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正在逐漸深化,而書院制成為一些高校創新教育制度、改革教育體系的有效模式。書院制的生動性、民主性、綜合性的特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重要的啟示意義。尤其是對特殊學生群體,如貧困生的教育意義,具有十分有顯著之勢。
關鍵詞:書院制;資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1 書院制內涵及特點
書院制,作為高校通識教育的一種全新模式,它與專業學院相輔相成,組成整個育人體系。書院制教育重在以德育人,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特色社區,互相學習交流不同專業知識,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1)書院制具有生動性。書院制的通識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根據學生專業的特點來量身打造其通識教育類型的教育課程,這樣以來,使得學生在獲得專業學院的統一知識以外,還能獲得人文教育、體育地理、自然科學等多門學科知識,使得學習本身具有生動、活潑的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學生對社會的整體認知。
2)書院制具有民主性。書院制的生動性決定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高校在實行書院制時,會將學生的個性的點,包括年齡、性別、年級以及學習的水平特點來制定“以生為本”的管科學管理模式,即:各種活動由學生來全權打造并管理,改變了傳統育人模式的刻板,使得民主價值能融合到日常的教育管理中,這對學生是一種有效的保障,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3)書院制具有綜合性。書院制具有十分明顯的綜合性特點。因學生在不同的社區中,通過含有不同特色文化內涵的活動區域,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學生感受不同的環境熏陶,吸收不同的知識,達到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目的。
2 書院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內涵
由于書院制中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師生中的良性互動來構建出一種和諧的學習關系,并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所以在書院制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還要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健全學生的人格,在后期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較為崇高的理念和優雅的情操[1]。
1)思想政治教育更專業化、職業化。書院制使原來行政性更強的輔導員角色,轉變為育人導師,少了行政事務的繁雜,育人導師可以由更多時間潛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將育人工作轉向更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道路發展。書院將現實中遇到的各種育人難題,轉變成研究研究課題,實現現實生活與科學探索共同結合,逐漸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掌握學生成人成才規律,引導育人導師隊伍由“單純實踐經驗型”向“實踐研究創新型”轉變。
2)思想政治教育變“強制服從”為“教育引導”。書院制模式下,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人翁”精神,發揮主觀能動性,如可以去承擔設計學生自居社區的功能室,根據自己需求策劃社區活動等,書院成為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實踐基地,這樣與高校教育本質“以生為本”的精神不謀而合。書院的育人導師通過平日工作里的真誠陪伴,變身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與生活導師。
3)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更人文化。書院制要求育人導師進學生公寓辦公,改變了以往的辦公地點,這樣做,不僅能拉近師生平時實際的物理距離,更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在以往的辦公室與學生談話,多少讓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抵觸,不容易敞開心扉,談談內心的真實想法。入駐學生公寓辦公后,不僅學生有問題時,能盡快解決。而且,育人導師通過平日走訪學生宿舍,能發現學生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平日學生自己生活的環境里聊天,會讓學生更放松,更容易交流實際問題。
3 貧困生資助中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當代經濟飛速發展,各種信息充斥在大學生身邊,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快,但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誤入歪道。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引導時應緊跟時代步伐,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貧困生作為大學生的特殊群體,更應該及時跟蹤,差異化地處理問題。比如,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因素,是否可以選擇性地選擇資助方式等。
2)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落后。在目前的高校資助工作中,往往更集中解決學生的學業問題和家庭經濟問題上,容易忽略對學生的價值觀引領,素質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等問題。一些貧困生,容易有不自信、孤僻,不愿意主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的情況,其心理抗壓能力與受挫能力較弱。因此,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具有針對性,不能將所有的學生同一而論,不能只浮于表面,對學生要進行深入的分析,根據學生的事實思想動態變化,隨時改變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學生的實際問題落到實處。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效性不足。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應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實施者的主觀認識。老師在日常的資助工作中,對象是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對該特殊群體的了解,需要深入,并能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源,如若僅僅靠平常的工作去判斷,將會失去資助育人的效果與意義。二是教育實施者的方法要與時俱進。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終是要做人的工作。有些老師,在做資助工作時,只將資助文件傳達給學生,或者通過幾次會議或者集體性的講座去完成任務,忽略學生的差異性,這是毫無意義的。三是教育實施者的教育方式不夠靈活。人的思想本身就是靈活多變的,加上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思想更是活躍,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時應該打開思路,應與實際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多種辦法。
4 書院制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書院制的引入,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啟示。書院制的特點和優勢能有效地解決以往對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弊端,這為德育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
1)書院制的教育理念適合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書院制有效地改變了傳統模式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別性與差異性。這種理念,正適合了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針對性要求。從學生當前的心理問題與思維特點出發,除解決學生的實際經濟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最終目的。書院制多方位開展的集體活動,多數為學生自主設計、自主開展、自主實施,這也為貧困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華提供了平臺與機會,克服了學生因家庭經濟等外部條件產生的自卑感,樹立了貧困生的信心。
2)書院制的教育方法切合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書院制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時效性,這對解決貧困生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條件。如:在做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工作時,育人導師可以通過走訪宿舍,實地調查學生的實際生活水平。再如:育人導師通過日常的宿舍交流,大大減少了日常辦公室的距離感,增加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這樣貧困生更愿意與老師坦露心扉,幫助貧困生解決其心理問題與實際問題,提高了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書院制的教育目標符合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書院制下,有一批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導師團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面的統籌規劃。那么,貧困生作為特殊群體,在對其制定育人目標時,以學生今后的發展為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育人目標[2]。
綜上所述,書院制實行為解決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提供了有效契機,但是由于書院制在高校中實施的時間較短,在實際的運行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繼續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改進,不斷地提高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萬林艷,張楠楠.書院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000(012):55-58.
[2]吳倩.書院制管理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5(3):114-116.
[3]范彥.書院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18(13):15-16.
[4]張楠楠.書院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5):23-25.
[5]張遠航.高校資助育人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