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皓?高妍?周東旭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逐年攀升,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本文從當前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擇業期望、當下就業舉措等方面進行了淺要分析。
關鍵詞:就業;大學生;就業舉措
1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隨著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就業壓力日趨增加。一方面,高校逐年擴招,導致畢業生逐年增多,但就業崗位增長緩慢[1]。另一方面,畢業生對自我就業認知和就業能力認知不足,部分學生涉及實際就業的實踐很少,導致畢業生對自身期望與實際情況產生落差,從而導致求職困難。
就目前形勢來看,原本就業困難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一方面,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暫時溝通困難及招聘活動無法進行、用人單位需求縮減、部分用人單位無法生存使招聘崗位減少或消失等,這些都對大學生就業帶來新的挑戰。另一方面,受困于時限,求學深造學生左右為難,部分不確定性因素使得部分考研學生變得焦慮,擔心可能落榜后會錯失有利的就業時機,學生處于“進退兩難”境地。
2 大學生擇業期望分析
當下大學生畢業生對自己的擇業期望值越來越高,大部分學生希望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專業并不重要,崗位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對于工作時長,大部分學生希望按照標準時長來工作。同時,部分學歷越高,專業熱門的學生對薪金的要求也越
高[2]。總體來看,當下部分大學生希望能夠得到一份既輕松又高薪的職位。
而在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對招聘的標準也越來越高。他們不僅注重畢業生綜合素質,而且注重畢業生的畢業學校、學習成績、動手能力等。這種招聘條件的提高使得部分大學畢業生要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順利實現就業又增加了難度。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對雙方期望值均高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想實現順利就業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應對當下就業壓力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3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
應對當下就業壓力需要多措并舉,通過政策引導、高校促動、多方合作、個人主導等方面加以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
3.1 政策保障下引導大學生積極就業
為切實做好當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教育部對就業困難學生提出了政策支持,如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學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鼓勵高校和用人單位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推動網上面試、簽約、報到,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并給予政策性貸款和補貼等。高畢業生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利好政策,積極解決自身就業問題。
3.2 多方合作下開拓創新就業新渠道
高校在當下暫停舉辦各類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的同時,要創新思路,改革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一是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號召用人單位通過網絡等更靈活的方式召開校園招聘會,用信息網絡平臺開展線上指導服務、招聘測試考試、接收畢業生簡歷等。二是要通過線上互動,深入了解學生就業需求和困難,幫助他們緩解焦慮和壓力,做好職業規劃。對貧困家庭畢業生等群體,提供一對一的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三是要進一步加強與校友群體的聯系,拓展就業空間,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四是要進一步組織實施好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服務國防,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
3.3 社會關注下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機會
社會要形成關愛大學生就業的環境和氛圍,加強社會與高校、學生聯系的緊密度,引導學生瀏覽國家級省級就業平臺、高校就業網和社會招聘網站,獲取崗位信息,享受網上就業服務。提高畢業生與就業崗位的匹配度,擴大就業范圍,提升就業質量。
3.4 積極主導下理智開展求職就業
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有充分信心,冷靜、客觀地根據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安排有序開展當下就業工作。正確分析自我,分析崗位適合度和勝任力,主動應對就業挑戰、主動尋求學校幫助、主動獲取就業信息,并加強就業信息研判分析,最終實現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李聰.淺析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及應對措施[J].神州,2011,(2).
[2]史穎文.淺論大學生就業期望的影響因素[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6).
作者簡介
白皓(1990-),女,沈陽建筑大學,輔導員/助教,工學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