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科培養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和滲透,可將數字與圖形結合起來,呈現直觀的數量關系,不僅可化難為易,還能轉換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解題正確率,實現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步提升。文章旨在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形結合思想;滲透策略
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抽象性、應用性強的特點,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時不易理解和消化,而要想學好數學這門學科,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和滲透,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長期鍛煉,可讓學生在數形轉換的過程中提高思維的活躍度和敏捷性,拓寬思路,既有利于其數學思維的形成,又能降低數學知識理解的難度,從而輕松解題,提高其數學學習的能力,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以下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策略進行探討。
一、 以形悟數,在數學概念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往往感覺吃力,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知識點存在著抽象性,數學概念多以晦澀的文字來進行描述,學生學習時感覺枯燥無趣,難以引發其學習的興趣,通常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而未理解其真正含義,因此將數形結合思想滲透至數學概念的教學中,以形悟數,可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具體,易于被學生理解和吸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分數”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單純的口頭講述分數的含義,初次接觸分數的小學生可能會感覺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然,而通過具體的實物圖形,結合動手操作來進行教學,不僅能將分數的概念知識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還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分數的本質含義。教師可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分生日蛋糕的事例來引出分數的概念,以圓形紙片來代替生日蛋糕,將蛋糕平均分給8個同學,將圓形紙片折成大小相等的8份,將其中1份涂上鮮艷的顏色,涂色的這一份代表1/8。也可以準備一根長繩,從正中剪斷,剪掉的一半和剩下的一半均代表1/2。同時還可讓學生動手操作,將提前準備的卡紙對折成幾份,選取其中1份涂上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即可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通過直觀的圖形來領悟分數的概念,加深對分數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讓學生牢固掌握分數的相關知識并學會運用。學生在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教學中,深刻感受到數形結合思想應用的意義和對自己的幫助。
二、 以形記式,在幾何公式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幾何公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涉及的一部分內容,公式可為學生快速解題提供直接有效的幫助。但學生解題時往往出現這樣一種現象,要么忘記公式,要么不知如何運用公式來進行解題,這證明學生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幾何公式,對公式僅憑簡單的背誦來學習和理解,不僅容易混淆不同的公式,直接影響解題的正確性,還會讓學生思維混亂理不清頭緒。因此教師在進行幾何公式的教學中應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將幾何公式與直觀的圖形相結合,通過直觀可視的圖形來強化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真正弄懂幾何公式的內涵,提高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展示提前準備的一個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紙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個。
師:這個長方形紙板的面積如何測量?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我們學習面積單位有什么作用?
生:用于測量面積。
師:這個長方形紙板的面積如何測量?教師出示長方形紙板,學生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來測量長方形的面積。
師:雖然用面積單位可以直接測量出這個長方形紙板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需要測量操場、禮堂、會議室等場所的面積,也采用這種以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量,不僅麻煩而且耗時,因此我們要尋找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觀察這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和寬,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應該如何計算呢?讓學生思考發言后再引出長方形的計算公式。
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應用這些幾何公式,做到學以致用。如家庭裝修需要鋪設地磚,讓學生用卷尺測量家中廚房、衛生間、臥室、客廳、陽臺等區域的長和寬,分別計算出各個區域的面積再相加,即可得出需要購買多少平方米的地磚。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以直觀的圖形讓學生牢固記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不僅印象深刻,還有助于其真正弄懂弄明白幾何公式的內涵,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 以形解算,在演算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小學數學中角度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抽象而模糊的,他們難以僅憑自身的想象力去理解銳角、鈍角、直角這樣的數學知識,需要以形象具體的圖形來展現,從而促進學生對角度問題的理解。因此,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在角度問題的教學中得以充分體現,通過直觀的圖形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角的度量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準備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和量角器各一個,讓學生觀察和測量直角三角尺中哪個角是直角,當學生用量角器測量出直角的度數為90度后,再讓他們分別測量直角三角尺中另兩個角的度數,引出本節的教學內容,90度的角為直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為鈍角、小于90度的角為銳角。再進一步引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同時在此基礎上引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對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進行測量和驗證,驗證的方法不僅限于一種,每一小組都有不同類型的三角形,每組對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度數進行測量、驗證和討論,討論結束各小組代表再進行發言。經過測量和驗證學生得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結論。教師最后總結,通過驗證我們知道了無論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都是180°。掌握了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后,在面對“直角三角形的一個角為45度,求另兩個角的度數”這樣的練習題時,學生便不再感到不知所云,通過三角形圖形的描畫和展現,輕松得出另兩個角的度數。
四、 運用實物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中涉及的一些單位換算問題,如時間單位、體積單位、長度單位等數學知識,如若只是單純地進行口頭講解,學生往往采用強記的方式來學習單位之間的換算,時間一久記憶不再深刻極易混淆,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借助實物來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教師可將實物帶至教室,讓學生觀察實物,或讓學生提前準備類似的實物,通過對實物直接的觀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這節的內容時,如何讓學生明白1小時等于60分鐘、1分鐘等于60秒這樣的單位換算問題,就有賴于實物的輔助教學功能了。時間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體積單位可以測量、實驗,對小學生來說十分抽象。教師可讓學生提前備好學具鐘面,讓學生先對鐘面進行觀察,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本節的知識。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鐘面有哪幾種針?
生A:鐘面有三種針,長針走得最快、短針走得最慢。
師:走得最快的長針是秒針,走得最慢的短針是時針。繼續觀察鐘面有哪些數字?有多少大格和多少小格?
生B:鐘面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
生C: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分為5小格,一共是60小格。
師:秒針走完一圈即60小格代表多長時間?秒針走一圈時分針走了多少格?分針走一圈代表多長時間?分針走一圈時,時針走了多少格?同學們觀察自帶的學具鐘面,以手動按鈕來調整秒針、分針各走一圈,分組進行討論后發言。
學生分組討論后,小組代表紛紛發言。
甲組:秒針走一圈表示過了60秒,此時分針走了一小格,表示過了一分鐘。
師:回答得很好,秒針走一圈和分針走一小格時間是相同的,表示1分鐘等于60秒,板書1分=60秒。
乙組:分針走一圈表示過了60分鐘,此時時針走到下一個數字,表示過了一小時。
師:真棒,同樣的分針走一圈和時針走到下一個數字所用的時間是完全相同的,表示1小時等于60分鐘,板書1小時=60分?,F在時針指向3和4之間,分針指著9的位置,那么現在是幾時幾分?
全班學生回答:3時45分。
通過實物教學來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學生不僅學會了認識時間,還掌握了抽象的時間單位的換算,這是僅憑文字描述和口頭講解的方式所達不到的效果,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長期的數形結合思想的培養后,讓學生學會主動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去解決數學問題,形成數形結合自覺應用的意識,達到“見數思形、見圖思數”的境界,數形結合數形轉換,不斷開發學生的大腦,拓展其思維空間,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潔.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融入與滲透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3):108-109.
[2]朱從輝.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J].數學教學通訊,2017(22):55-56.
[3]陳啟貴.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芻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128.
[4]蔡麗萍.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6):66.
[5]何彪元.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融入與滲透[J].名師在線,2019(22):67-68.
作者簡介:
林秋戀,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浦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