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玉
關鍵詞:非音樂專業;中職生;合唱訓練
引言:在中職院校的藝術教育活動中,合唱訓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改善校園藝術教育環境與文化氛圍,也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平臺,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感和合作精神。同時,通過合唱訓練,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愈發濃厚,能夠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通常而言,職業院校如果設置有音樂類專業,在人才的選拔以及培養上都會有一些優勢,合唱訓練的效果也會比較理想。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一些合唱比賽活動中,各學校在組建合唱隊時不再只選擇一些具有一定聲樂基礎、熱愛表演的學生,也開始嘗試選拔不同年級、專業以及性別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為其全面健康發展助力。
中職生往往被打上“后進生”“差生”的標簽,有些學生進入職校后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如學習目的不明確、生活懶散等,從合唱訓練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音樂基礎薄弱、不服從管理,這給合唱訓練工作的有序開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即便教師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與時間,也無法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對此可以采取針對性措施,改善合唱訓練效果,指導教師可以對參加合唱的隊員進行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唱歌的興趣”“是否識譜”“有無參加合唱的經驗”“是否愿意參加合唱訓練”等,這樣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
基于此,教師要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可以從思想上去認識到合唱訓練的價值,引起學生的重視,以此提升學生參加合唱訓練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合唱隊的排練效率,在挑選隊員的時候,要選擇好的隊員,評判的標準不應只是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高低,還有他們對合唱的興趣、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這樣才能保證合唱隊的穩定性。當然,如果在自愿報名的學生中有節奏感較強、音質較好、音準準確和有表演欲的學生,也可以將其選為合唱隊員。總之,在選拔合唱隊員的過程中,態度以及積極性是重點考慮的內容,而節奏差、音準差的學生,是可以通過后期的努力來培養與提高的,這是促進合唱訓練效果提升的重要基礎。
作為一種聽覺的藝術,合唱是音樂與人聲相結合的產物。對學生來說,聆聽優秀的合唱作品非常重要,既能讓他們去感受合唱的魅力,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促進其積極學習。同時,某種程度上來說,合唱其實也是拓展學生音樂視野的有效途徑,既是欣賞、啟發,也是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合唱隊員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將會得到不斷提升。因此,在合唱訓練工作中,教師要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去聆聽、欣賞一些優秀的合唱作品,例如《八駿贊》《水母雞》《歲月流聲》等,讓他們可以獲得良好的體驗,讓其感受到美妙動人的境界,促使他們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更加主動。
對于非音樂專業的中職學生來說,他們的音樂基礎相對薄弱,教師在訓練合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訓練內容與訓練方式的選擇,具體而言就是由簡到難分層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老帶新、以好帶差,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去不斷摸索與創新訓練的方法,提高訓練的效果,使合唱的藝術性能夠得到展現,達到學生聲音規范統一、音準正確的效果。
(一)聲音的統一
對合唱團的評價標準,或者合唱的藝術性展現的效果,最基本和最重要就是聲音的統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聲音整齊劃一可以通過長時間的訓練磨合來達到。我國的合唱表演,最早是受到蘇聯的影響,其呈現出來的特點有整齊、高、強、大等。我們可以從蘇聯合唱團的表演中發現,在合唱表演中他們的聲音比較整齊、聲音洪亮,但從美感上來說,就相對差一些。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合唱表演的特點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開始出現輕聲、音色以及高位等演唱特點,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他們的演唱特點是直聲唱、輕聲唱。不過,一些人可能會覺得在合唱中,采用直聲演唱缺乏表現力。其實并不是這樣,聲音位置如果越高,其個性越少、共性越多,而直聲演唱可以讓聲音更加融合。
在合唱訓練的開始階段,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通常可以從牙關節練習開始,讓學生可以學會打牙關、開口腔以及合理使用呼吸的技巧。從平時的合唱訓練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沒有歌唱經驗的學生,他們存在一些通病,包括聲音發虛、唱起歌來沒勁,要么就是用嗓子唱歌。另外,還要重視對學生氣息掌控技巧的訓練,引導他們體會胸腹式混合呼吸,接著就是發聲階段的練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先確定練習的曲目,根據男生與女生聲音特點的不同,來進行相應的發聲練習。
(二)音準、節奏正確
在合唱團表演藝術評判標準中,音準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對大多數非音樂專業的隊員來說,可能不具備識譜能力,對單聲部旋律的歌唱,音準或許還可以堅持,但如果遇到的是二聲部、三聲部以及多聲部的合唱,就比較容易出現跑調的問題。教師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向學生傳授的東西有很多,而音準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隊員形成良好的音高概念,在合唱中有效把握音準,以此來確保演唱的質量。優良的樂器、敏銳的聽覺以及精湛的技巧都是良好音準的來源,但最基本的則是視唱練耳的訓練。因此,指導教師在合唱訓練的時候,可以借助五線譜,五線譜在音樂作品中非常重要,它直觀、形象,對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音高的概念有很大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從最基礎的音階開始,并利用鋼琴輔助,難度由低到高,逐漸把握音準。在訓練中,需要特別關注男聲低八度的演唱,如果發現問題,應該及時指出并幫助糾正。除此之外,訓練學生音準的時候,還可以借助“柯達依手勢”,這種方式利用不同的手勢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不同的唱名,可以充分表現出音域的高低關系,對于學生熟悉和掌握音高有很好的作用。學生歌唱過程中,可以根據手勢的變化來想象各音的口型與正確的位置。聲音并不屬于視覺形象,作為一種聽覺形象,如何將其轉變為視覺形象是比較困難的。實際的訓練過程中,音高的細微變化可以通過手勢位置的高低變動來呈現。因為不同的手勢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音符,然后借助不同的空間位置,就可以使學生對高音有一種視覺聯想,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音高。節奏對合唱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在節奏訓練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能力、年齡特點,在視唱練耳以及樂理知識的訓練中,融合奧爾夫節奏律動練習的環節,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合唱訓練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合唱曲的選擇、學習及藝術表現
選擇合適的演唱歌曲是歌曲演唱的重要一步。現如今,網絡成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唱資源的獲取相對比較容易。不過,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網絡資源非常豐富,選擇真正適合學生合唱的曲目是不太容易的。在選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即體裁新穎、難度適當以及要有想法,對此教師可以嘗試一些流行歌曲所改編的合唱曲,或者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歌曲,如湖南民歌《花大姐》,這類合唱曲目都有著明顯的特點,且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的演唱積極性。在指導學生合唱練習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對象是非音樂專業的愛好者,在培養目標的設定上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如果要求太過苛刻,例如對聲音的高位置、共鳴也要有非常高的要求,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學生覺得難以理解。合唱的魅力在于不局限于某種形式或唱法,而是以統一的人聲去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給欣賞者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另外,要注意指導學生的音樂感情表達,要想呈現出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先體會到音樂的愉悅與美感。
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外,在非音樂專業中職生合唱訓練中,還應該客觀評價他們的表現,要及時給予學生改善建議,逐漸提高他們的歌唱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失敗中去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早完善。當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教師一定不能吝嗇鼓勵與肯定,不管是言語、肢體動作,或者表情,都可以讓他們受到鼓舞,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合唱訓練中,體會合唱的快樂。
綜上所述,對沒有一點音樂基礎的中職生來說,開展合唱訓練活動是具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有它特有的優勢。例如,部分學生之前并沒有音樂方面的基礎,缺少聲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入校以后也沒有選擇與音樂相關的專業,但這并不會因此澆滅到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從平時的校園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各種場合都有人戴著耳機聽著自己的喜歡的音樂,享受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對于這些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也會想要得到一個機會,去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熱誠,而合唱隊就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與音樂專業的學生相比,他們會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更為虛心地接受教師的指導,他們在訓練中所獲得一點點進步都會讓他們有成就感。不過,畢竟他們的音樂基礎相對薄弱,要想有效開展合唱訓練,教師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要放下功利心,始終牢記合唱隊組建的初衷,在校園內播下合唱藝術的種子,使更多熱愛音樂的學生可以切實體會到合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