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摘 要:在應試教育中,數學科目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F階段,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已全面滲透到高中數學教學中,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打造高效課堂。首先介紹了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基本特點,接著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夠為高中教師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問題驅動;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應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教學目標,并全面落實。鑒于此,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F階段,教師首要的問題就是對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營造良好教學氛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這一舉措對我國高中數學教學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基本特點
基于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在最初應用時,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多關注問題的提出,不要把目光只局限于知識的講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第一步應帶領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初步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幫助他們梳理思路,清楚認識數學知識和問題,達到對問題的有效分析。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需要快速熟悉課程內容,并根據自己的認知建立知識框架,總結概括知識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學習,最終收獲知識,達到預期學習效果。簡而言之,建立在問題驅動基礎上的數學教學模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以推動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一舉兩得。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問題驅動下的教學模式,并實時滲透到教學中,把其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二、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策略
1.設置提問環節
對于高中生而言,數學知識極其抽象、難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特別容易因為數學課程的這些特點產生恐懼心理,不愿進行數學學習。面對這樣的情況,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影響教學效果是必然的。要想有效改善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靈活應用問題驅動下的教學模式,設置提問環節,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探究。在探究時,學生可以大膽猜想,自由摸索,尋找答案。同時,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學生可以踴躍回答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客觀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補充。當學生的回答存在偏差時,教師可以及時糾正并警示其他學生,指引他們回歸正確的方向,激發學生思維,鍛煉其邏輯能力。由此可見,一味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是無用的,教師只有把問題和知識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基于教材內容提問
在高中階段,設置數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高中生步入大學做準備。若是教師在教學中只知道照本宣科地講解,那么一定無法吸引學生認真聽講,更不用說高效學習。鑒于此,教師需要借助問題驅動下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適當引導,探索正確答案。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結構”一課時,教師在講解完概念知識后,應根據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識進行提問。如,不同物體幾何體的面是否相同?空間幾何體有哪些特征?等問題,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并自行對幾何體結構進行觀察研究,尋求問題答案。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充分鍛煉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經由合作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重視教學氛圍的營造。因此,教學模式的創新是必然的。建立在問題驅動的基礎上,教師在采取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推測,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數學學習情況,把學生平均劃分為多個小組。在劃分小組時,每個小組人數應保持在5人左右。同時,根據不同小組的情況設置問題,由組內成員合作探索,相互交流,得出答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指數函數”一課時,數學教師應對課堂時間合理安排,準確把握。當課堂時間只剩三分之一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合作完成,說出答案。這樣一來,全班學生都會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經過小組之間的探索交流后,學生在腦海中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在理解上也更加充分。
三、結束語
教師所做的一切教學改革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先闡述了問題驅動下數學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緊接著又深入探索了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策略,希望能夠略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廣大高中教師帶來參考性建議,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陸美.基于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分析[J].高考,2018(28):144.
[2]王天奎.對高中數學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高考,2019(9):12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