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時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互聯網+時代日益深入,在教育領域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平臺,如何更加高效地將互聯網與教育有效的結合是值得分析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結合“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優質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實踐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 高職院校? 優質課程資源? 建設與共享? 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進行優質課程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對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現教育的轉型升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對新的時期,互聯網+時代的深入趨勢,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和教育領域融合在一起,是值得分析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互聯網+教育”內涵,并對當前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互聯網+時代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實踐策略,希望對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優化升級有所啟發。
一、“互聯網+教育”概述
當前時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日益深入,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也便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傳統教育機構和新興互聯網企業都在探索在線教育這一模式。而精品開放課程更多的是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主要服務主體,并向社會學習者提供專業課程等相關的網絡共享課程,以此來實現高效優質課程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模式的改革,為社會提供和培養更多優質人才。
二、當前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
實際上,精品開放課程的數量和質量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有緊密的聯系,而精品開放課程的構建往往要耗費相應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往往需要優秀的教學團隊和資金投入能夠實現,很多學校領導往往更多地注重在硬件建設,對于相應的教學內涵建設不重視,導致課程建設和相應的師資及資金投入存在不足,影響開放課程的質量。
(二)課程建設缺乏信息技術與教學的全面深入融合
很多高校在進行精品課程申報過程中,僅僅具備申報書,并沒有搭建起相對專業的課程學習網站和平臺,也沒有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對教學效果予以提升,最終會影響課程資源的共享與應用的實際質量,影響后續的教學開展。
(三)課程內容陳舊,資源更新緩慢
當前時期,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教育基礎的不斷更新,傳統意義上的固定的死板的課程資源,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傳統意義上45分鐘的標準課堂已經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喜歡利用多樣化的微視頻或者是動畫等多樣化的形式來開展碎片化學習,所以說,傳統的開放課程急需變革。
(四)學生參與度不高,課程網站和學習平臺形同虛設
在進行精品開放課程的網站和拼接搭載搭建上應用過程中,很多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效果不是很好,僅僅在進行應用過程中,教師展開資源上傳,而學生并沒有將這部分資源高效地利用起來,學生在平臺上提出問題,教師的及時解答效率也不是很高,導致課堂網站和學習平臺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互聯網+時代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實踐策略
互聯網+時代日益深入,隨著現代技術和教育教學的不斷融合,傳統教育領域的課程和教學及相應的學習形式都產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能夠影響到各種資源的建設和共享建設實踐,能夠幫助構建起更加優質的開放課程。而在高職院校進行開放課程建設過程中,應當要基于現代技術和教育教學的融合,來開發出更多的質量高、豐富多樣和系統完整,并且充分開放共享資源的精品開放課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綜合素質。
(一)課程平臺建設
針對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應當要基于相對應的課程網站和公共服務平臺來進行資源共享,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來搭建起課程資源平臺,以此實現課程資源有效共享,在進行精品課程的建設前,應當要做好對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學習平臺的建設,以此實現在線考試在線自測和在線互、交流、在線作業提交、在線視頻學習等多種功能的在線網絡學習平臺的搭建,幫助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促進優質教育有效共享,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二)資源建設
課程資源建設對于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十分重要,針對課程資源建設應當要基于社會行業中的專業機構和專業領域內的專家學者,所研究出的資源進行整合,并幫助學生在做好計理論教學的學習基礎上,有針對的結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課程和工作崗位需求,構建起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程資源,幫助學生來增強對自身知識的學習和后期的應用實踐。
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應當要基于課本知識,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做好相應的課程改革,并幫助搭建起課程介紹、課程標準以及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指導和參考資料等,相應的基本資源素材包括有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素材,確保學生對知識的豐富學習和應用實踐。
在精品開放課程的搭建過程中,還應當結合課本知識中的教學環節來開發出更加多樣化和交互性的輔助資源,其中包括有相應的專題講座和專業知識檢索系統,以及在線自測考試和互動交流工具等網絡課程資源,幫助學生能夠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來增強自身的應用實踐技能。
(三)精品開放課程建設保障措施
在高職院校進行優質課程資源建設和共享過程中,應當要做好相應的保障設施,其中,針對網絡平臺開發和課程資源開發及相應的信息收集和實踐教學資歷特展,都應當做好嚴格規范的保障。首先是制度保障,要結合相應的課程建設及資金使用和人力物力資源做好保障,構建起完善的保障機制,對于相應的課程負責人和教師以及研發工程師要做好獎金的增加以及其他支持獎勵,對于精品開放教學團隊應當在晉升中優先考慮。第二點是資金保障,精品開放課程需要耗費大量大量的資金,包括有課程建設前期和中期以及后期的驗收,在資金運用上,應當做好課程平臺服務器和平臺建設以及手機移動端等和后期網站維護費用等方面的資金保障,結合相應的精品開放課程的研發計劃來做好有序的資金管理,可以按照專項管理,專款專用等原則等進行資金管理和保障。第三點是要做好技術保障。在這方面,可以購置專用的網絡教學服務器,組織專業的網絡研發人員和技術人員,做好教育平臺的運行維護,基于網絡課程的安全管理來構建起安全管理小組,不斷增強網站的瀏覽速度和安全質量。
四、結語
總體來說,“互聯網+教育”趨勢日益深入,在進行高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好互聯網與教育的有效融合,基于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存在的領導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和課程建設缺乏信息技術與教學的全面深入融合以及課程內容陳舊,資源更新緩慢和學生參與度不高,課程網站和學習平臺應用質量不高等問題,應該積極做好課程平臺建設,做好課程基礎資源和輔助資源建設,并為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提供技術和資金以及制度保障,不斷提高互聯網+時代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與共享質量。
參考文獻
[1]黃黎,黃金晶,許小媛.互聯網+與高職教育深度融合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研究——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6):61-64.
[2]張鷹.試論藝術設計專業優質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社會化意義——以海南省瓊臺師專藝術設計課程改革為例[J].大眾文藝,2014(23):238-239.
[3]張少剛,殷雙緒.縣域職業教育結構變革路徑探究——線下開放教育園區建設與線上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深度融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5):29-36.
[4]李林,宋華.精品課程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機制研究——基于某本科高校的調查分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27(03):64-66.
作者簡介
曹博,1986年7月生,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管理學碩士,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讀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智慧交通、管理哲學。
課題
2019年度陜西省職業教育研究課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優質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實踐研究(SZJYB1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