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典詩詞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生通過充分了解古詩詞中的傳統文化知識,不僅可以增長傳統文化知識,提高文化修養,領略古代文人的精神,陶冶思想情操,更能激發對傳統文化和祖國的熱愛,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針對在小學教學中發現的關于古典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融合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傳統文化;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古典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傳統文化中能展現中國人的情感和審美世界,是體現時代變化的藝術形式之一。古詩詞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文化情操最重要的時間點,小學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更承擔著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須改進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注重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
1.教材方面的問題
當前小學古詩詞教材存在一定問題:第一,教材中有關傳統文化的要素占比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教材中古詩詞的類型以描寫大自然生態環境的內容居多,而描寫親情、友情等的詩詞類型占比較低,可能會影響小學生價值觀的建立,影響傳統文化的教學質量。第二,小學古詩詞教材中注解信息不全面。生澀詞匯、語句的注釋是幫助小學生理解詩詞內容的重要工具,是教師完成詩詞教育的關鍵所在。目前,一些小學詩詞教材中存在注解少、注釋信息不全面等現象,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于詩詞的學習和理解以及教師的知識傳授[1]。
2.教師方面的問題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第一,不注重課前備課,備課質量低。由于教師的日常工作除了教授課程之外,還需要承擔學校一些其他工作,導致備課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充裕,部分教師不加思考、甄別和篩選,直接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充當教案,教學質量低下。第二,不注重培養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探究能力。一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直接將詩詞的含義告訴學生,不注意啟發和引導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和探究,強制、生硬地灌輸詩詞內容,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詩詞含義。第三,不注重文化傳輸,盲目追求知識講解。目前為了考試需要,多數老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停留在會背誦和默寫、理解詩句意思的層面上,忽視了對詩詞作者情感理解和文化傳承。
3.學生方面的問題
學生自身由于年齡較小,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對于古詩學習興趣低。部分學校要求學生除了學習和背誦標準教材上要求的古詩詞外,還要求學習高年級才接觸到的詩詞,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高壓之下導致學生對于自主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大大降低,甚至產生抵觸和厭煩心理。第二,古詩詞無法應用于生活。由于小學生的人生閱歷較少,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只局限于書本的解釋和老師的講解,對詩詞中蘊含的道理和情感沒有親身經歷,無法結合實際深切體會,更無法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運用合理的詩句來表達和交流,這樣便無法體會到古典詩詞的魅力,也無法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2]。
二、小學古詩詞教學問題的形成原因
1.教材問題形成原因
古詩詞包含了大量創作時期的社會、人文等典故,拋開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單純地理解詩詞,難免會產生理解偏差,離作者創作本意相去甚遠。另外,由于詩詞高度凝練的特性,對于教師本身的語文素養要求較高,因此古詩詞備課的難度高,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在教材編撰時,難以將典故全部注釋其中,導致教材注釋難以理解,學生需教師額外拓展,才能真正領會古詩文原意。
2.教師問題形成原因
教師想完成一堂高質量的古詩詞課,就不可避免需要在備課期間收集查閱和整理相關資料。由于古詩詞教學備課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而備課只是教師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師無法在備課階段投入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另外,古典文化素養的培養需要長期大量積累,無法在短時間內有質的提高,這就對教師的文學功底要求較高,除了將自身掌握的文學知識輸出外,還需要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3]。
3.學生問題形成原因
由于超標的學習內容,學生在低年級就接觸了一些高難度詩詞,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日益下降,甚至排斥古詩詞課程的學習,無法產生自主學習和用心學習的欲望?;ヂ摼W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學習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于詩詞的釋義獲取已經從傳統的書本探究,到現在的搜索引擎一秒給出。答案獲取的快捷性使得學習的過程被壓縮,不經過思考就得出的答案很難在學生思維里留下深刻印象。加之網絡上一些綜藝娛樂節目在小學生生活中的滲入,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能力逐步受到侵蝕,課余時間他們更喜歡觀看這樣的視聽節目,而不是閱讀書籍,極大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傳承。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
1.重視古詩詞的誦讀
朗誦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也是古詩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誦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在不斷的朗讀過程中,自然通曉詩詞的情感和含義。在不同的年齡段,對于誦讀的要求不同。在低年級,誦讀簡單的兒童詩,使學生感受到詩詞語言的優美,獲得最直觀的情感體現。在中年級,在誦讀的過程中應注意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想象和領悟詩文大意。在高年級,在誦讀的過程中除了要領悟詩句的意思,還應注重詩文的韻律和節奏,并能夠通過注解全面地理解詩文背后蘊藏的更深層次的內容和情感。
誦讀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完成:第一步,讀音準。在小學生剛接觸古詩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準詩文中字詞的發音,并且做到不丟字和不添字,能夠完整正確地讀出詩句。碰到通假字,教師應讓學生理解意思,說明通假字在特定語境下的意思以及應發的音,并對發音不準確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第二步,讀節奏。古詩詞是語言高度凝練的表達方式,通常一兩個字詞便能表達一個場景。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誦的過程中要明確一句詩中的斷句方式和停頓節奏。通常斷句有很多種方法,如通過章節來斷、句首語氣詞之后應有停頓、根據古代文化常識劃分、根據語法結構劃分、根據文意來確定等。如果能熟練讀出古詩節奏,學生就能夠從朗讀中順其自然地感受到古典詩詞的節奏美和音律美,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文學素養。第三步,讀情趣。古詩一般是作者表達和抒發情感的文字載體。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具有情趣的方式來誦讀,比如吟唱或加以肢體動作進行表演等[4]。
2.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中的傳統文化,首先,授課教師本身就要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知識。除了授課的基本要求外,教師應該在課下不斷地積累和學習古典文化知識,開闊眼界,提升自身的鑒賞水平和能力。其次,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更新教課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古詩詞課程。為了加強教師的知識儲備,提高對古典文化的教學熱情,學校和社會有關部門可以定期開展一些社會活動和進修課程,通過專項課題研究來促進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除了學校組織之外,教師本人也應注重自身的發展,借助互聯網學習最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3.在古詩詞教學中增加傳統文化內容
古詩詞教學,學生僅僅掌握詩意是不夠的,還應進一步理解詩詞背后傳達的文化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創新古詩詞的教學方法,結合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設備,將詩詞和音畫等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古詩詞的藝術感染力。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重挖掘和增加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教師解釋古人的姓名和稱謂時可以補充官名、謚號,結合詩句的表達,便于學生理解古詩詞含義。在涉及一些年齡、敬稱時,教師可以擴展單一的稱謂,補充古代全部的稱呼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敬稱和尊稱等。在學習不同格律的詩詞時,教師要及時對不同詩詞的押韻規律、對偶方式和寫作手法進行區別。除此之外,教師應在授課時適時地增加和引申傳統文化內容,比如,在講解親情的詩句時,適當地引申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在接觸節日的詩文時,增加傳統節日習俗內容,讓學生在更好理解詩句的同時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5]。
4.培養學生對古詩詞中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古詩詞以及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是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小學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欠缺,對此,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古詩詞時,主要目標是理解其中的內容,小學古詩詞教學主要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對古詩詞中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以下兩種途徑:其一,舉辦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學??梢酝ㄟ^舉辦傳統文化知識競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多形式的知識競賽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而選擇不同知識競賽活動。定期開展知識競賽可以在學校范圍內形成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其二,課外積累傳統文化知識。學校課程教學只是傳統文化學習的一部分,課下時間對古典詩詞積累和運用是真正掌握傳統文化的關鍵所在。學校應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鞏固課上的學習內容,針對所學內容進行擴展學習,查閱和收集相關資料,并將收集到的資料在課上開展學習交流,以點帶面擴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四、結束語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長河中璀璨的一顆星,是古典文化的精華。小學古詩詞的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陶冶情操,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學古詩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針對目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改進教學方式。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功底,并通過合適的方法將知識有效傳遞給學生,同時應培養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進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許德斌.基于言語形式學習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32):40-42.
[2]高玉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茶元素古詩文誦讀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8):398.
[3]王藝.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資源的融合研究:以古詩詞教學為例[J].新課程(上),2018(2):4.
[4]蔣紹愚.談談中小學文言文教學[J].語文建設,2017(7):4-8.
[5]韓靜.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評《聲樂演唱與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7(6):151.
作者簡介:姚璞(1980—),女,漢族,江西萍鄉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