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虹
摘 ?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學生的培養注重的是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以往的普適性教育轉為針對性的培養。利用信息技術和傳統教學相互融合,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課堂結構,在優化教學設計的同時,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對于學生的綜合培養,提升教學的成效和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受到傳統教學的制約,此前的地理教學一直存在著淺層化、碎片化、機械性的教育模式,無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結合實際進行創新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在地理教學中的思維發展以及創新實踐能力,從而在學科學習中完成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
地理的核心素養,是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中,構建起完善的地理思維模式,并且在實踐中可以進行創新思維的運用。對于學生而言,地理的核心思維更側重的是以知識能力為主線學習。通過科學的方法和體驗式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進行深層次的塑造,培養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終身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實現自身的持續性進步。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強化基礎技能,拓展思維結構,創新實踐應用,將單一的知識學習過渡到對于學生的智慧發展培養。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對于課堂教學結構的轉變,首先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創新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各項教學資源,立足于教材,形成和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突出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教學和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1]。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概念進行文字化、圖片化、視頻化,通過真實的情景,讓學生把握和了解知識概念背后的地理發展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感官體驗學習中,對地理的宏觀概念進行認知,促進對于學生地理宏觀思維的培養。例如在“地形地勢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中國的地形地勢特征進行3D立體地勢圖的演示,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在觀察和分析中總結和歸納地形地勢的特征。隨后教師將教學內容做成課件PPT進行演示講解,提升學生對于地理的宏觀認知,促進綜合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對于學生綜合思維培養,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設計之中。在教學之前,教師對文本內容進行系統性、層次性的導學案制作,然后通過問題設計,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問題導學中,逐漸從淺層進行深入,從碎片化轉入系統的學習,在探究思辨中提升對于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2]。例如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節中,教師啟發學生:北方吃面條,南方主食是大米,這樣的飲食差異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隨后組織學生對東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農業差異進行深入的探究,從地方綜合的角度分析自然,人文和社會對該地區地理特征的形式影響,通過綜合思維分析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在探究中,教師可以把問題進行層層的設計,引導學生以綜合思維理解因地發展農業的本質是農業區位因素。在導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究,以綜合的思維,對自然、人文、社會進行多角度的思辨探究,深化對于內容的解讀。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也進行學生之間的互助性學習、合作交流的優勢化學習,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在思維交流的過程中,構建開放性的教學,塑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合作中突破知識的難點[3]。例如在“氣候基本特征”一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影響氣候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引導學生結合文本進行分組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能夠宏觀、辯證、綜合性地分析認知和理解,客觀全面地從緯度、海陸、地形地勢和洋流等幾個方面理解我國季風氣候的基本特征。通過合作交流,教師注重對于學生進行點撥和啟發,讓學生進行自主總結,構建相應的地理知識體系和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促進學生的整體性發展。
在地理的核心素養培養中,評價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組成,注重發揮教師的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對學生的個性化自主發展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完善的評價機制,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對于教師的信息反饋,并且進行針對性的強化。在評價機制中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優化教法和學法,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4]。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交互技術,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電子白板交互技術的畫圖功能,可以讓學生將地理思維的區域性、空間性、人地觀念進行有效的結合實踐,進行智能的繪圖實踐培養,加強學生對于地理綜合思維的發展培養。在實踐運用中,教師可以及時批注,對于實踐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強化,加強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在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通過教學創新和設計優化,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和實踐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YU Bohua,LV Changhe,LV Tingting,等. 《論青藏高原范圍與面積》一文數據的發表——青藏高原范圍界線與面積地理信息系統數據[J]. 地理學報,2020,69(s1).
[2]劉懷寬,薛德升,劉曄. 城市特性與政府網站營銷內容的關聯性——基于中國28個世界城市的分析[J]. 地理科學進展,2019,38(2).
[3]任婭楠,董瑞杰. 面向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初探--以"澳大利亞"一節為例[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2):47-50.
[4]趙林. 自然保護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人地協同——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徐增讓[J]. 中國科技投資,2019,000(0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