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強 李晶
摘要:國家的民族教育政策保障了少數民族三語教育的健康長遠發展。但從三語教育的全局來看,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從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局部來看,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困境?;谖覈Z教育的整體現狀和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三語教學的個案情況,提出了加快建立三語教育體系、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改進三語教學方法、加強三語師資隊伍建設和改革三語教學教材五個方面的建議,以期提升貴州省侗族地區的三語教育質量。
關鍵詞:侗族地區 三語教育質量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021-02
三語教育是在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語言教育現象,在國家一系列民族教育政策的保障下,為保證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的質量,尤其是義務教育的質量作出了貢獻。
一、研究背景
由于各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同特點,三語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表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三語教學也出現了一些現實問題和困難,阻礙了民族教育發展,制約了民族團結和進步,有待深入研究解決。貴州省是我國侗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區,三語教育起步較晚,三語教育質量亟待提升。
二、現狀與問題
在2001年教育部頒布《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后,三語教育開始成為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近20年來,取得了諸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一是我國目前的外語教學大綱是針對全國而言,較適用于具有教育資源優勢的都市和地區,然而邊疆民族地區教育資源匱乏,學生基礎較差,并不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需要提出更符合少數民族地區情況,更具有針對性的大綱要求。二是三語教育地區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受過嚴格英語教育培訓或具有英語專業學歷背景的教師;同時許多教師完全不懂或不太懂民族語言,面對不同民族背景、不同語言水平的學生,難以適應課堂教學,也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是迫于升學及就業壓力,許多民族學生在母語掌握有限的情況下,就開始學習漢語和英語,如此一來,他們的母語和漢語都沒有充分習得,英語也沒法理解與掌握。
通過對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21世紀以來,從江縣三語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績,如三語教學的普及程度比較高,多數小學和所有初中普遍開始三語教學,雖然有些小學開始較晚,但這對于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這一地區已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1]。同時,三語教學的較高普及程度,讓學校、教師意識到了三語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也讓學生家長對三語教育持積極的支持態度,這些都成了當地三語教育一步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當然,調查結果也反映出了許多存在的問題,如三語教育政策實施效果不佳、學校教學設備欠缺、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培訓較少、課程安排不合理、教材選用不恰當、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
三、三語教育質量提升策略的探討
本論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一些建議,為提高貴州省侗族地區三語教育的質量提供參考。
(一)加快建立三語教育體系
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都已建立了完整的雙語教育體系。當地教育部門應以雙語教育政策為基礎,加快建立三語教育體系。在促進義務教育公平、保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和保護民族語言文字的前提下,制定和實施三語教育政策。我國少數民族種類眾多,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很大,各地教育資源、學習資源很不均衡,特別是許多民族地區受地理條件的限制,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造成三語教學意識和學習意識比較薄弱。因此,需要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需要的三語教育政策,在基礎教育中普及漢語教學的同時,有步驟、分層次地普及英語教學。另外,在獲得國家教育撥款的同時,吸引當地社會投資和捐贈,加強學校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為三語教育提供物質條件保障。
(二)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1.要樹立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的觀念
在從江縣侗族地區,對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與對漢族的漢語教學兩種概念混淆不清的現象長期存在。這兩種教學針對的對象區別較大,一是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二是漢語基礎較好的漢族學生。因此,必須把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與漢族的漢語教學區分開來。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教學方法都應有自己的特點。既要注意少數民族學生母語對漢語教學和學習的影響,努力降低母語對學生學習漢語的干擾,培養當地學生運用漢語思維的能力;也要注意少數民族學生母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差異,重視這些差異造成的漢語學習時的文化心理障礙,在教學中結合相關的語言材料講解文化背景知識,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漢語。
2.要樹立少數民族英語教學是第三語言教學的觀念
少數民族英語教學和漢族英語教學在教學理論、教學原則上雖然是相通的,但是教學對象不同[2]。少數民族學生是在掌握母語,學習一段時間漢語后才開始英語學習的,學習過程中既有母語的干擾,還有第二語言漢語的干擾。因此,少數民族英語教學是不同于漢族英語教學的一種外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少數民族學生母語和母語文化對英語教學和學習的影響,也要注意漢語和漢語文化的影響,改變相沿成習的對漢族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為少數民族學生掌握和使用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改進三語教學方法
1.要重視語言對比分析
由于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是第二和第三語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當地少數民族語言、漢語和英語進行對比有很大的必要性。教師備課時,注意三者在語音、詞匯、語法等層面上的對比,注意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提高對漢語、英語課堂上可能出現問題的預見性,有利于解決教學中學生母語干擾等實際問題,也將有助于教學方法和理論的創新。課堂教學時,注重三種語言在具體情境中的對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認識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三種語言,尤其是漢語和英語兩種異族語言。
2.要發揮中介語作用
在少數民族漢語和英語教學過程中,發揮少數民族語言作為中介語的作用,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增強學生分析錯誤和糾正錯誤的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漢語、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漢語和英語學習的效率[3]。在少數民族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有一定漢語基礎,也可以發揮漢語作為中介語的作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在第三語言教學中加強第二語言的學習,形成漢語和英語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學習狀態,提升三語教學效果。當然,發揮中介語的作用,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作為中介語的作用,對教師的民族語言文化素質是一種考驗。
(四)加強三語師資隊伍建設
從前面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民族地區的三語教育師資存在民族語言水平低、學歷水平低、專業不對口、民族地區語言教學經驗不足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任務,要循序漸進,要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加大師資培訓力度。
1.制定優惠政策
民族地區有關部門應該制定鼓勵大學生回鄉就業的優惠政策,吸引本民族優秀大學畢業生回家鄉從事三語教學工作。
基于前面調查,許多初中生本民族文化認同感較強,并愿意在大學畢業后回家鄉工作。這可以反映出,如果對工作條件和發展空間滿意,現在許多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愿意回家鄉發展的??梢姡M本民族優秀大學畢業生回家鄉從事三語教學工作的辦法是可行的,成功率也很高。本民族優秀大學畢業生,尤其是語言或語言教育專業畢業生,不僅有本民族語言文化基礎,也具有較高的漢語和英語水平,語言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也掌握了語言教育理論知識,他們可以成為少數民族三語教育的生力軍。
2.要加強師資培訓
在培訓形式上,根據本民族地區師資具體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師培訓計劃,不一味模仿漢族地區,不搞普遍化,不斷增加參加培訓教師數量,提高教師培訓頻率。也可以委托當地高?;蚱渌貐^民族高校,開展師資培訓,實現師資培訓多樣化,提高三語師資隊伍質量。在培訓內容上,既要進行語言技能(包括民族語言技能)培訓和教學技能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也要進行心理學知識培訓,幫助教師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心理和學習心理,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避免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
(五)改革三語教學教材
教育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統編教材,是以漢族文化為背景制定和編寫的,沒有體現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把它們作為少數民族三語教學的教材,不利于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和英語的學習,必定會影響三語教學的效果[4]。少數民族三語教材的編寫要切合學生的語言水平實際和文化背景實際;要因地制宜,符合民族地區的語言生活實際;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生活豐富教材的內容,增強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漢語教材方面,可以對漢族語文教材課文進行改編、重組,不直接搬用,體現少數民族學生把漢語當作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在英語教材方面,內容安排上要幫助學生既能借助母語,又能借助已經初步掌握的漢語進行英語學習,使三種語言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四、結語
從建立三語教育體系、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改進三語教學方法、加強三語師資隊伍建設和改革三語教學教材等多方面完善三語教育政策、進行三語教學改革,才能不斷提升三語教育質量,推動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民族地區扶貧攻堅的決勝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晶,周群強.貴州省侗族地區“三語”教師資源配置現狀調查[J].英語廣場,2019(12):148-149.
[2]劉全國,李倩.我國民族地區英語課堂三語教學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研究,2011(1):76-78.
[3]曾麗.苗族學生在三語習得中元語言意識的發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4]單菲菲.我國少數民族三語教育研究[J].教育評論,2015(3):144-146.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