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華
【內容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課程目標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學生能夠具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本文在對核心素養概念進行分析和分解的前提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摸索出從教學資源、課堂教學到課外活動等方面提高學生政治參與意識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 新課標? 學生? 核心素養? 政治參與意識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作為中學生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
筆者對高一到高三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學生政治參與熱情較高,但對參與內容和參與途徑認知度較低;對國家大政方針的總體認同度有進步,但對面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現實世界的種種不良現象,缺乏理性思考,有些中學生甚至對主流的政治觀點和方向產生懷疑,政治行為認同滯后性較強。加強對青年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核心素養的教育,提高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是適應當前國內外形勢、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四個自信的要求。
一、以教材為依托,挖掘各個模塊中公共生活主題,拓展教學資源,激發政治參與意識
1.研究課標和教材,挖掘政治參與的內涵和外延,豐富學生參與內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本文中提及的公民參與意識主要選取的是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歸結為培養有信仰和有擔當的人。在新課標指引下,本人嘗試挖掘各模塊中涉及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的知識主題,將知識點與政治參與要求整合,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意識的覺醒。例如必修一“財政與稅收”的政治參與要求為“理解國家財稅政策的實施依據和作用,認識到國家貫徹共享發展理念,樹立依法納稅的義務意識”,我們設計的教學活動是“搜索國家減稅降費內容,對比企業、消費者政策前后的收益變化”;必修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參與要求是“在深入了解中國國情、民族精神、文化淵源與傳承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基礎上,認同偉大的祖國,認同偉大的中華民族,認同偉大的中華文化,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活動設計為“感悟國家文化發展視頻;評價‘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出臺的意義;為海珠區文化發展獻計獻策”……
2.巧用時政素材,拓展教學資源,激發政治參與熱情
新課標在課程性質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要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在經濟社會發生日新月異發展的形勢下,更要善于將政治理論的講授與時政素材進行有機整合。將時政素材納入教學資源,既彌補了教材更新慢、與學生生活脫節的不足,提高其政治敏銳度和參與熱情,又有利于學生把握主流價值導向,領會國家發展與個人發展密切相關,提高政治認同,培養家國情懷,提高政治參與能力。例如在學習《文化生活》模塊時,本人將《輝煌中國》《大國工匠》等政論片剪輯成片段,讓學生感受國家發展成果,體會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挑選《鄉愁》《平語近人》等優秀影視作品,引導學生體會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資源寶庫、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覺自信;通過展示道德模范、時代先鋒的圖文資料和各類公益廣告、微視頻,幫助學生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二、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
1.優化教學環節設計,將政治參與教育貫穿整個課堂
高中政治課要培養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必須打造和諧的課堂生態,從導入新課、問題探究過程、提升知識內容到練習評價等各個環節進行政治參與滲透。例如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內容時,老師選取了“兩會”這一時政熱點,用生動的圖文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初步認知;設計“模擬人大”和“模擬提案”兩個活動環節,通過讓學生模擬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模擬人大代表審議、質詢、表決政府工作報告,模擬國家主席選舉和閉幕會等情景,給學生營造一種儀式感,提供公共參與的平臺,培養合作探究學習的團隊精神,感悟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優越性;增強政治認同。通過學生模擬議案,并結合廣州市中學生上交提案到全國政協的素材,提升學生關心家國大事,增強政治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的責任感。通過這種知——情——意——信——行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符合學生的邏輯思路和情感發展,將看似遙遠的政治參與活動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對提高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起到積極的作用。
2.創新教學形式,推進學生政治參與能力的提升
新課標實施建議指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實施要使活動設計成為教學設計和承載學科內容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們近兩年的探索方向。這種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課堂效率,更拓寬政治參與的形式和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社會調查、論文撰寫、討論演講等,對學生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的提高,公民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延伸課堂教學,以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形式,拓展學生政治參與途徑,強化政治參與意識和水平
1.開發校內活動形式,增加常態性時政宣傳活動
堅持“五分鐘時政講評”,抓住課堂教學衍生出的興趣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研究,給學生匯報探究成果或分享心得的機會,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精心設計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生成,形成政治認知、鍛煉政治行為。與德育教育工作配合,積極開辟時政宣傳途徑、開展政論片征文比賽等,提高其參與的水平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在校園日常生活中直接體驗公共參與
順應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引導學生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APP軟件等平臺與學生共同分享時政熱點與新聞,提高對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了解公眾參與的方式方法,合法有序地進行熱點追蹤、參與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等。
3.與社區機構合作,組織志愿者活動,增加學生政治參與的機會
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調查廣州地鐵對廣州市民生活影響,走進社區了解居委會工作流程等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切身體會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為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創造契機。
四、在實踐中反思
新課標的出臺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很慶幸我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循環教學,對新課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實踐取得明顯成效,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明顯提升,學科競賽也取得較好成績。
然而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1)高中政治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政治參與,如何進一步優化教學結構,提高目標達成度?(2)社會發展中各種新思潮不斷涌現,如何更好地將時政素材分類整理和設計議題,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做出理性選擇?(3)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政治參與意識,能否內化為個人素養,外化為有序行動,是否還需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新課標指導下的新課程改革已經拉開序幕,如何更好與時俱進,發揮思想政治課對提高學生政治參與意識積極作用,培養具備堅定信仰和良好素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政治教師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S].
[2] 曾海娟. 培養公共參與,貫徹核心素養[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
[3] 高暢、王立仁. 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形成機制及培育路徑探究[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04).
[4] 張珊珊. 關于政治課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公共參與能力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7(18):129.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