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如琴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入,教育界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加強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的體現和發揮、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等,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入手,從而提高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專注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
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必須采取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普遍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等特征,這會對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質量產生影響。而輕松有趣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吸引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對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意義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以語文教師講解為主,通過“灌輸式”教學方式及反復鞏固練習等方法進行知識傳授,這樣雖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但不利于學生充分、深入地理解課堂學習內容,導致學生經常出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語文教師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平等、和諧的交流和互動,不僅有助于營造小學語文課堂上積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學習專注度,還可以讓學生由原本的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究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并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僅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厭學等不良心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專注度,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效果。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營造,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多種,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設備或者實物展示等形式來營造更具特色的課堂氛圍,也可以多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注,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然后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標注,并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逐層理解課文含義,使其掌握其中的知識點。總之,語文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時,小學生受理解能力較弱等年齡特點的影響,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效果不佳,此時,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交流互動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并圍繞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與學生進行探討,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思維活躍度,并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首先,帶領學生逐句朗讀課文,并對學生的發音問題進行糾正;其次,為學生講解課文中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的字詞,如課文中的“嘗”并不是“品嘗”的意思,而是“曾經”的意思;再次,可以開展探討學習環節,通過適當的引導和指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使其理解文章的內涵和思想;然后,引導學生圍繞“七歲的王戎有哪些優點”進行師生交流,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探究“為什么王戎會覺得李子是苦的?”并鼓勵各小組闡述各自的討論結果;最后,語文教師對學生的發言及觀點進行總結性整理和點評。這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通過給予學生一定的交流時間和空間,對課堂教學氛圍進行改善,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并在互動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能力。
2.加強對課前導入環節的設計與開展
課前導入環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優秀的課前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重要意義。課前導入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問題導入方式、故事導入方式以及音樂導入方式等。語文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導入方式,從而真正發揮課前導入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精衛填海”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開展課前導入環節,收集一些神話故事及炎帝的故事,將其作為課前導入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更好地體驗神話故事的魅力,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化其記憶。在進行課前導入和設計導入內容時,語文教師應注意課前導入與課堂教學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在制訂課堂教學方案后,再次對課前導入方案進行復查,從而確保課前導入環節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3.促進教學活動的多元化開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并加強課堂教學活動的多元化,以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及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師應真正認識到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部分淺層次的課堂內容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并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和引導功能,及時為學生講解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并為學生講解課文中的陌生字詞;然后組織一次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討論,并讓各小組自行分配裁縫、顧客及旁白等角色,語文教師負責在學生表演過程中對學生的神情、語態及動作進行引導和指點,而其他小組則負責對表演小組進行打分;最后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點評,并對課文中蘊藏的思想及內涵進行剖析和講解。這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與課文角色的情感共鳴,還有助于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及團隊合作能力。
4.優化語文課后作業
小學語文課后作業雖然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是學生較為苦惱的學習內容之一。語文教師如果根據課文內容及教學目標對課后作業進行優化和創新,那么會對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后作業的興趣和完成質量產生良好效果。
例如,對于一些詞句理解類型的課后作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示例詞句進行隨筆創作,內容可以是在學校的所見所聞,也可以是放學途中的所見所聞。同時,語文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養成記錄小短文的習慣,短文內容要以讓學生有所感觸或感悟的事物為主。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后作業的趣味性,還可以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講解,還要重視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和魅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伍芯蓮,楊艷輝.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的思考[J].科技視界,2016(26):96-97.
張娜.淺析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96+100.
馮德兵.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探討[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2):54-56.
張秀.淺析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學周刊,2019(11):69.
史艷娟.新課標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100-101.
李慶懷.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4):131.
劉卷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剖析[J].名師在線,2019(32):21-22.
潘玉琴.探討新媒體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教學[J].名師在線,2019(31):77-78.
姚思陽.談如何打造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課堂[J].才智,2019(27):52-53.
杓常武.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的基本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138.
王淑彬.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