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供應鏈成本包括上下游的直接成本、交易成本和內部供應鏈產生的作業成本。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的有關技術有助于企業提升供應鏈信息化程度,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有效創造新價值并提高客戶滿意度,降低供應鏈管理成本。
【關鍵詞】 大智移云 供應鏈 成本管理
(一)上游供應商—信息共享
1、采購環節:描繪商品畫像,精準預測
在采購商品時,K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商品的歷史銷量、市場行情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商品畫像,進行銷售預測,編制采購計劃,降低采購成本。并將銷售數據和客戶評價等有用數據整合后,共享給上游供應鏈,為他們優化產品設計,改善產品質量提供參考。 ? ? ? 此外,K公司已經上線“京保貝”和“京小貸”業務。 K公司根據歷史數據資源進行信用評級,品牌商或供貨商在線網上提交申請,審核通過后能在3分鐘內將撥款到賬。這些都有助于雙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于供應商而言,擁有了更多的融資方式,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2、智能補貨:形成區域畫像
K公司采集客戶的區域構成、客戶密度、訂單的密度等數據,形成區域畫像。運用RFID、EPC編碼技術等多種手段綜合分析,建立計量經濟模型,當庫存不足時系統會自動生成訂單發給對應的供貨商。加快庫存周轉速度,降低企業的作業成本。
(二)內部供應鏈—構建智慧物流體系
倉儲環節,K公司的倉儲系統管理包含入庫、庫存位置、出庫三個模塊。商品入庫時利用RFID、EPC庫存取貨技術給每件商品貼上條形碼標簽并隨時更新,運用智能貨柜技術上架后隨時確定商品儲存庫區和貨架位置,實現了庫存商 品的可視化管理,節約倉儲成本。
包裝環節,企業啟用智能包裝機,嵌入了磁懸浮軌道和用于運送包裹的智能托車,具備自動抓取裝箱、自動掃碼、 自動貼標、自動標簽校驗等多種功能,采用熱熔膠封口技術節約包裝耗材的使用。打包作業效率提升10倍,減少包裝成本。
裝卸環節,企業采用單件分離系統,RFID、EPC技術能夠對包裹進行整位、分離、智能排隊,而將批量的包裹變成單件排列,配合大型自動分揀設備,可以實現全自動傳輸和分揀。分揀效率是人工的5倍,降低裝卸成本。
運送環節,K公司根據小區購買力和習慣相似的特征,構建小區畫像,建立移動倉。管理系統與GPS系統關聯優化服務區域配送人員分配。優化配送流程,降低配送成本。
(三)下游客戶—增強粘性
1、銷售環節:建立客戶畫像,精準營銷
K公司收集客戶長期的瀏覽情況、購買情況等抽象的數據,建立具體的客戶畫像。例如:個人愛好、家庭、社會背景等,甚至包括性格特征,內心需求,根據客戶特征及畫像將客戶進行標簽分類。按標簽類別實現商品推薦、廣告等精準營銷,降低銷售成本。
此外,K公司為客戶提供了“白條”業務,K公司收集購買記錄、退換貨記錄、評價等客戶數據進行風險評級,授權不同的額度,為客戶提供了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促進消費者消費。通過這種方式與客戶建立關系,增強粘性,節約交易成本。
2、優化客服:JIMI 智能機器人
JIMI智能機器人包攬了K公司50% 以上的客服對話。它由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團隊結合畫像及數據分析研發出來。它能夠利用用戶畫像和個性標簽,預測用戶的情緒變動,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降低了銷售成本的同時,客服質量有所提高,客戶滿意度有所提升。其次,K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客戶評價數據,例如:商品,物流和客服質量評價星級,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應對方案解決問題,為客戶提供更細致、更全面、更精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姜楠. 物聯網技術下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沈陽大學,2018.
[2] 馬可. 大數據技術在電商供應鏈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3] 周一凡. 京東商城的供應鏈成本控制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6.
作者簡介:張映雪(1995-),女,漢,云南財經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