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輝龍
摘 ?要:小學體育課堂是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主陣地之一,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體育活動的基本規則,對學生規則意識進行培養,為學生步入社會及今后發展打下基礎。本文就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旨在為小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提供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教學;規則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6-00-02
小學生處于規則意識形成初期,學生階段良好規則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其今后適應更廣泛的社會環境,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體育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主陣地,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規則意識。
一、體育教學中部分學生規則意識欠缺表現及其原因
體育課堂中經常出現部分學生對自身的要求不夠嚴格,規則意識不強等問題,主要表現為:上課遲到,擾亂課堂紀律,缺乏團隊意識,考試違紀等。究其原因多數與家庭教育相關,有的家長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學生的智力發展為首要目標,忽視對于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的培養。一部分家長采取放任溺愛式的管教方法,學生根本不知規則為何物,規則意識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同時,在以往的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和教師對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認識不到位,反映到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上則是研究得不夠系統、深入。
二、體育教學中學生規則意識培養策略分析
(一)教師嚴于律己,有良好的規則培養意識
由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有可能進行模仿,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有較強的規則培養意識,以身作則,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身教言傳,強化引導。另外,教師在制定規則時應立足于教學實際情況,盡量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師可以向學生解釋制定規則的目的與影響,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激發學生遵守規則、約束自己的積極性。同時,在規則制定時應確保規則的合理性,面對一些特殊情況進行人性化處理。例如,在體育教學的規則制定中考慮到學生因為特殊原因遲到、上洗手間、請假等方面情況。
(二)將規則意識培養滲透于體育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規則意識與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進行有效結合,在教學環節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雙慧眼,能深入挖掘教學教材中的規則內容,在備課時融于教學環節當中,讓學生更為真切實際地感受規則,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優勢。例如,教師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在教授籃球技術的同時,講解對應的籃球比賽規則,讓學生明白合理的技術運用是需要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完成的,這樣才能避免犯規贏得比賽,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三)以游戲或比賽教學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游戲教學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游戲教學前進行相關游戲規則的講解,并嚴格執行比賽規則。例如,在“木頭人”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第一輪游戲結束時立刻進行檢查,對在游戲活動中遵循規則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并對出現不遵守或破壞游戲規則的學生進行適當提醒,再進行第二輪游戲。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游戲進行中適當地對規則進行提示,確保游戲的順利進行,讓學生充分享受遵守規則做游戲帶來的樂趣。另外,教師在師生互動時可以讓學生們設想大家都不遵守游戲規則,游戲便無從開展的情況,正反對比,強化學生對規則的遵守意識。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比賽教學法對學生的規則意識進行培養。在體育課堂中,教師經常會設計教學比賽環節,由于學生對于比賽公平以及比賽勝負比較看重,因此,教師作為比賽的組織者以及最終的裁判需要對比賽進行全程調控:比賽進行之前,教師需要將比賽規則進行說明,并對游戲的形式進行示范;在游戲進行時,教師應當注意站位,立足全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確保比賽安全有序進行,同時要注意記錄每一小組的比賽成績和犯規情況,作為比賽勝負的判罰依據;在游戲結束時,教師宣布比賽成績要有理有據,對學生獲勝以及失利的原因進行解釋,尤其對比賽成績較好,卻又因為犯規被判負的小組要進行適當的規則教育及鼓勵,讓他們了解失敗原因的同時保持信心投入下一次比賽。長此以往,不但教師的威信會有提高,比賽規則的公信力也會深入學生的心中。
(四)以體驗式教學與真實案例加深學生對規則的認識
相較于理論,真實鮮活的案例對于學生的觸動更為深刻。小學生因為認知能力有限,對于案例的認識有可能流于表面,認識不夠深刻,需要教師從旁進行引導和講解。例如,教師可以借健康教育課之機,利用多媒體講解一些不遵守體育規則造成傷害的事例,深入挖掘造成傷害事故背后的原因,給學生以震撼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生遵守的規則意識。另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設計“體驗式”教學環節,將體育規則和一些特殊的場景進行融合。例如,利用器材模擬交通“紅綠燈”,模擬體育比賽,甚至模擬一些“突發狀況”或體育比賽中的意外事故,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教師從旁對學生進行有關規則及安全技能的針對性訓練,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正確的動作和規則保護自己,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安全意識,也為學生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教師共同參與,重視檢查評價
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弱,規則意識的提高是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需要教師反復進行訓練以及檢查鞏固,使遵守規則意識深入學生的心靈。在制定合理的規則后,教師要以身作則,與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的管理中去,一以貫之,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檢查評價中要注意肯定大部分學生遵守課堂規則的同時,重點發現規則意識薄弱、容易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的細小進步,多角度、多方面地對他們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與鼓勵。例如,當學生排隊時開小差說話,教師對他提醒時可以這樣說:“某某同學已經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了,身體已經做到快而且齊了,如果嘴巴安靜下來就完全達到我們排隊快、靜、齊的要求了?!绷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總結評價的時間,一堂課的課堂情況回顧以及師生共同約定的規則獎罰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自身遵守規則情況,適當的獎罰措施更能培養學生自身的責任感以及對于規則的敬畏感,進而內化延伸為對于社會公德以及法律的敬畏感,這對于學生今后步入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體育課堂涉及許多本身帶有規則屬性的項目,因而體育教學對于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需要有良好的規則培養意識,以身作則,把規則意識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情境教學和游戲教學當中去,多以身邊真實事例進行引導,重視檢查評價,以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