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網琳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其作為驅動力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熱情與綜合素質。依據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并結合學生實際水平設計教學環節,逐步推動以核心素養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教學效率
基于興趣引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會表現出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度提升、學習狀態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真正激發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實現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生處于思維發展和興趣激發的關鍵階段,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有利于提升其參與數學課堂的主動性,使學生從內心深度認知數學學科并樂意接受新的知識并有效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培養內容,充分意識到興趣激發和學習主體性彰顯對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作用,通過各種方法進行以興趣為主的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構建,以推動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對游戲和體驗式教學情有獨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天性營造具有趣味性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實際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大部分小學生感興趣的童話和故事進行教學設計,構建一個活潑和輕松的數學課堂,使得小學生可以融入課堂情境中進行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倡導學生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基本教學理念,依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科基本素養創設的教學情境符合小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全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內容“圖形的觀察”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性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圖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旨在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創設一個基于興趣驅動和親身體驗的教學情境,增強了小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從而提升課堂效率。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圓柱體、長方體、圓球體、圓錐體和不規則的圖形,利用PPT在課堂進行模型的構建和重組使小學生可以深入到基本原理和圖形中進行學習和思考,同時實踐體驗式的課堂教學環節有利于小學生激發數學學科興趣。
二、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培養數學興趣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數學內容變得復雜和枯燥,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需要引入實際生活推動其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數學知識與我們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引入生活化事例進行數學知識的分析和講解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數學學科的知識應用和興趣激發。基于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引導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使得抽象和立體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和直觀化,可以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活動的參與熱情,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小學數學“乘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已有的實際體驗進行導入和講解,以全面培養其數學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次春游活動,要求學生在準備零食和飲料過程中感受課堂教學內容,比如小明同學準備了40塊錢購買零食,在超市他挑選了兩袋薯片,每袋3元,飲料3瓶標價為3元、4元和2元,購買了1.5斤3元每斤的蘋果和一個6元的菠蘿,要求小明計算自己的花費并和小票進行對比,真正讓實際生活體驗成為培養數學興趣的有效途徑。
三、轉變課堂教學理念,突出情感引導
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決定了轉變教學理念和增強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能否使小學生對數學教師產生信任和尊重決定了數學學科興趣的有無。構建一個基于互動和合作的和諧師生關系需要數學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角色,突出對學生信任、尊重和關愛,綜合利用小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親近感對其進行興趣培養。積極的數學感培養使小學生樂意去學習數學,增強了學習的信心,無論面對多大的問題和挫折,都會產生積極的學習心態和自信心,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技巧增強了學生對基本學科的興趣,突出以情感態度為主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有利于綜合能力的養成。
例如,在小學數學內容“平均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升小學生的課堂理解水平。轉變數學課堂教學理念需要發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不同學習水平和數學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和分層評價,分層教學主要指圍繞不同學習力的學生設計相符的教學內容,“對于平均數通俗易懂的解讀”和“實際問題中的有效運用展示”,使小學生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自信和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學科集基礎性、知識性和思維性于一體,在小學階段的學科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數學學科知識擴展和難度增大,小學生的學習會變得很吃力。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從情感層面推動了課堂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和對數學學科魅力的感知,從而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有利于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能力的提升。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