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鍵

【摘 要】 鐵路行業定額修訂由國家鐵路局、鐵路總公司組織,一般為大型國有施工企業承擔測定和研究任務,本文結合鐵路定額現場測定和造價標準修訂工作中總結和積累的實踐經驗,對鐵路定額測定的組織、策劃、方法等進行深入思考,針對測定中反映出的問題,分析研究有效解決措施,為實現定額體現項目管理水平、符合施工技術現狀、指導項目投資控制的工作目標提出建設性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 鐵路定額 測定 思考
引 言
隨著近年來鐵路工程建設高速發展,“四新技術”和“工廠化、機械化、專業化、信息化”四個標準化施工支撐手段的應用和落實,鐵路行業定額修編步伐加快,國家鐵路局每年頒布造價標準編制計劃,委托相關規劃研究院、施工企業等單位開展定額測定與修編。系統開展定額測定,提高測定數據全面性、代表性、準確性,為定額修編提供有力支撐,是實現定額指標貼近現場實際的有效途徑。
1 鐵路定額測定現狀
鐵路定額一般5年左右修訂一次,分測定和修編兩階段進行,按照國家鐵路局頒布的造價標準編制計劃,優選測定單位,一般由大型國有施工企業及相關大學院校等一家或多家單位共同承擔課題任務,在主編單位的統一協調、組織下,各自完成定額現場測定、資料收集整理、會議組織籌劃、研究報告撰寫等工作。
1.1測定目的:一是廣泛積累現場測定資料,為新一輪定額修編做準備;二是結合現場實際和“四新技術”的采用,梳理、規劃定額子目設置;三是通過現場測定,對現行定額工料機消耗量、價格水平進行核實,實現定額的動態管理。
1.2測定范圍:根據工作大綱確定的定額條目組織測定,重點是常用定額、投資影響較大、消耗量與實際偏差較大及“四新技術”定額條目。
1.3項目選擇:測定工作開始前,由各參編單位對所屬在建項目進行梳理,確定可測的工程項目。
1.4人員組織:國家鐵路局、鐵路總公司下屬研究院和相關院校、施工企業均可作為主編單位,現場測定由主編單位統一籌劃,并組織本級及所屬公司、項目部成立定額測定小組。
1.5主要內容:一是對納入測定范圍的定額條目逐條開展現場測定,記錄施工環境條件及原始數據,并整理匯總;二是收集相關技術資料,包括執行的相關標準、規范,施工圖紙,施工日志,現場影像等;三是依據測定數據、資料,開展分析、研究,對定額項目劃分、子目設置、消耗量差異、工藝工法、“四新技術”應用等提出修訂意見和建議。
1.6測定方法:主要采用寫實記錄法、統計分析法、現場調研法三種方法。其中:寫實記錄法適用于工料機工序消耗量的微觀測定;統計分析法適用于分部分項或較長時間段內的宏觀測定;當現場可測工點不滿足測定需要時,也可通過分析、研究施工過程中相關原始資料,采用現場調研法獲得測定成果。
2 存在的問題
2.1管理體系有待健全,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因定額測定任務量大、時間跨度較長,而任務承接存在不確定性,故測定單位無法配備專職測定和管理人員,測定小組成員基本由原崗位人員兼職,這就容易造成定額測定與本職工作相互交叉,工作任務沖突、顧此失彼,影響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2.2鐵路項目設計方案相近,不常用定額難以找到測定工點。在建鐵路項目施工圖設計所采用的設計方案基本相同或近似,各項目較多采用已經成熟的設計方案,現行鐵路定額中的部分條目在各項目中均不涉及,同時特殊環境、特殊條件下使用的定額條目,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測定項目。
2.3定額指標與實測數據存在差異,難以反應現場實際情況。測定過程中,將已測定額數據成果與現行鐵路定額逐條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挖石方 ?挖掘機裝車”為例分析如下:
(1)鐵路定額、現場實測“挖石方”工序所包含的工作內容一致,均包括施工準備、就位、挖石、裝車,清理工作面等。
(2)消耗量對比:人工消耗量平均值0.243工日,機械消耗量平均值0.126臺班,均低于現行鐵路預算定額0.27工日、0.135臺班;
(3)單價對比:經現場實際調研,人均日工資230元,日工作時間約12小時,按8小時/工日折算后單價為153元/工日,挖掘機≤2.0m3臺班市場單價為1635元/臺班,均高于現行鐵路預算定額66元/工日、1014.44元/臺班。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現行鐵路定額人工、機械消耗量及單價與現場實測存在一定差異,消耗量普遍高于現場實測,單價普遍低于市場價格。
2.4周轉材料、輔助材料、零星材料消耗量測定難度大
目前在建施工項目大部分采用工序綜合勞務承包模式,非一次攤銷的輔助材料、零星材料包含在承包單價內,由勞務隊自行采購管理,實際消耗量無法準確把握;模板、型鋼等周轉材料一般由項目部統一采購、調配,消耗周期長,隊伍之間調用頻繁,消耗量也難以準確測定。
3 思考與建議
3.1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細化人員配置、分工。編制單位必須把定額測定作為一項長期性工作來抓,應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組織領導,科學組織、統籌安排,確保定額測定有序推進;各鐵路項目上場時要根據公司安排做好測定準備,指揮部及項目部將定額測定納入項目工作計劃,明確責任人、測定人員和職責分工。
3.2全面、深入開展宣貫、培訓,提高測定人員業務能力。宣貫、培訓是定額測定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對象包括公司及指揮部、項目部所有定額測定人員,培訓內容應涵蓋定額測定的意義、目的、流程、方法、要求等各方面,務求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主動作為、熟練掌握測定流程和方法的目的,公司層面應根據項目測定人員業務能力,開展不定期和多種形式的宣貫、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定額測定人員理論和實際操作水平。
3.3“廣撒網,多捕魚”,擴大測定項目范圍,增加數據量。要實現定額指標貼近現場實際、造價水平滿足成本要求的目標,必須為定額修編提供充分的數據資料,定額測定不應局限于《工作大綱》選定的建設項目,凡有可測條目的工點均應納入測定計劃,由公司牽頭,對照設計概算及施工圖,認真梳理定額條目,制定詳細的測定計劃。
3.4逐步改變量價不平衡現狀,使消耗量、單價更加貼近實際。鐵路行業定額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粗獷到精細、從單一調整到系統修訂的過程,與國家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協調進步,在修編時如能重點依據現場測定數據修訂相關指標,則可大幅提高鐵路定額的實用性、準確性。
3.5靈活采用各種測定方法,真實反映項目施工管理水平。定額測定數據量不充分,現場實測數據離散性較大等因素,對定額修訂質量造成影響,如采用可靠的調研手段,收集施工單位實際成本價格,并以此為參考修訂鐵路定額,則可避免發生個別定額造價指標與施工企業實際成本偏差較大的問題,并可用總價來控制周轉材料、輔助材料等不易準確測定項目的價格水平,提高建設項目造價控制的準確性、合理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鐵路定額測定要從組織籌劃、項目選擇、測定方法、數據分析整理等各方面實施有效管理,以期實現反映鐵路行業施工管理水平和成本水平,指導鐵路項目投資決策至建設施工各階段投資控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現行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國鐵科法【2017】33號)
[2] 《鐵路工程造價管理辦法》(鐵建設[2013]27號)
[3] 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宣貫材料(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