀教育,特別是性教育的嚴重缺失,我國一直都缺少對學生進行性教育知識的系統教育,大部分的高校教師和廣大學生家長都完全忽視了學生的性教育,學生在校或在家直接獲得性知識教育的時間和機會太少,很多的大學里也沒有專門開設學生性教育課程,也缺乏專門進行學生婚戀觀教育的課程。
3.2家庭婚戀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我們的父母和孩子們學習和接受正確家庭和婚戀觀知識和教育的最初空間和活動場所,他們在與父母的家庭中已經學習和接受建立了自己基本的對婚姻觀和正確的人際關系,他們與孩子在家庭中已經學會了相互關愛,家長對待婚姻和家庭的各種方法和態度對于孩子正確家庭和婚戀觀的正確建立,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婚戀觀有著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部分家長受到一些封建思想的影響,認為子女的婚姻大事必須由自己做主;部分家長受到現代社會實用主義思想影響,將其金錢多少和其家庭權力大小的關系當作是擇偶的兩個首要條件,直接扭曲了學生的正確婚戀觀。
3.3消極思潮的負面影響
以影視、網絡為主要傳播手段與主體的新網絡時代大眾傳播網絡媒介已經迅速發展,對高職學生這個群體而言,對其社會心理人格、道德價值的認知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很大的社會意義和影響。隨著現代互聯網信息與技術的發展,經濟的飛速發展,良莠不齊的大眾網絡傳播的內容更是已經讓很多的年輕人眼花繚亂。而新網絡時代的大眾網絡的傳播媒體能夠更有效地讓廣大學生們在獲取更多的婚戀知識與信息的同時,也能地讓學生的正確婚戀觀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沖擊與影響,從而歪曲了學生的婚戀觀和道德價值取向。
社會在其變革和發展中會不斷地遇到新問題,高職院校在這樣一個充滿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發展環境中,也必然會浮現出一些新問題。根據近年來我國高職學生在婚戀調查中普遍體現的婚戀特點,教師應始終繼承和堅持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婚戀觀和理論為其教學指導,不斷更新和完善多元化的婚戀課程為其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論愛情[M].李元立,關懷,譯.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2] 張社爭,大學生戀愛問題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1)
[3] 林麗菲,當代女大學生戀愛動機研究[J],瓊州學院學報,2011(01)
本論文是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計劃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16W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