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造性思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培養內容,我國著名學者呂型偉曾說:“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彪S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初中教師只有深刻把握學情,不懈追求知識,才能真正引領學生探索求真,開拓創新,筑夢未來。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課堂創造性思維訓練策略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造思維;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8-0067-02
引 言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核心要素就是創造性,富有創造性的優秀人才可以為國家發展、經濟建設提供有力支持[1]。因此,從小學階段起,創造性思維訓練就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國家的人才戰略布局,開展有效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創造性思維訓練所包含的基本元素
1.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創造思維訓練的根本目標。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他們思維的穩定性普遍不高,對客觀事物很難有持續性的關注,但是他們善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這就為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訓練提供了契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為學生量身定做訓練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是創造思維訓練的基本元素,決定了創造思維訓練的發展方向[2]。
2.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前提,在創造性思維訓練過程中,學生不會直接形成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需要很多的復雜條件,其首要條件就是豐富的想象力。學生需要充分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形成發散性思維,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如此才能尋找到富有建設性、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這就是創造性思維[3]。由此可見,想象力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是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過渡階段,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生思想象力的訓練,才有可能實現創造性思維訓練的目的。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還不成熟,獨立思考能力相對不足,習慣了在教師的帶領下接受知識、被動學習。而學生在創造性思維形成之前必須有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獨立性,使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此外,教師還應改變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師主導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要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問題、課后思考、文章續寫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主動研習課本,理解文意,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激發自身的創新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創造性思維訓練策略經驗分析
1.為學生構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空間
小學生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為學生構建一個充滿想象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創造性思維訓練營造良好的氛圍。為了構建充滿想象的空間,教師要充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完《草船借箭》后,教師就可以以《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為題,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分析除教材中提到的原因外,“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還有哪些。只要學生答案合乎常理,沒有違背自然規律,教師都可以判定為正確,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有的學生認為“草船借箭”的原因在于諸葛亮的運氣好,如果曹操命令手下的士兵把“箭”點燃射向“借箭”的船隊,那么就會出現全軍覆沒的危險;還有的學生認為諸葛亮向魯肅借調來的東吳水軍對地形熟悉,也是“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因為熟悉地形,即便在大霧漫天的情況下,他們仍然沿著預定的方向行駛,并沒有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如果其中的任何一艘船出現方向錯誤,讓曹操發現“借箭”船隊的端倪,那么他就會馬上出兵追擊,借箭的船隊根本無法與曹操水軍對抗,定然會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教師的問題有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創造了充滿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有效鍛煉。
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式還有很多,如在學生還未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可以為其播放一段與課文相關的視頻,讓其猜測本篇課文講了什么內容;或者課后讓學生根據已有文章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文章續寫或者重新編寫一個小故事。教師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想象力,切實和充分發揮小學語文課堂對培養、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際作用。在發揮想象力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保持最初獨有的學習優勢(富有想象力),還可以將想象力變為創新能力。
2.鼓勵學生積極地表達自我
創造性思維訓練需要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會堅持自己的觀點,最終征得到他人的認可,形成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表達自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龜兔賽跑》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疑問:如果龜兔再次進行賽跑,誰能達到終點?針對這一問題,學生會積極展開思考,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與對世界的觀察,得出獨有的答案。有的學生會認為兔子贏了,因為再賽一次跑,兔子會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謙虛對待比賽?;趯W生的回答,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的觀點和別人不一樣,也要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考慮為什么別人可以想到不一樣的情況。這能讓學生在思維碰撞、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他人思維與創新之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也可以給出自己的答案,并在網上搜索一段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如仍然是烏龜獲勝,視頻中仍然是龜兔進行直線賽跑,結果烏龜一直朝著預定的方向爬行,而兔子經常跑出賽道,一會向左,一會向右,完全不符合體育比賽的競技精神,最終輸了比賽。
在一次次積極表達自我創新觀點的過程中,在一次次思維的碰撞與融合中,學生不僅會發現創新思維的獨特魅力,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主動發揮創新思維,提升學習效率,也會在一次次創新實踐中切實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并學習他人的優點,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3.語言教學與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
語言文字是語文知識內容的“符號”,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成分。良好的語言文字功底對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就需要從語言文字入手,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重點分析“父親”的語言,在“父親”的語言中發現花生低調、務實的特點。為了表達花生的特點,作者拿蘋果、石榴等水果與花生比較,教師就可以將此作為思維訓練的話題,要求學生采取對比的方法,運用語言文字,批評生活中存在的各種陋習。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模仿公式”,在對比中彰顯事物特點是一種語言策略,將其運用于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就是一種創造思維訓練方式。依照《落花生》的對比方法,學生提出了梅花在寒冷中綻放的堅強意志。為了凸顯這種堅強意志,學生拿牡丹花進行比較,牡丹看似雍容典雅,但比較嬌貴,很難培養,需要精心照料才可以盛放,而梅花平日里也不需要過多的照料,并能在寒冷的冬季開放,這就是一種樸實而堅強的精神。
通過學習優秀文章語言表達的技巧,學生積累了創新性詞匯與語法,提升了寫作能力,促進了創造能力的提升。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應是空中樓閣,而應具體回歸到日常語文學習如文字學習、文章閱讀、基礎寫作等教學環節中去,切實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其創新能力。
4.拓寬學生思維,豐富學生見識
小學生生活積累尚不豐富,生活閱歷較少,這也是阻礙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豐富課堂資源與內容,優化課堂環節,增添課堂的生活化氣息,在實際教學中拓寬學生思維,豐富學生見識。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豐富課堂資源與內容。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可以上網搜索西沙群島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對這個地方產生初步的認識與向往,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創新思維的激發作鋪墊。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學生的閱歷尚不豐富,教師可以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學生間接地積累生活經驗,也可以鼓勵全班學生針對某個問題,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暢所欲言。當見識到了越來越多人的生活之后,學生的生活閱歷也會隨之豐富。最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親近自然、回歸生活,在生活樸實美與自然純粹美的激發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看到美麗的田野,很多學生會想畫一幅畫或者寫一篇文章表達心情,而創新思維的激發與能力的提升則是這一過程的附加產物。
創新能力源于生活,歸于生活,任何一種偉大的創新成果都是來自生活的實踐與檢驗。為此,拓寬學生思維,豐富學生見識是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力手段,應得到重視。
結 語
轉變課堂模式,優化課堂環節,采取有新意的教學方式與資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想象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式。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需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制訂長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計劃,不斷地創新訓練策略,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努力下,蚌殼里的砂粒終會變成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
[參考文獻]
姚桂杰.略談小學語文課堂對學生創造思維訓練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36.
宋寶英.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淺析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16):119-120.
楊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142.
作者簡介:獨玉潔(1973.7—),女,甘肅隴南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曾獲市級、縣級“優秀教師”稱號,“《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在2018年“國培計劃”禮縣送教下鄉教師教學案例及反思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