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要:本文講述了內部審計的特點和重要性,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內部控制
一、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特點及重要性
1.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特點
內部審計扎根于單位內部,熟悉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相對國家審計、外部審計而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具有及時性、廣泛性、經常性、連續性的基本特點,審查范圍廣泛,審計程序相對簡化,既可進行事前審計,也可進行事后審計;既可進行防護性審計,又可進行建設性審計,根據需要隨時對本單位的活動進行審計,充分體現內部審計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2.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1)自我約束,預防保護作用。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可以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加大自我約束力度,及時發現管理和程序上存在的風險點,防止挪用、截留、貪污、以權謀私等違法行為的發生。
(2)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金利用效率。財政資金大部分通過行政事業單位來完成支出,對本單位的內部進行檢查,監督,評價,可以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性做出公允性的評判。通過內部審計,確保在運行過程中客觀、真實地了解單位的資產、財務收支的規模和運作情況,并合理配置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不規范使用,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3)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防患于未然。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內部審計,對單位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和合理建議,防止和制止違規違紀的行為發生。
二、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對內部審計意識淡薄
對于國家財政資金的使用,有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的管理,這就造成了行政事業單位上至管理人員,下到各部門職工,認為進行內部審計沒有多大意義,也沒有必要,甚至錯誤認為內部審計的開展會阻礙日常工作的正常進行,對內審工作敷衍了事,為了應付上級審查,做一些表面文章,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和作用難以保證。
2.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審計工作難以融入日常工作
目前,國家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沒有更多的規定,缺少詳細具體的審計細則和實施準則,導致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對政策把握不準確,對審計計劃、審計工作流程、審計報告及審計建議不嚴謹,嚴重影響內審工作的質量。
3.內部審計的權威性、獨立性和有效性不夠強
目前,我國大多數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沒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即便有的單位也設有主管財務的副職管理人員,內審工作不是單位負責人直接指導工作,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大大影響了審計結論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在現實工作中,很多人員認為進行內部審計就是挑毛病,找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種意識下很少有單位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工作難以開展或流于形式,內部審計就是一塊空白;有的單位內審人員為財務人員,就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及相關資料的上報,單位財務人員缺乏應有的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降低了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這樣的內部審計就是一個擺設,審計就是走過場,內部審計工作無法發揮應有的職能。
4.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不高
在具體的內部審計工作中,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有的未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有的審計證據不足,工作底稿缺失;有的問題定性不準確,審計建議操作性不強;還有的審計成果有效運用不充分,導致內審質量不高。
5.內審人員業務能力不強
單位內審人員整體業務素質不高,專業的內審人員欠缺,學歷普遍較低,知識結構單一,缺少復合型人才。由于年齡的原因,好多人安于現狀,不愿意參加學習,工作創新不夠,對知識經濟和現代審計意識淡薄,對新生事物缺乏積極的接受能力,運用現代審計技能的水平不高,不能適應新時期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完善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對策
1.加強對內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經濟監督活動,要把審計與強化內部經濟監督管理聯系起來,通過宣傳、學習、培訓等形式提高單位管理人員、職工、財務人員對審計工作監督管理的認識。只有提高認識,單位各部門才能積極配合審計工作,并主動參與審計工作,這樣才有利于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好地發揮出內部審計監督服務的作用。
2.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制度促進管理
從單位內部來講,一是將審計理念融入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理念中,把內部審計形成制度,成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二是充分發揮檢查者、監督者的職能,結合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優化單位治理結構,實現單位資金的合理使用及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完善;三是完善內審人員的激勵機制,提高工作積極性。單位制定相關制度保障內審人員的利益。對積極參加審計資格相關考試的人員給予時間上的支持,對通過初級、中級等資格考試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根據內審人員在審計工作的突出表現,評選年度優秀內審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定期組織內審人員學習和考試,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提高內審人員工作積極性,營造出人人想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圍,樹立防范重于糾正、制度促進管理的審計理念。
3.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亟待提高
(1)堅持組織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應由平行于職能部門向更高層次轉變,這樣才能保證審計部門對于其他職能部門的監督權力,才能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審計工作的效果。
(2)保持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獨立性。首先,內部審計必須有專職的審計人員,不能由單位其他業務部門,特別是會計部門人員兼任,只有這樣內部審計人員才能在規定的權限內,獨立完成審計任務;其次,定期輪換對于保持審計人員獨立性是必要的。
4.強化服務監督,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1)嚴格實行審計工作流程。從審計工作流程著手,讓審計人員了解參與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充分調動內審人員積極性,及時協調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弄清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后果,恰當作出處理和給出建議,監督的同時做好服務,這樣的審計效果更直接,才能真正起到內部審計的作用。
(2)內部審計工作常態化。進一步建立健全內審工作制度,明確分工,強化內審人員業務培訓,建立人才培養和考核激勵機制,對各基層單位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認真做好監督指導,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整體效能,確保內部審計經常性地有序開展。
(3)加強內部審計成果利用。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綜合提煉,分析苗頭性、普遍性、傾向性,提出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審計建議,持續對審計整改情況的跟蹤檢查,督促審計發現的問題得以整改落實,避免內審結果“審而無用、審而不改、審而不究”的問題。讓監督控制貫穿整個經濟活動過程,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4)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不斷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一是樹立服務意識。在監督中做好服務,在服務中加強監督。在工作方式上從單純的監督向監督與服務并重轉變,要起到決策參謀、以審促幫的作用。二是強化服務職能。在審計工作中,內審人員要善于從一筆筆資金流動中發現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過分析,綜合歸納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設性的防止問題重復發生的措施,不斷完善單位內控制度;積極參與單位管理,對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進行審核,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共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和合理的建議,通過監督發現問題,幫助單位解決問題,把監督寓于服務之中,達到對財務行為進行監督的同時,促進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的目的,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5.全面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1)參加各類現場內審業務培訓。組織內審人員參加省、市內審協會開展的專業知識培訓,抽調各單位具體從事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參加各類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內審人員的業務技能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學習,學以致用。對審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繼續教育,有選擇的加強業務學習和相關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學習和接受現代審計方法,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及審計的發展方向和動態。在工作中實踐新方法,從實踐中提煉好的經驗做法,提高理論水平并用以解決審計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應對審計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局面,在內審隊伍中涌現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新時代發展對審計工作的新需要。
四、結語
總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審工作一定要與時俱進,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保障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平穩運營。
參考文獻
1.賈皎月.審計推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初探.財會學習,2018(08).
2.李東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2).
3.胡巧崧.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經貿實踐,2018(04).
(責任編輯: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