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發展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之一,高中是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素養的重要階段。在延遲開學期間,如何培養居家的高中生尤其是農村高中生的自主發展素養是當前業界的一個議題。文章針對延遲開學期間農村高中生自主發展素養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從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加強家校聯系,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轉變家長角色,擔當培養職責;為家長提供后盾等幾個方面分析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自主發展;核心素養;教育意識;重要性
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師范大學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概念,明確指出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自主發展是其他兩個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高中教育作為銜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橋梁,是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素養的重要階段。通常情況下,學校是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素養的主要場所,但是在2020年前所未有的特殊情況期間,高中生遠離學校,居家學習,學校和教師的角色被家庭和家長取代,高中生尤其是農村高中生自主發展素養培養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自主發展素養的基本內涵和重要性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培養的根本保證,是學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終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超越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自主發展由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兩種素養構成。學會學習主要指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健康生活主要指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自主發展素養的培養,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有自主發展的時間、空間;第二,有寬松的人文氛圍;第三,有多元成功理念,成功的標準不再由世俗來決定,更不是用金錢、權力與地位來衡量,而是彰顯“作為人”的“人”的價值。
二、延遲開學期間農村高中生自主發展素養培養面臨的問題
1.教師遠程上課,教育教學效果不佳
(1)客觀原因是農村學生學習條件不足。以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都安縣)為例。都安縣是全國石漠化重點治理片區縣,石山面積占全縣面積的89%,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7畝,大部分只能種植玉米,年畝產收入不到400元,生態脆弱,收入微薄。所以絕大部分學生只能借助于智能手機進行網絡學習,但山高弄深,學生經常接收不到網絡信號。
(2)主觀原因是農村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薄弱。依舊以都安縣為例。都安縣集“老、少、邊、山、窮、庫”于一體,是一個擁有73萬人口的國家貧困大縣。據不完全統計,該縣外出務工人員就有近20萬,而且是以18~40歲的青壯年為主體,留守農村的大多為婦女、兒童、老人,這部分人文化素質相對更低。在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占50%之多。很多農村學生在幼兒時期就缺失父母的陪伴、監督與教育,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他們自幼在學習、生活上存在很多不良習性。延遲開學期間居家學習,沒有熟悉的學校學習秩序與紀律、教師的管理與督促,部分學生猶如脫韁野馬。
2.家長教育意識薄弱,實施監管不到位
(1)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多為小學、初中畢業,教育方法有限,不懂引導,多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對高中生來說效果不佳。
(2)家長常年在外為生計奔波,無法陪伴子女成長,對子女有愧疚感,更多的是選擇在物質上進行彌補。對子女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家長即使明知不對,也不忍指責糾正,而是持寬容甚至放任態度。
(3)家長生存壓力大,對子女在學習上的期望值不高,有的家長甚至希望子女能夠盡快自立,以減輕家庭負擔。
(4)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有的家長有一些不良嗜好,不能成為子女的好榜樣,也不能對子女進行正面引導。
三、延遲開學期間學校助力農村家長培養高中生自主發展素養的策略
1.加強家校聯系,增強農村家長對高中生進行自主發展教育的意識
(1)家長發展層面:自主發展有利于改變家庭困境。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家長基本上都是在工地做建筑工,勞動技能要求不高,但勞動強度大,收入不穩定。春節期間,因為突如其來的特殊情況,大規模地停產、停工,大量計劃節后外出務工的人員只能滯留家中,陷入低收入甚至零收入的困境中。工作不穩定、收入不高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低,唯有掌握一門技能甚至終身學習才能改變現狀。
(2)學生發展層面:自主發展有利于改變子女前景。家長是子女自我發展素養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子女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未來可以觸摸到的高度。俗話說,能干事不一定干成事,能干事加上想干事才能干成事。只有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個體潛能。在學校里,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共性。這些足以說明內在動力的重要性。而且人一生中會碰到各種艱難險阻,自主發展能力強的人不會選擇退縮和逃避,而是會選擇迎難而上,實現人生價值。
2.幫助農村家長轉變角色,擔當培養的職責
(1)做個習慣養成的陪伴者。陪伴,可以彌補與增進感情。一大家子一起居住,這只是淺層次的陪伴。父母利用難得的宅家機會,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陪伴,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①作息時間的陪伴;②學習的陪伴;③運動的陪伴;④娛樂的陪伴;⑤勞動的陪伴;⑥思想的陪伴。張弛有度、內容豐富的生活會讓孩子的精神狀態很好。其中有兩個注意事項:一是父母要在起床和晚睡兩個時間段做好表率,如果孩子的自制力太差,可以協商在晚睡前幫孩子保管手機等電子產品;二是思想的陪伴尤為重要。
(2)做個學習氛圍的營造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傳身教十分重要,其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映射到孩子的身上。俗話說得好,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子女。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學習氛圍的營造者。很多家長當年求學時因為各種原因只是小學或初中畢業,情況比較好的是高中肄業或畢業。如今子女居家學習,父母很難在學業上進行輔導。有一個真實案例,都安縣農村某小學二年級家長在微信群里紛紛表示無法輔導孩子朗讀課文,要求教師在群里集中輔導如何使用《新華字典》及拼讀方法。借著這次停產停工居家機會,父母正好多閱讀多學習,以“學無止境”“求知若渴”的狀態引領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父母可以學習與自己工作相關的知識,或閱讀文學作品,或培養興趣愛好,甚至可以就一些問題請教孩子,與孩子一起商量解決辦法,這樣更能夠激發高中生的求知欲,并讓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下鄉扶貧期間,我就看到一位高中畢業有三個孩子的家長重拾書法愛好,在墻上張貼了好幾幅作品。這就給孩子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反之,如果孩子正在學習,而父母或睡覺,或聊天,或打游戲,或刷抖音,或看電視,或喝酒猜碼甚至打牌賭博,那么孩子也會心猿意馬,不僅學無效果,更談不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做個積極心理的引領者。普通民眾居家的時間里,煩躁不安、焦慮、抱怨、不滿、恐慌甚至憤怒的一些不良情緒也會產生。因為停產停工,家庭收入趨于零收入,生活壓力太大。這個時候,父母的情緒就是家庭生活的風向標,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關注時事動態,從而對覺和國家充滿信心。至于家庭所處的困境,應該明白地告訴孩子,甚至讓孩子參與制訂家庭開支計劃。家國之困,正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至少讓孩子明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甚至是災難與厄運,唯有學會調節管理自己的情緒,堅強樂觀地面對,才能擁抱新生活。
(4)做個有媒介素養的協助者。隨著自媒體的廣泛使用,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層出不窮,如果不加選擇地盲目接受,很容易出現不知所措的慌亂情緒。作為家長,要明確不信謠不傳謠是媒介素養的基本要求。家長一方面教育孩子選擇相信權威機構發布的信息,學會查看各大網站、客戶端開設的辟謠平臺。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篩選、分類、分析、評價各種信息,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媒介素養,又可以培養孩子分析、總結、評價的學習能力。
3.做好農村家長培養高中生自主發展素養的后盾
居家時間長了,加之家長的文化程度與高中生有一定差距,沖突和矛盾就產生了。農村家長培養孩子自主發展素養出現了瓶頸,學校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家長的堅強的后盾。
(1)換位思考。教師設身處地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不論問題簡單或復雜,都耐心地以專業化的能力和水平去幫助他們,以贏得家長的信任,從而更好地幫助家長對子女進行自主發展素養的培養。
(2)主動及時。這里有兩層意思。第一,家長咨詢的事情,學校要及時告知,不能讓問題遺留過夜而引發家長焦慮、抱怨等。第二,學校制訂教育方案,有預見性地給家長提供教育方法和策略。
(3)注重引導。利用網絡之便,建立微信、釘釘等交流群,分享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引導家長討論,讓家長學會在媒體上尋找解決方法。
如何通過培養自主發展核心素養提高全民素質,提升國際競爭力,這是一個大課題,更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學生主動配合,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研究者協同發力、共同支招。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翟新玲.寄宿制普通高中學生核心素養之自主發展策略研究[J]. 神州(上旬刊),2019(2):135.
作者簡介:唐汝青(1971— ),女,壯族,廣西都安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課程改革、教師發展的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