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田宇君
摘要:安格爾的《泉》是新古典主義的重要作品,新古典主義是對古典主義的延續,保留了古典主義作品典雅端莊的高貴氣質。也很好的詮釋了溫克爾曼所說的“靜穆的偉大,崇高的單純”。杜尚的《泉》是達達主義代表之作,他試圖通過廢除傳統的文化和美學形式發現真正的現實。本文將從風格完全不同的這兩個藝術作品《泉》去討論藝術的審美性和思考性。
關鍵詞:新古典主義;達達主義;傳統;審美;思考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167-01
安格爾是出生于法國蒙托邦的一位新古典主義畫家、美術理論家和教育家。受新古典主義影響,安格爾堅持絕對精準的訓練,他的作品常常都有精于形狀的描繪和冷靜清晰的構圖。《泉》這幅作品創作于1856年,據說安格爾花了36年的時間來構思他心中這份“永恒的美”。在我看來,這份美的確是永恒的,是構圖上曲線的永恒,色調沉著的永恒,是少女曼妙身姿的永恒,更是一份時間的永恒。古希臘以來描繪維納斯誕生的站姿作品很多,他們的頭身比是波留克列特斯在《法則》中規定的標準程式1:7。偏好古典主義的安格爾參照了這個標準。維納斯的腿部也采用了《法則》中傳統的交錯原則,整個畫面少女的姿態呈s型曲線,重心落在左腳上,右腿輕微前驅,頭部向左,胯部右傾,完美展現了女性優雅的身姿。圓弧形又不失變化的線條勾勒出牛奶般絲滑的肌膚和圓潤的腹部。色彩上淡雅精致,通過對比和明暗營造氛圍使大家目光聚焦在少女的身體上,造就這份和諧又不失動勢的美麗。作品可以很好的反應一個時代或者一個畫家的喜好以及審美理念,而《泉》這幅作品很好的詮釋了新古典主義在造型、色彩、線條等方面的美學原則和審美要求,所以說它是“永恒的美”也毫不夸張。
杜尚是一位法國藝術家,二十世紀實驗藝術先鋒。《泉》是杜尚1917年送往紐約獨立藝術協會的作品——一個在公共廁所中隨處可見的男用小便池。這件作品的問世表明達達主義對傳統文明的否定,它標志著生活和藝術界限的取消,生活就是藝術。杜尚的《泉》既臭名昭著又聞名遐邇,引發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爭論。所以這個作品可以說是在藝術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在現代主義藝術背景下產生的作品引來了熱烈的討論。若要說安格爾的《泉》是唯美的典范,那杜尚的《泉》徹底粉碎了傳統意義的“美”。
傳統的新古典繪畫,畫面恬靜高貴,色調沉穩典雅,體現了當時人們審美需求。他們會用具體手法去寫實人物,從繪畫中看出他們對美的定義,這也是傳統西方美術的典型特征,就是去“發現美”和“表現美”。達達主義以其反傳統、反權威、反美學、反藝術的姿態宣告了其基本藝術理念:藝術創造的目的不在于創造,而在于破壞和挑戰。同時杜尚認為生活和藝術是分不開的,藝術是來源于生活。因此看他的作品可以發現,大多是對生活的表現,將我們平日里隨處可見的生活場景帶入藝術之中,去展現常人發現不了的美。之前我們對藝術的理解就是一張技巧高超、造型完美、色調和諧構成的作品,而杜尚的出現讓我們對藝術又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認識。
《泉》是個很有趣的題目,有很多畫家都畫過《泉》,但是,最著名的還是安格爾的完美人體和杜尚的小便池。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藝術作品竟然擁有著相同的命名便引起我的關注。有人又要問,這兩幅《泉》誰更勝一籌呢?
我想說,這兩幅名字相同的藝術作品,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較,因為他們所代表的完全不同。安格爾的《泉》是新古典主義的典型代表,它可是稱得上是西歐美術史上描寫女性人體的巔峰之作。安格爾追求“絕對的美”,他努力追尋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的完美性典范,他認為造型的形式美才是繪畫的根本。古典的藝術法則對他的繪畫影響極大,他們在繪畫中強調理性的思考和判斷,重視素描和線條的靈活運用。所以從他們的畫面上看出的是一份理性和克制,沒有過分情感的流露,所以說更多的是“審美性”的表現。但是,杜尚的《泉》完全打破了藝術的界限,去開啟了一個新的藝術理念。有人說杜尚的《泉》的可貴不在于美,而是去打破了媒介對藝術家的束縛和學院派對現代藝術所持的保守沉悶的態度。以杜尚為代表的達達主義們對藝術開始不再是局限于技法、造型、空間等方面,而是去進行思想性的打破與再創造,是藝術從“審美性”向“思考性”轉變。
從不同的時期去看藝術,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無法去簡單的定義什么是好什么是壞,而是要從它對當代和后代的影響去評定。所以,在繪畫的“審美性”和“思考性”上,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安格爾的《泉》,還是杜尚的《泉》毋庸置疑都是好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李森.新古典主義的隱喻敘述——安格爾《泉》新解[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
[2]曾慧.安格爾《泉》的美學解構[J].大舞臺,2015(05).
[3]威爾·貢培弦,王爍,王同樂.現代藝術150年:一個未完成的故事[J].當代美術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