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英能
摘? 要:情感教育是指教師通過增強學生情感體驗,陶冶學生情操的教學模式。加強情感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下面,筆者將從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創設良好教學情境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等方面出發,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教材內容;教學情境;師生關系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滲透,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必須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加強學生各方面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個性感悟
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使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涵的基礎上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個性情感感悟。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分別站在廉頗和藺相如的角度,通過分析他們的語言、行為等內容,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特點進行深入解讀。如在完璧歸趙的故事中,有的學生認為藺相如出使秦國完璧歸趙,完成了外交的使命,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但也有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藺相如的做法欠妥,為了一塊玉璧而得罪強大的秦國可能會得不償失,為趙國帶來災難。在負荊請罪的故事中,有的學生認為廉頗沒有罪,他只是犯了錯誤,而且及時改正了,因此不能算有罪,只是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因此才負荊請罪的;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廉頗是有罪的,廉頗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心,就置國家的團結和安危于不顧,如果他沒有及時改正的話,很有可能成為國家的罪人,因而他是有罪的。面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感悟,教師要尊重他們的看法,并適地的進行引導,從而使他們都能獲得自身個性的情感感悟。
二、創設良好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情感體驗
情感教育是一個抽象性的概念,因而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往往難以獲得具體的情感體驗。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相應的情感教學的情境,將抽象的情感內容具體化,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的內容時,首先,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中關于沉船的畫面,而后在課堂上朗讀課文中的內容,如大海上濃霧彌漫、人們驚慌失措、船長鎮定自若等等,通過視覺和聽覺等多方面的刺激,在課堂中營造沉船時的氛圍,從而促進學生體會船長臨危不亂、機智果敢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其次,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創設問題的情境,促進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通常來說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哪些?課文中作者主要使用什么方法來描寫沉船的場面?”學生回答:“作者使用了語言描寫和行為描寫的方法?!敝?,教師就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如“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群?”“課文中‘一個偉大的靈魂是指什么?”“課文中船長的形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等等。而后引導學生互相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在感受船長形象的同時,體悟其高尚的品質,進而獲得情感的熏陶。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是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地位,為他們創造情感體驗和表達的機會,從而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個人情感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匆匆》一課的內容時,首先,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回憶的方式來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感知課文的主題。如“同學們,六年的小學生活給你的童年留下了怎樣一段難忘的時光?在這六年的時光里,哪些日子是你記憶最為深刻的?哪一段時光使你感受和體驗到了小學生活的美好?”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地交流和討論,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進而引發學生對時光逝去的不舍之情,并引出《匆匆》的課題。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朱自清先生的照片和簡介,并介紹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背影》《春》等作品,引導學生交流表達他們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是什么樣的人,并讓學生自主閱讀《匆匆》全文,從而使學生深切感受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匆匆歲月。最后,教師可以和學生齊聲朗讀《明日歌》,促使他們進一步體會時光一旦逝去便永不再返的含意。這樣,教師通過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就能有效增強和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作者的情感,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等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營造情感教育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從而有效實現情感教育的課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繼紅.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探究[J].中華少年,2018(21).
[2]廖曉慧.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12):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