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英語作為一門世界范圍內的通用語言,在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及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而對整個社會層面來說,英語的科學應用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必然要求。語法教學一直都是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難點部分。雖然近年來英語教育已經在各個階段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但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依然會運用中文思維。在這種教育背景下,我們發現了支架式教學法對學生英語學習的顯著影響。如何更好地基于支架式教學模式開展大學英語語法教學,逐漸成為現代大學英語教師的核心教研課題。
【關鍵詞】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支架式教學
【作者簡介】李艷,重慶市人文科技學院。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階段的英語語法學習前,自身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基礎與語法知識。但在實際的表達過程中,很多學生依然會犯一些時態或語態的錯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認識到英語雖然可以死記硬背,但卻不是一個僅依靠死記硬背就能掌握的學科。尤其是對于更加注重理解與感受的語法知識點來說,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增長。支架式教學在本質上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一種,其內核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應用。基于這種教學觀念,學生可以在大學英語語法課堂上獲得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
支架式教學在本質上是建構主義學習理念的一種變種,對于學生來說,支架式教學意味著學生要將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成幾個相對簡單的小任務。通過對小型任務的解析,循序漸進地完成對復雜知識點的學習與應用。“支架”原指建筑行業常見的“腳手架”,建筑工人通過腳手架完成對建筑物的構建。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基于支架式教學模式,對英語語法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學習,不斷完善自身英語知識體系,最終實現其英語語法認知能力的全面增長。
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支架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歷“搭建腳手架”“融入情境”“探究學習”這三個重要的學習階段,最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水平。在以上不同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傳統的教師定位將會被重新定義,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不僅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還使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得到了更加系統化的培養。
二、傳統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 教師的教學方向不明確。在以往的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教學質量的首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向不夠明確。英語語法課堂往往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解英語語法知識點,學生只能簡單地通過文字練習來提升對語法的認知與應用能力。語法是構成英語對話表達的重要組成。如果說單詞是組成英語的血肉,那語法就是構建英語的骨骼。而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到英語語法的應用性與實踐性。教師過分重視大學生對英語語法結構與形式的記憶,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語法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教育理念本質上是舍本逐末的。學生固然可以通過死記硬背加深對部分英語語法知識的認知,但卻不代表學生能夠在今后的文字表達與語言溝通過程中將學習到的語法知識熟練地加以運用。
2. 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除此之外,教師刻板的教學方式也是降低大學英語語法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很多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時,沒有結合不同語法知識點的特點采取差異性教學模式,而是簡單地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通過布置練習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相關內容。一方面,從形式上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會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將對語法知識的認識固定在教師給出的幾個題型上。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英語語法知識的積累,也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實際應用。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為學生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最終容易誤導學生,讓學生無法對語法知識點產生深層次的感受。
三、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具體步驟
1. 課前的支架構建準備。如果要更好地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基于教學目標,做足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建構主義本身就認為學習是一個學生基于以往的知識經驗對新知識進行個性化堆積的過程。而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課前準備,就更需要教師從內容和方式兩個角度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從而實現自身英語語法水平的顯著提升。
一方面,是方式角度,“腳手架”在教學中就象征著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教師要基于這種關聯性為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而在支架式教學模式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語法簡化。教師可以通過更加簡潔的語言,同時避免以往的使用習慣,對語言進行簡化,最終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知識點。其次是避免學生在學習語法知識點時需要進行臆測的窘況,而是讓學生通過補充內容,逐漸達到對知識點的熟悉。教師可以將語法知識轉化為“完形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在對選項進行分析時,完成對知識點的探究。除了以上兩種方式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樹狀圖教學法”,將一些重點的語法知識畫為“樹干”,讓學生將一些學到的語法知識點畫為“樹枝”,補充到樹干上。
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法教學內容的補充當中。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就是傳統的英語教學長期“照本宣科”,沒有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和升級。因此,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及網絡資源,為學生帶來更加多樣化的教學體驗。
2. 課堂上的教學情境導入。在最為重要的課前準備工作之后,教師就要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本身就需要學生通過充分的溝通與交流才能不斷加深對英語文化的認知。而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體驗的重要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難度呈階梯形的教學問題,為學生構建一個層次分明的問題情境。學生在這種教學情境當中,可以更加有效地調動自身的思維能力,不斷探究英語語法知識的內涵。教師將復雜的英語語法化解為具備關聯性的不同層次的問題,最終實現學生英語語法知識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矛盾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英語語法知識體系與英語語法知識結構之間的矛盾。同時,借助對矛盾的分析,不斷完善自身的英語語法知識體系,最終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法水平。
3. 學生自身的獨立探索。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支架式教學模式本身就是基于學生個性化探究的教學方式,只有讓學生真正地對知識點展開探索和研究,才能有效地實現相關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看法,還應該采取更加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加深對英語語法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在交流過程中補充自身思維存在的不足之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支架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質量的增長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從而實現自身學習能力與英語語法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小進.支架式大學英語詞塊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23):180-181+184.
[2]朱楓.大學英語支架式教學實證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 (01):129-132.
[3]楊睿.支架式教學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 2015,15(1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