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薈 李瑩波
摘 要:從2000年“漢語熱”興起至今學習使用漢語的外國人已超1億,現今多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且中文教育開始呈低齡態勢,逐步普及中小學,正朝著正規化、專業化發展,中國也在積極構建國際中文教育平臺,截至目前,中國在162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50所孔子學院和1172個中小學孔子課堂[1]。由此看來“三有效”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必須引起重視,這關乎教師、學生、教學三個方面,“有效”的核心目的是效益最大化。以下就國際中文教育中的“三有效”展開論述。
關鍵詞:有效教師;有效學生;有效教學;國際中文教育
一、有效教師
1、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
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即包括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想成為一名有效的對外漢語教師, 理論基礎方面必須具備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及教學方法、語言學知識、文化常識、至少一門外語[2];專業技能方面不僅要有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還應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觀察能力、聆聽能力;職業道德方面,良好的師德主要體現在三點:忠于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要求教師在生活工作中做到嚴于律己、言行一致。以上綜合起來就是一名教師應有的教態,是有效教師的基本素養。
2、具備三個意識
2.1具備學科意識
早在2010年李泉就發表了“關于建立國際漢語教育學科的構想”,文中提到“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同英語、法語等作為外語教學一樣本身就是一門應用學科”,并將這一學科暫名為“國際漢語教育”[3]。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在當下被進一步研究討論稱之為“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進行對外漢語教學都應當具備學科意識,輔之以問題意識,用研究性的眼光對待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總結教學經驗形成學術性材料,進而促進國際中文教學更加科學有效。
2.2具備學習意識
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必須具備學而不已的態度。首先,重視文化差異培養多元文化意識,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規則。其次,靈活地學習借鑒其他對外漢語教師已有的成熟的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效率。還有就是邊教邊學教學相長,在教授的同時就課程內容歸納總結出一套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并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學習最新的現代教育技術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以身作則不僅要發揮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更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予以相應的刺激。最后,學習與反思結合,找出教學環節中的不足與缺陷及時調整補救。
2.3具備思政意識
無論國界無論種族,教育之大計一定是先成人后成才,那么在高度上,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漢語教師必須具備思政意識,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有效學生
1、樹立兩個意識
1.1時間管理意識
恩格斯說,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能夠充分利用時間就必須對時間進行管理,可參考帕累托原則: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應當享有優先權。因此要善于區分這20%的有價值的事情,然后根據價值大小,分配時間。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根據時間安排制定明確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就漢語學習者而言無論是低齡學習者還是成人學習者大多數是學習目的起主導作用,那么學時、目標就很明確了,重在時間管理。
另一方面,“理解時間大于金錢”一定要抓住一切機會向周邊成功人士學習這會節省很多時間。漢語學習也是如此,學習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往往可以達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1.2主體能動意識
在國際漢語課堂教學環節中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如何成為有效學生主要在于學生自己怎么做。首先應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發揮主體能動性加強語言交際技能的訓練。其次,要積極參與進課堂活動當中與課堂環境相融,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除此之外還應主動配合老師,最大程度上達到教、學一體。
2、培養學習興趣
無論漢語學習的出發點是什么都應該培養一定的學習興趣,從具有中國元素的符號出發,如:書法、篆刻、剪紙、皮影都可以是興趣產生的源泉。加強自我學習動機的激勵也是激發興趣的方法之一,用發展眼光看待漢語學習。
3、總結學習方法
有效學生離不開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在將漢語學習內容融會貫通的情況下應做到應對自如、舉一反三,并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自我反思、回顧、總結。
三、有效教學
1、打造金課標準——“兩性一度”
近來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標準的呼聲很高,金課“兩性一度”的提出引起了很大反響,即“高階性”就是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和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創新性”就是學習結果的探究性和個性化,教學形式的先進性和互動性,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和時代性;“挑戰度”即課程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但不能太低或者太高,需要跳一跳就能夠得著,力求學生能達到i+1的學習水平。這對漢語教師課前有效準備和學生課下有效預習有較高要求。有效將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活動結合、教學方式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向金課標準接近。把“兩性一度”摸準了,是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有效教學的。
2、“教”的三個維度:價值論、法律論、科學論
在我來理解看來:價值論體現在“教”這一動作的發出是有價值的,這一價值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教學成果的展現三個方面,而價值的出發點更多的是指向施授者漢語教師,落腳點多指向教學成果;法律論是指國際中文教學的過程是合法的,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合法的,學生學習漢語的行為表現是合法的,教授的內容、方式方法是合法的;科學論是指國際中文教育是有科學的理念支撐,所教授的知識內容、方法、原則、理論是完全正確的,是科學的,是不容置疑的。這三個維度可以說是有效教學的必然準則。
3、課堂教學模式、教輔材料
有效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形態,也還是一種深層次上的教學理想和教學境界[4]。有效教學離不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以課程理念為基礎,以教學任務為向導,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精講多練模式的采取可以讓學生準確抓住教學重點,得到更多的練習;自主互動式,可實現師生、生生有效互動,使得交際能力在課堂上獲得一定的鍛煉機會。
教輔材料的選擇須有針對性,不同年齡、不同種族、不同國度,教輔材料的選擇考慮因素較多。國外本土教輔材料的選擇在目前似乎是受到了很大的阻礙,漢語教師具備較強學科意識對教輔材料的編輯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國內教輔材料也有待于進一步更新完善。由此看來實現有效教學仍有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操之過急。
總結:
國際中文教育是一個長遠的發展過程,由于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學科體系的不完善等原因,三“有效”的實現還需要不斷求索、不斷實踐。
[參考文獻]
[1]杜浩. “孔子學院”為什么“火”遍世界[N]. 宿遷日報,2020-01-05(A03).
[2]賈秀春,宋鳳娟.“漢語熱”背景下對外漢語專業教師語言學素養探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09):44-45.
[3]李泉.關于建立國際漢語教育學科的構想[J].世界漢語教學,2009,23(03):399-413.
[4]羅文彤.基于情境教學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探討[J].學周刊,2020(10):73-74.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人文管理學院,陜西 咸陽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