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摘 要:趣味教學是一種以趣味化的方式將知識展現出來,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目的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趣味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問題并根據問題做出預防,要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以一種大膽積極的心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科;作業設計
數學在小學教育中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幫助小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學低段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較差,活潑好動并且愛玩游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常常面臨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尤其是枯燥的數學作業題目,更加讓小學生難以投入。趣味教學則是提高教學效率、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而趣味數學作業的設計則是趣味教學的重要手段。
一、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小學生年紀小,注意力集中的持續性不強,更多的是根據興趣愛好來選擇性地聽課思考,對于感興趣的課程就會擁有學習的動力,對于不感興趣的則會學得心不在焉。而趣味教學是一種以趣味化的方式將知識展現出來,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目的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對小學生實施趣味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問題并根據問題做出預防,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師在趣味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教師應當明確趣味化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要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以一種大膽積極的心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通過創新式的教學方式和手法,讓教學變得更為新穎以及有吸引力,這里教師要注重趣味化教學的手法,以及明確趣味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在創新教學的基礎上,要多觀察學生的反饋,因為創新是難以一蹴而就的,更多的需要調整教學模式。教師要注意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關注他們的情緒,從而分析出小學生對當前課堂模式的接受程度,最終做出調整。教師要觀察該模式是否適合本班學生的發展,以及班級學生在這種模式下是否能夠快速接受知識。再次,教師應當合理利用趣味化教學方式,分配好趣味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比例,不能本末倒置,為了趣味化而去趣味教學,讓教學內容被趣味化主導,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最后,教師在趣味教學時,要注意趣味化的多元性,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具體教學中摸索出適合自己課堂的教學方式,同時要多加思考與創新,不能盲目跟風,避免應用學生根本無法接受的教學方式。
總之,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并總結問題和經驗,通過調動作業的趣味性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確保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和愉悅性。
二、小學趣味數學作業設計的側重點
作業是學生對上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具有實效性的作用。要使小學趣味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應當及時注意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作業設計的側重點。
第一,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定準出發點。趣味作業的作用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提高寫作業的興趣,從而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的趣味化教學的產物。因此,趣味作業要以提高學生口算心算能力和邏輯思維為目標,通過寫作業的過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提高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總之,趣味作業要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以及實效性作用,教師要注重作業布置的實際效果,不能只是為了趣味而去設計趣味作業,最終只是增強了趣味性,卻忽略了作業的實際作用。
第二,數學作業設計要合理規范。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巧妙地設計作業。在設計作業時,要注意作業的量,避免重復機械的作業產生,最終加重小學生的負擔,要注重作業設計的合理化和高效性。然而,趣味作業的設計要做到高效,就必須結合合理規范的批閱制度。在批閱過程中,教師要用一種科學、規范的方式對學生的作業做出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最好減少等級制和分數制的批閱方法,這種方法容易對學生產生一種壓迫感,容易營造嚴肅的環境和氛圍。教師應當注重營造較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維護的情況下,來自覺地更正作業。
第三,要靈活設計數學作業內容。根據小學低段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將作業和生活結合起來,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例如,安排每個學生在課后陪家長買一次菜,家長配合讓學生在買菜中提高運算能力。這種方式靈活多元,不拘泥于簡單的紙質運算,同時,與家長買菜的過程中,小學生也認識了不同的菜,從而提升了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因此,數學作業的設計要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實踐當中去,讓小學生在社會中鍛煉和展示自我,提高作業設計的實踐作用。此外,教師還應注重觀察個體學生的差異,充分考查學生的性格差異,分層次設計數學作業,讓每個學生都得以充分發展。總之,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減少規定式、死板化、過于統一的方式,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以及這個年齡段學生的風格與特色來靈活設計作業,讓作業設計更人性化、趣味化、靈活化。
三、小學趣味數學作業設計的具體實施方法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這里強調教師要減少強制性的作業規定和死板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培養學生興趣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也談道:“興趣是創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這里也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當意識到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輔助趣味性的作業,豐富作業的形式和內容,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加強趣味性在學習中具有強大作用的意識。要將趣味性設計到作業中去,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感興趣的內容就會有更多的學習熱情和激情。具體方法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來傳授知識,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數學這門以理性思維占主導的學科,邏輯性和抽象性涵蓋了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將一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算術改成趣味競賽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下完成練習、理解數學知識;可以通過組織游戲,例如拍手算術游戲,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參與學習的熱情;還可以通過搶答獎勵制度,鼓勵小學生大膽舉手發言,盡量出些簡單的題目,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對于參與答題的學生要多加表揚,對于不敢回答問題的要多加鼓勵和支持。
其次,還可以設計一些實踐類的活動,讓小學生通過簡單的社區調查和家庭調查等,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讓小學生詢問小區鄰居家庭每個月使用電費的多少,然后比較哪家的電費最多,并且計算該家庭一年的電費等,讓學生在計算中更加熟悉數字以及積累豐富的生活常識。教師安排實踐性活動的過程,其實也是將教學生活化的過程。通過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把生活化的素材布置進作業中去,不僅幫助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加強小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還讓學生在參與作業過程中豐富生活常識。由于小學生對很多常識都不太了解,教師布置更多實踐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生活經驗。
另外,在教學中還可以多設計一些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活動。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小學低年齡段學生,由于年紀小,對于理論性、邏輯性的知識難以接受和熟記,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顯得興致不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加入一些需要小學生動手的教學環節,這種形象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記憶力。小學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更愿意動手,對于所學內容更感興趣。例如,通過讓小學生剪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讓學生在實踐中區分這四個多邊形的區別,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了多邊形以后,還可以讓學生在家里找出多邊形的物體,并且說出該物體有幾面,有幾種不同的多邊形(小學生高段則可以用立方體做探究對象)。總之,數學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可以多布置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作業,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教師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富有個性的作業,減少布置傳統的機械式、刻板模仿式的家庭作業,讓學生通過實踐來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來認識并且掌握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任務較重,承擔著給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和培育邏輯思維的重要責任,完全可以通過增強教學趣味性的方式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小學低段教學當中,數學教師應當利用多元化作業設計的方式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習興趣是增強學生學習內在動力的根本,是促使學生獲取知識和探究真理的關鍵引導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趣味課堂,設計具有趣味性的作業,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拓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讓課堂活躍起來,最終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海浩.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4(5).
[2]周浩波.教育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楊春雷.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實施“體驗式教學”的研究與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8).
[4]羅莉.利用趣味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時代教育,2015(12).
[5]汪東興,曹洪輝.寓教于趣 寓學于樂:數學游戲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0(1).
[6]王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策略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
[7]崔艷.淺談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