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云
摘要:校長教學領導力是校長的多元領導力之一,是實現校長專業化必備的領導力。但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校長還存在教學領導理念缺失或理解偏差,教學領導實踐淪為表面形式,校長專業知識欠缺,教育教學評價不科學等現實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分別從校長理念、教學實踐、自身專業知識和改進教學評價機制的角度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以期為提升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學校長 教學領導力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141-02
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2013年頒布《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化標準》,要求校長要秉持“以德為先、育人為本、引領發展、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并從學校多個工作方面對校長專業化提出了基本要求。學校要向多元化和內涵化發展,就需要一名卓越優秀的校長。優秀校長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管理和領導素質?!邦I導力”本是企業管理的概念,后來被應用到了學校管理中,它不單單指校長個人魅力和品質的影響力,更是一種協調學校、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合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始終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小學校長要具備能促進學校教學變革的能力——教學領導力。校長教學領導力不僅直接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壓力和職業承諾等動力因素,還間接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情意發展[1]。
一、校長教學領導力內涵
“教學領導力”起源于20世紀末美國“有效學?!边\動。許多研究證實,強有力的教學領導力有利于學校的發展。之后的研究者從多角度對校長教學領導力進行內涵分析:1985年,賀靈杰和墨菲提出了“三維度、十職能”的教學領導力模型,主張”校長領導與管理學校教學工作,促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行為”[2]。1992年,利斯伍德主張“通過建立共創愿景、教學視導、促進共同、發展合作決定的過程,以達成提升教學的效果”[3]。2015年,戈達德等則認為“校長可支持教師共同努力以改善教學水平的能力,是可通過與教師一同合作而加強集體效能信念、促進學校效能”。我國研究者趙德成、褚宏啟等人從多視角研究并提出了本土化的教學領導力模型[4]。趙德成把其歸納為:領導者影響教師、學生等利益相關者,有效協調課程與教學,以實現學校等及教學使命和愿景,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能力。[5]
綜合國內外研究觀點可以發現,校長教學領導力在于領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著重在學生學習和發展上;同時還需要動員學校成員,形成合作共同體,創立共同愿景,優化教學目標,營造和諧校園文化。尤其要注意的是,校長教學領導行為不僅僅局限于校長單個人的教學管理行為,還需要整合校園資源、課程開發與實踐、有關協助教學的各類活動,這就涉及教師激勵與學生評價、調整內部組織關系、校園文化建設、社區配合等多方面內外情景因素。
二、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的問題剖析
1.教學領導理念缺失或理解偏差
中小學校長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要自覺用先進的管理和領導理念武裝自己,并應轉化為實踐行為,充分擔負起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任。長期以來,校長把自己看作學校的最高管理者,教學工作是教職人員的責任,自己只需要調配人員去負責,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即可,殊不知校長也要承擔引領教學的責任。另外,有些校長雖有教學領導力的理念,但對其理解存在偏差。認為校長教學領導是單純的教學任務,只要做好自帶班級的上課、聽評課、課堂巡查等有關教學管理的事務即可。事實上,校長教學領導力需要發揮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綜合力”。如何調動、整合學校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才是校長更應該考慮的問題。
2.教學領導實踐淪為表面形式
中小學校長肩負著謀求學校發展的重任,根據工作性質區分,需要負責學校行政和教學工作。教學工作包括自身帶班教學、聽評課、課堂巡查等。行政事務包括參加各級各類會議、行政執勤、事務審核等非教學相關的工作。但是,目前校長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非教學相關的領導工作中,對教學和課程開發等教學日常事務只是“象征性”地關注一下,走走過場,并未落到實處。另外,許多教師質疑校長的教學領導行為,大部分教師把校長聽評課、課堂巡查看作校長的一種“例行檢查”,并沒有把校長這一行為當作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從校長的工作重點到校長對教師教學日常管理,這些都阻礙著校長教學領導力的提高。
3.校長專業知識的欠缺
校長要發揮教學和課程領導力,首要的是了解相關專業知識。由于校長自身學科專業的限制,造成了校長對于“異學科”的學科知識了解不深,具有“跨學科障礙”,這就造成了“同學科”的教學領導力強,對本學科教學和課程建設、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的學科素質都有積極影響。但是“異學科”的教學領導力弱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對這類學科的聽評課或者課程建設不能給出中肯的意見,做不到學科的融通。這就造成校長對“異學科”的課程和教學領導力“力不從心”,導致學校整體“偏科”現象的出現。另外,目前眾多校長培訓中,更多強調的是校長非教學領導力的培訓。且校長本身對教育、教學理論本身不感興趣,平時無瑕學習,主客觀原因共同作用,阻礙了教學領導力的提升。
4.教育教學評價不科學
有效的教育評價制度是保障教學實施的重要機制。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學校長注重升學率,分數至上,把學生的成績分數作為評價教師教育質量和學生學業表現的唯一標準。采用終結性評價作為評價的唯一方式。沒有科學地運用過程性和終結性多元化評價方式來對師生進行評價。校長對于教師不科學的評價,使教師也功利性地只關注學生學科成績,即使有科學評價學生的理念,但由于學校對教師的評價考核,也無法開展。同時,學生也由于教師只注重智力成績,使學生無法全面發展,更不能培養學生多領域的興趣。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都是校長不科學的教育評價造成的。
三、改進校長教學領導力行為策略
1.重視及正確認識教學領導
一是校長要轉變教學管理理念,轉變校長只是上傳下輸的教育管理行政人員的身份定位。要承擔起引領和教育責任。發揮教學領導作用,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領頭羊。二是對教學領導有正確的認識。校長要做的不單單是教學這一單一工作,而是要調動學校、教師和學生多個層面的教育領導“合力”。在學校層面構建學校共同的教育愿景,制定教學目標,引領課程和組織文化等內涵建設,增強學校競爭力。教師層面上,校長要通過為教師協調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實踐等來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層面上,要通過增強學校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6]。
2.落實并提升教學實踐
校長要落實教學實踐。首先,常聽課,會評課,使聽課制度化。事實上,校長很難保證親自教學的時間,校長上課與否要根據學校規模而定,并沒有硬性要求。可以從高效聽評課入手。但是要常聽課,會評課,將聽評課指標化,并且將聽評課制度化,而不是讓教師認為是校長的“例行檢查”,要落實校長對教師有效的教學領導和示范作用[7]。其次,關注教師的發展。激發教師教學熱情,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共享教學領導力”。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學”,落實全面發展的理念。最后,保證教師上課時間。保證體育課、體育課、美術課等“副科”的課程時間不被其他“正科”侵占,保證各科教師按照課程安排上課也是校長教學領導力的體現。
3.提高自身專業知識素養
校長的教學領導力離不開對教育教學知識的掌握。堅持學生和教師是學校高效發展的中心,自覺開展有益于教學的活動。其一,自主學習教學相關理論,打通學科壁壘,融合學科規律,了解學科發展方向。另外,可以與教師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培養共同領導力,聽取教師教學需求,滿足教學資源配備要求等;給教師提供進修機會,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其二,教育行政部門安排的培訓不單單要注重行政能力的培訓,要更多地引進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培訓,定期開展理論知識的學習。例如,參觀特色學校,吸取經驗,促進學校內涵化發展等。
4.改進教學評價機制
積極改進教學評價機制。一方面,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的教師評價機制。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創新性表現,以便在促進教師教學領導力的同時,使教師擔負起教學研究者的角色,滿足教師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改善學生評價機制,堅持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結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擯棄“唯分數”的觀念??茖W合理地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調試外部的機制環境,也是提升校長領導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Hallinger,P.A Review of Three Decades of Doctoral Studies Using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Rating Scale:A Lens on Methodological Progress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11,47(2):271-306.
[2]Hallinger P,Murphy J.Assessing the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Behavior of Principals[J].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5,86(2):217-247.
[3]Leithwood,K.A..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Where Does It Stand?[J].Educational Digest,1992,58(3):17-20.
[4]趙德成,馬小蓉.教學領導力研究中的問題與展望[J].外國教育研究,2016,43(9):60-70.
[5]趙德成.教學領導力:內涵、測評及未來研究方向[J].外國教育研究,2013,40(4):96-103.
[6]李玉芳.論中小學校長領導力及其開發[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7]褚宏啟,劉景.校長教學領導力的提升:從“大校長”該不該進“小課堂”談開去[J].中小學管理,2010(3):4-6.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