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濤
【內容摘要】信息技術作為初中一門重要課程,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應深入研究學生的知識起點,使得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研究
傳統教學方式單一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做好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摸清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掌握學生的認知結構與認知規律;同時善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信息技術實施教學,并優化選擇教學方法,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課教學目標。
一、營造輕松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求知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動力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保障。科學家研究表明,視覺獲得的信息量占據了信息總量的83%,聽覺獲得的信息量占據了信息總量的11%,嗅覺獲得的信息量占據了信息總量的1.5%,味覺只占據了1%,由此可見,視聽才能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途徑。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為主的教材內容以動畫、聲音和視頻等豐富形式呈現出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動力,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和教師口頭講述相比,多媒體技術展示知識信息的方式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對于知識的感知程度和信息量會更深更多,對學生感受技術本質內涵具有積極地幫助。例如,在學習“技術具有兩面性”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社會技術領域的創新和應用,通過觀看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技術領域的飛速發展對于社會帶來的推進作用,感受技術的偉大和生活的美好。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播放環境污染的視頻資料,比如魚兒因為人們向河流中排放污水而死亡,成片的森林因為人們的亂砍亂伐而倒下,蔚藍的天空因為滾滾濃煙的污染而黯淡無光。通過這些影像資料學生意識到技術的不恰當使用給社會和大自然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和教師口述相比,視頻和圖片資料更加生動形象,更具有說服力,可以讓學生深刻意識到技術不僅僅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推動作用,同時還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嚴重威脅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從而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明白趨利避害的重要性。
二、有效利用問題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圖片的獲取與處理》時,其目標在于讓學生熟練掌握獲取圖片的主要方法,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導入教學重點。具體步驟如下: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豐富多彩的圖片是從哪里來的嗎?”這一問題猶如在一汪清水中投入一顆石子,立刻引起學生的討論,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說出了很多來源,此時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漲。當學生發表完自己的見解后,教師可以呈現一張利用多媒體處理過的生活圖片,然后讓學生說出這張圖片的特別之處。于是學生開始觀察和思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大腦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回答,將重點轉移到今天的教學內容上,有助于突出重點、克服難點。
三、尊重學生形象思維,采用直觀教學方法
所謂“直觀演示法”,就是利用實物或教具,給學生進行示范操作,讓學生通過直觀觀察獲得對知識的感性認知。通過教師的演示操作,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流程,然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以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往往占據主導地位,他們對于一些直觀形象的知識比較感興趣,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采用直觀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設置幻燈片背景》時,可以先播放一些優秀的幻燈片作品,從情感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斗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看這些幻燈片的設置步驟,并介紹相應的設置方法,力求讓學生掌握設置要領;最后,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以上操作技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和操作,讓學生自主創作,激發學生的成就感。當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的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如,在教學“Win7”窗口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進行授課,用鼠標指向“標題欄”給學生講解:“這是標題欄,相當于一篇文章的題目,點擊菜單欄之后會出現相應的菜單,這就相當于一個章節的目錄”,如果教師單純依靠講解的方式,會讓學生感到難以理解,而配合實踐操作,一邊演示一邊介紹,可以增強知識的直觀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達到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的效果。
四、通過設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為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我們要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基本信息技術知識,掌握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實現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使用word編輯文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主題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班級板報,通過插入藝術字、編輯段落和設置文字幫助學生熟練掌握word的編輯功能。再如,在學習Windows文件的基本操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一個資料庫,將自己喜歡的圖片、音樂、視頻以及學習資料分類放在自己的資料庫中,讓學生了解文件夾和文件的區別,掌握文件夾和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這些操作練習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學生們的操作過程,根據學生們的表現在需要的時候進行答疑解惑,指導學生突破難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五、加強學科之間融合,擴大學生學習力度
信息技術是一門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之間也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信息技術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積極的影響,而其他學科的內容知識也剛好是我們鍛煉信息技術能力最佳的對象,所以,我們要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擴大學習力度。例如,我們可以將語文識字和信息技術相整合,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將要學習的生字的漢字編碼、正確讀音、間架結構、部首、筆順、筆畫形象生動的呈現出來,讓學生一邊觀看課件一邊訓練,然后進行自我檢測,達到人機互動的目的,充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實現自我提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多種課程的內容相互整合起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整合起來,達到熟練運用多種知識的目標。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出現就是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相融合的產物,在其它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將信息技術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作為工具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服務,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新知識點的學習,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作為老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基礎水平,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進行嘗試與探索,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學好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 樓秀麗.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 讀與寫雜志,2011(04).
[2] 黃銳驍. 初中信息技術課中運用多種教學模式[J]. 教育教學論壇,2011(10).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東方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