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通學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變遷,教育鮮明地鐫刻著時代的烙印。應試教育就像是一支無形的指揮棒,國家考什么,學生學什么。值得慶幸的是,國家越來越重視國學教育了,格律詩詞的教學內容增多了。對高中學生進行格律詩詞鑒賞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人生品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基于此,闡述格律詩詞鑒賞題中的意象的含義、意象的分類、意象的分析和解題方法。通過實踐檢驗,在教學中這些解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意象;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高考
長期以來,國人多忽視語文的學習,以致于當今學生的語文水平普遍較差,這和我們日益增強的國力不相適應。加強國學教育能增強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促進我們的文化走出國門,因此國家提出了振興國學的計劃。傳統文學是國學的重要內容,格律詩詞的學習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和難點,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所以在高中階段,讓學生通過背誦經典古詩詞,能夠讀懂詩詞的含義,進而進行賞析是必要的。實踐證明,解決詩詞理解方面的問題,從分析詩詞中的意象入門,是解決詩詞問題的重要途徑。下面筆者從高考格律詩詞鑒賞方面簡述意象類考題類型及解題方法。
一、什么是詩詞意象
解決詩詞意象方面的問題,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詩詞意象。詩歌中的意象一般指生動形象的具體事物,這些事物是作者著力構造的,能夠蘊含作者的情感,如風雨雷電、春花秋月等自然現象都是意象。作者往往要把各種意象組合起來表情達意。例如絕句《無題》:“今夕芳辰柳半裁,頻年只影幾徘徊。故園日日緣君掃,傳信歸鴻早點來。”今夕、芳辰、柳樹、影、故園、君、鴻雁,這些都是詩歌的意象。作者通過這些事物,來揭示離別后的惆悵和寂寞的心情,以及期盼故人早日歸來的殷殷之情。
二、詩詞意象的分類及意象的作用
根據意象的概念,分析作品中有哪些意象,都屬于哪一類,因為不同意象表達不同的情感。意象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三個大的類別。例如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首聯中意象“征鐸”和“客”暗含了早行時的忙碌場面以及詩人當時的思鄉之情。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意象組合,詩人這一人物形象就暗含在堆疊的意象中,這六個名詞排列出六個事物意象,詩人勾勒這些意象,表達了早春出行時的孤獨寂寞之感。“槲葉落”“枳花明”,這是描寫早春特有的景物意象,點出出行時的時間。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景物意象揭示人物心理、人物情感。可見人物意象、事物意象和景物意象彼此是關聯的,一般都是為人物意象服務的,都是要表達主人公的情感。總之,我們通過分析意象的作用促使學生獲得人生的感悟,升華靈魂,凈化心靈,讓學生學會做人的智慧。
三、根據詩詞意象分類確定答題技巧
下面筆者根據詩詞意象的分類,結合實例闡述詩詞意象方面的若干考題,并給出解題策略。
第一,確定詩歌表達的人物,對人物進行客觀分析。詩詞中的人物意象一般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作者自述,另一種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我們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要著眼于人物所生活的環境,要著眼于人物在環境中的表現,要著眼于各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結合背景資料,分析人物的行為、語言、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風貌,精讀議論性語句,斟酌人物情感,展開聯想和想象,深入了解意象的內涵。例如,“窗下雙燕如美眷,一葉筏子任翩躚。捎來書信捎來剪,裁剪春暉一片暄。”詩人意象是通過“雙燕”“筏子”“春暉”等表現出來的,表面不是寫人,詞人借景抒情,實質是作者自己心情的表露。通過這一組意象,揭示了人物的喜悅心情。
第二,有些詩歌具體描述某件事物,通過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等的綜合運用,將事物人格化。例如絕句:“病眼方隨梅并開,便扶藜杖上高臺,甘州城外峰千座,只供乾齋筆架來。”病眼、梅、藜杖、峰、筆架表面是寫景,實際是寫人物。“峰入筆架”,景物進入詩人的眼簾,作者也許在寫生,把這些美景勾勒出來。寫出一位老人登高望遠,可以看出作者樂觀豁達的胸襟。再如,詩歌中常常用松樹象征長壽,用烏龜象征長壽,古人的名字中常常含有“龜”字,如龜齡。如還有用菊花象征孤傲的,即作者把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其他事物所蘊含的品格折射出來。高中語文對詩詞意象類的考查,主要是針對某些事物意象的內涵來設題的,注重事物特征的分析,探求意象的象征意義,進而分析并把握詩詞的內在意義,歸納詩詞主旨。學生要抓住事物意象特征的詞語,從外形、色澤、聲音、神態以及主人公的動作、語言特征,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的環境,揣摩詩人所寄托的情思。
第三,根據問題閱讀詩詞,探究景物意象。例如,劉白楊的《驚蟄前日》:“才聽消息與梅翁,即向枝頭問早風,總是心情藏不住,春冰一破便朝東。”這首詩寫了幾個意象?每個意象有什么含義?這首詩很明顯是寫景的,景物意象有梅翁、枝頭、早風、春冰等。作者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各個意象串聯起來,每一個意象都表達了作者特定的情愫。作者期盼春天,心情愉悅,出門看春,一個動詞“問”字寫出了詩人悠然閑適的心境。通過這種渲染,表現了詩人敞亮的心和豪邁的情。
參考文獻:
[1]羅光羽.品讀詩詞 由象入境[J].語文教學通訊·D刊,2020(2).
[2]李才權.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教學策略新探[J].教學與管理,2017(31).
編輯 李 爭