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玲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要求我國審計機構以及審計人員按照國家方針、政策、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經濟責任制主體經濟責任進行監督、審查、評價等一系列的審計工作。現階段我國審計部門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時間較長,各方面發展也較為完善。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實施在較大程度上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隨著時代的變化,審計部門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審計機關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對自身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改進與完善,保證其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且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一、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
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能夠輔助審計機關更好的完成自身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更好的為單位負責人任職期間自身在經濟活動中應負的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以及單位發展過程中的其他部門考核人員工作以及兌現承包合同等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我國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在實踐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1]。
(一)輔助單位對干部進行正確的評價
我國經濟的發展帶給單位領導干部更大的才華施展空間,同時也對單位領導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審計機關在對單位領導干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對領導干部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定量以及定性的分析與評價,從而對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的工作業績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為人們客觀、正確評價領導干部的實際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對于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也有利于提升領導干部對其的重視程度,從而鼓勵領導干部更加積極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
(二)提升干部工作規范性,促進廉政建設
經濟責任審計在對干部進行工作評價的過程中多數將重點放在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并在這個過程中對經濟活動中的個人責任進行準確劃分,從經濟活動以及領導干部個人責任兩個方面對領導干部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分析。以及審計機關在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多是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所有經濟活動進行審計與評價,這個過程能夠輔助審計機關對領導干部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發現領導干部工作過程中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中不易察覺的問題,從而更好的揭露領導干部中的腐敗分子。以及審計機關對領導干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會完善自身的監督管理制度,更好的對領導干部的工作進行約束,加強領導干部的自我約束觀念以及紀律意識,從而促進廉政建設更好的完成。
(三)提升領導干部任務交接質量
審計機關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能夠更加全面的對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的財政、財務收支等方面信息進行確認,從而保證繼任者能夠通過數據快速了解單位實際發展情況,更快的適應自身角色。
二、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審計機關在構建自身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滿足一定的原則才能保證其更加符合實際,能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審計機關在構建自身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第一,權責對等原則。要求審計機關人員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對領導干部的責任以及權力等方面進行更加全面的判斷,保證領導干部能夠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協商一致原則。審計機關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是為了在較大程度上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與管理質量的提高,保證領導干部在工作的過程中按照要求履行自身職責,提升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而為保證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能夠落到實處,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有紀檢、組織人事、審計等多方面的參與。有效的溝通與協商能夠提升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質量以及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合理性,保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有效的實施。
第三,可實施性原則。審計機關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準確的評價,保證其符合社會發展實際,有較強的可實施性,能夠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踐質量[2]。
第四,定性與定量原則。審計機關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按照定性、定量要求對其進行準確的劃分,用定性指標明確經濟責任審計的具體內容,利用定量指標對經濟責任審計內容進行準確的評價。
三、完善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審計機關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多變。我國審計機關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對自身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不斷進行改進與完善,從而保證審計機關經濟責任符合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提升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的全面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機關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中部分環節已與時代不相符。審計部門需要對自身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不斷進行改進與完善,從而保證其能夠更加全面的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升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提升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的全面性需要審計機關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單位部門的發展情況進行更加詳細的調查,保證審計機關人員了解單位部門在發展過程中經濟、管理、效益等方面的情況,保證審計機關人員根據單位部門以及人員工作性質上的不同對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進行改進與完善,從而保證其能夠更加全面、準確的對單位人員進行評價。以及隨著審計機關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環境更加復雜,審計機關需要更加準確的經濟責任審計指標。審計機關需要提升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的全面性提升其準確度。如現階段審計評價應關注整個社會,故而民眾對機關部門的評價也應是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需要提升自身對社會民眾評價的重視程度,并制定相應的審計制度,將社會民眾對機關部門的評價進行盡可能準確的評估。
(二)提升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規范性
現階段多數審計機關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評價指標設置較為隨意,評價沒有統一的標準等因素,都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審計機關需要規范相應的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保證其更加準確的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第一,審計機關需要對自身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進行規劃,并要求審計機關人員按照統一的經濟責任審計要求以及審計項目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升審計工作的規范性。第二,建立相應的輔助制度,輔助審計機關工作人員更好的完成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如審計機關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可能為了避免審計的風險,而不按照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要求對干部領導進行全面嚴格的審計,影響審計質量。審計機關需要對審計人員進行相應的責任制知識宣傳以及提升審計機關的監督質量,保證審計機關人員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能夠按照審計要求嚴格的進行審計工作。
(三)定量定性的有機結合
現階段審計機關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審計指標體系中存在較多主觀判斷,這種情況在較大程度上造成評價結果客觀性不足,難以更好的展示出實際情況。如部分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重視設定性指標,定量指標偏少,造成其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觀判斷部分偏多而客觀判斷部分偏少[3]。評價結果更加偏向于主觀,難以保證其進行更加客觀、科學的評價。審計機關需要提升自身對定量指標的重視程度,從而提升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四、結束語
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有效利用能夠輔助審計機關對部門進行更加全面準確的判斷與分析,提升干部工作的規范性,促進廉政建設;輔助審計機關對干部進行更加準確的分析與判斷;提升領導干部之間的任務交接質量[4]。
參考文獻:
[1]蘇威文.T市H區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7.
[2]田敏,韓桂蘭,張威.試論縣長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J].審計文匯,2007 (2):28-29.
[3]廖小燕.鄉鎮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分析[J].財富生活,2019 (18):15.
[4]楊貴升.引入財務比率分析系統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J].審計文匯,2007 (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