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麗
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概括性的學科,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如何化解數學的抽象性、降低數學的學習難度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研討的主要話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被廣泛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它可以將數學符號、語言、圖畫、聲音融為一體,幫助學生獲得直觀的理解,提升學習效果,進而成為課改的主要手段。將多媒體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新課改的重要標志之一。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助力作用
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式僵硬,很難突破數學抽象性的障礙,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加深,多媒體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成為推動數學課程改革的強有力量。它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提供感性的材料、演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增強教學效果。其具體作用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提供感性的材料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這一思維特征決定他們的認知規律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傳統教學由于教學手段的限制,教師一般以口頭說教代替,很難全面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多媒體則不同,它可以利用其高科技手段,為學生呈現與學習相關的一切圖、音等感性材料,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再認識”一課時,學生之前已經接觸過軸對稱圖形,對其特征有初步的了解,五年級是對已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能夠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畫出圖形的另一半。因此,幫助學生復習回憶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傳統的教法,教師只是進行簡單的口頭敘述就直接進入新課的學習,這樣雖然可以為新課學習騰出更多的時間,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沒有足夠感性材料的刺激,他們很難得出正確的理性結論。雖然學生之前接觸過這些知識,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腦海里關于軸對稱圖形的記憶已經很少,感性認識也很淡薄。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再次用直觀圖畫刺激學生的記憶系統,為其靈活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圖畫,如各種剪紙、臉譜、建筑物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喚起他們對軸對稱圖形的有效回憶,進而引導他們利用軸對稱沿對稱軸完全重合的性質畫出圖形的另一半,突破教學重難點,落實教學目標。
二、演示知識的形成過程
傳統的數學教學只注重過程,只要學生能夠利用這一結果做題即可。殊不知,這樣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運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過程。多媒體在其中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一課時,學生之前已經學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面積的推導方法,對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要想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需要將其轉化為學過的幾何圖形的面積。為此,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演示梯形的轉化過程,利用多媒體中的Flash功能,讓梯形沿著右下角的頂點逆時針方向旋轉180°,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條直線,再通過平移將第一個梯形的左邊沿著第二個梯形的右邊移動,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此時,再讓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上下底及高的關系,學生直觀地發現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順利地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就這樣,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地演示圖形的平移、旋轉等變換過程,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使他們對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在多媒體的提示下,學生還想到很多推導方式,如將梯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進行推導,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三、創設豐富的情境
數學語言、符號枯燥、僵化,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統的教學正是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才激起他們的厭煩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情境的創設,用情境賦予數學知識以活力,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理解、感知、體驗,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實物、生活等,其中多媒體是重要的一種手段。將其與小學數學相結合,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元化、智能化的情境,增強課堂感染力。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分數的意義”,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兔媽媽將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兔寶寶的情境,使學生對分子、分母等意義有充分的了解。激發興趣的同時,還用情境對蒼白的分數進行渲染和潤色,增強知識的吸引力,強化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學手段、教學結構、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都得到有效的完善和提高。多媒體作為課改強有力的助推器,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肖桂娥.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讓數學教學更精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
[2]齊笑行.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的課堂創新探究[J].電子制作,2015(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