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 要: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促使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使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么,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讓學生愛上書籍、愛上閱讀,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呢?創建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搭建展示平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閱讀氛圍;閱讀興趣;閱讀展示;語文素養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如果我再教小學語文,我會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說:“學生讀書習慣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核心。”那么,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呢?
一、親子共讀創建閱讀氛圍
1.家長放下功利心
教師通過家長會、家訪、QQ、微信等方式與家長達成親子閱讀的共識,讓家長放下功利心,不要期望孩子通過一本書就能迅速提高學習成績,提高修養等,不必硬要孩子思考書中故事的意義,應讓孩子從容自在地吸收、沉淀、積累,在不經意間寓教于樂,最終達到厚積薄發。
2.做好孩子的表率
家長的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帶孩子逛書店圖書館,帶孩子選擇購買圖書,與孩子一同閱讀、一同成長,一同分享讀書帶來的快樂!做孩子的表率,讓孩子和自己都能在書的海洋里找到屬于自己內心的一片凈土。
二、師生共讀激發閱讀興趣
1.建設“漂書吧”讓孩子愛上書
為了創設讀書氛圍,老師充分利用教室窗臺、讀書角、圖書柜建立“漂書吧 ”。“漂書吧”里師生每人每月自愿拿出的藏書平均4本以上,每月更換。孩子目光所及之處都是一本本有趣的書,目光所及之人都在興致盎然地閱讀。
2.“每日一讀”讓孩子愛上閱讀
(1)早讀:每天的晨讀課,老師聲情并茂地和孩子一起誦讀經典詩文,在書聲瑯瑯中,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田。
(2)課前三分鐘誦讀優秀文學作品的精彩片段,激發學生想要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3)閱讀課和孩子一起靜靜地看書,精神專注地去讀,在書香中感受閱讀的快樂,讀后進行簡單的交流,對于孩子們點點滴滴的分享,教師都給予真誠的贊賞和指導,孩子就這樣愉快地愛上了閱讀。
三、搭建平臺展示閱讀成果
1.經典詩文展示
在不間斷地背誦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三字經》《笠翁對韻》《日有所誦》《毛澤東詩詞》等,大部分同學已背得滾瓜爛熟。教師定期利用班會課舉行班級詩詞大會,學生進行詩詞搶答,飛花令比拼……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還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2.閱讀匯報交流
從低年級閱讀的《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不一樣的卡梅拉》這類繪本故事和《小豬唏哩呼嚕》《笨狼》等童話,到中年級閱讀的《夏洛的網》《愛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等文學作品,再到高年級共讀的《草房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城南舊事》《魯賓孫漂流記》等文學作品,以及四大名著。閱讀的坡度使學生形成了閱讀技巧,獲得了心智的成長。
每周的閱讀匯報課以學生為主,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體驗和成果。閱讀匯報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講故事、好書推薦、交流讀書心得、表演……
還記得我執教的《維奧維拉的100座城堡》閱讀匯報交流課。我設計了三個生動有趣的環節。首先是“朗讀者”環節,老師出示維奧維拉與白衣老人納諾三次見面的對話,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接著是“思考者”環節,同學們紛紛從書中找出描寫維奧維拉和納諾語言、動作、神態的精彩片段,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思考和閱讀感悟,從中積累語言,學習寫作方法,體會人物美好情感。最后是“展示者”環節,有的小組入情入境地講述人物故事;有的小組大聲朗讀書寫的讀后感;有的小組展示閱讀中為人物或某個情節畫的插圖、繪本,有的小組表演改編的劇本……形式豐富多樣,精彩紛呈。在讀書匯報交流課上,孩子們暢所欲言,相互啟迪,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
3.讀書隨筆評選活動
“閱讀是輸入,表達是輸出”,每兩周舉辦一次讀書隨筆評選活動,激發孩子的寫作欲望,每學期編輯一本《讀書隨筆集》,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后共完成了數萬字的讀書筆記,提高了孩子的語言實踐能力。
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文知識是提高語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才能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成長路上一道美麗的風景吧!
參考文獻:
馬玉華.師生共讀 其樂融融[J].讀寫算,2010(3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